劉勁文
為了自己資產的長期增值,不妨努力嘗試去戰勝對市場下跌的巨大恐懼。
灰暗低沉的畫面,陰森可怖的音樂,總是突然出現讓人莫名驚悚的兇手或者怪物,匪夷所思超乎想象的另類情節,讓你時時心驚膽戰卻又欲罷不能,這就是恐怖電影的魅力。
作為電影中的一個重要類型,恐怖片擁有一批忠實的觀眾并誕生了不少名片佳作。例如《沉默的羔羊》系列、《午夜兇鈴》系列、《咒怨》系列、《驚聲尖叫》系列、《死神來了》系列,等等。
很可惜,由于內心恐懼等原因,許多人是不喜歡看恐怖電影的。從某種意義上說,電影觀眾可以簡單分為兩種,看恐怖電影的和不看恐怖電影的。與之相類似,投資者也可大致分成兩種類型,恐懼市場波動的和無懼市場波動的。
正如從來不看恐怖片難免會錯過部分上乘佳作,投資者也常常因為過分恐懼而錯過較佳的投資機會。恐懼市場波動的投資者在單邊上漲的市場里日子還能湊合,可一旦遇上劇烈震蕩或者持續下跌的熊市就不妙了。當手里的投資開始出現較大虧損時,他們通常會害怕跌得更慘而匆忙止損離場,令浮虧變成實際虧損。或者他們在下跌市場中仍持有較充裕資金,也想著應該適當擇機入市,但由于恐懼市場會繼續下跌,導致始終沒能真正付諸行動,結果只有在市場再度恢復上漲時,徒然感慨又錯過了低位入市的好機會。
必須承認,這世上很少有人能做到真正的無畏無懼,因為恐懼是我們的自然感受。普通的投資者,看到市場大幅波動為自己的本金及回報擔心害怕實屬正常,就像觀眾在看到恐怖片中超越常理的驚悚鏡頭時,絕大多數都會倒吸一口冷氣甚至禁不住失聲尖叫。問題的關鍵在于,我們是否會因為害怕而徹底拒絕欣賞恐怖片,是否會因為恐懼而無法做出正確的投資決定。
勇于戰勝恐懼的人,往往會成為歷史的強者與英雄。拯救美國于大蕭條經濟危機的羅斯福總統有這樣一句經典名言:“我們唯一值得恐懼的是恐懼本身——種莫名其妙的、喪失理智的、毫無根據的恐懼,它把人轉退為進所需的種種努力化為泡影。”
戰勝恐懼的意義對于投資亦然。追漲殺跌其實正是普通投資者恐懼市場下跌的典型表現,而“股神”巴菲特從來不畏懼市場的大幅重挫。對于他來說,每一次的大跌都意味著市場估值的合理回歸,恰恰是大量長線投資機會顯現的時候到了。“在別人貪婪的時候恐懼,在別人恐懼的時候貪婪”,他這句廣為人知的投資名言可惜很少有人能真正領悟其中的高妙,更遑論運用得當了。
超級基金經理彼得·林奇也認為自己的輝煌業績來源于對恐懼的戰勝:“如果當你的股票下跌超過10%時,你不敢增加投資的話,你永遠不可能從股市中取得不錯的收益。投資股票要賺錢,關鍵是不要被嚇跑,這一點怎么強調都不過分。股價大跌而被嚴重低估,才是一個真正的選股者的最佳投資機會。股市大跌時人們紛紛低價拋出,就算我們的投資組合市值可能會損失30%,這也沒什么大不了的。巨大的財富往往就是在這種股市大跌中才有機會賺到的。”
沒有風險的投資市場是不存在的,“唯一值得恐懼的是恐懼本身”。其實有時嘗試著克服恐懼心理去觀賞幾部恐怖佳片,往往能讓你有機會領略電影的另一面奇特風景,投資又何嘗不是呢?為了自己資產未來的長期增值,投資者不妨努力嘗試去戰勝自己對市場下跌的巨大恐懼,堅持不為市場波動造成的損失嚇跑,甚至敢于在市場下跌到相對合理區間時大膽介入,讓長期投資的法則成就你的致勝良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