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亞洲的反應決定危機影響
霍米·哈拉斯
這是第一次真正的現代全球危機,波及所有國家。最大影響將體現在建立管理全球經濟及確保新興國家擁有足夠地位、代表權和發言權的機構上。全球機構——從聯合國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都需要改革。G20作為全球問題的一個導向性組織使G7/8黯然失色,這給了中國和其他國家處理國際問題上更大的話語權。這場危機也增強了亞洲經濟體的增長能力。南亞和東亞的新興市場受這場危機的影響最小,已經展示了在全球經濟形勢困難情況下快速增長的能力。亞洲的反應將決定這場經濟危機對全球經濟到底有多大影響。▲(作者為布魯金斯學會學者、曾任世界銀行亞洲業務首席經濟學家,本報駐美國特約記者李焰采訪整理。)
林 暾
全球范圍的通脹危機日益明顯,主推力量有兩個:一是美國脅迫全球搞的刺激經濟計劃;二是包括中國在內的發展中國家成本上升。
為什么說美國脅迫大家?因為美元是世界貨幣,美國帶頭兌水,大家只好跟著兌,不兌就吃虧了,這是囚徒困境。加上兌水容易擠水難,聯合省錢比起聯合花錢更難,將來對通脹的全球聯動控制,實為不易。全球化過程中,發展中國家成為發達國家的供貨商,過去20年有效壓低了發達國家的實際工資和成本。以中國為首的發展中國家在這輪刺激經濟過程中成本上升,會傳導到發達國家,成為通脹的推動力。
日本經濟會受重創,從而改變亞洲范圍內經濟力量的布局。日本工業已下降3成左右,汽車行業短期內恢復基本沒可能。加上老齡化影響,日本短期內起不來。中國、印度這樣的國家目前前景不明朗。這些國家如能利用這個危機,規范金融業,通過減稅緩稅扶植中小企業,通過產業合并和升級提高效率,建立合理的民生體系,危機不失為轉機?!ㄗ髡邽閬喼揲_發銀行自然資源經濟學家,本報駐菲律賓特約記者王傳軍采訪整理。)
環球時報2009-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