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曉春
史詩性電視劇是帶有詩、史、思相互融合的畫面敘事形式。無論是以歷史人物和事件為題材,還是以重大革命歷史人物和事件為題材,這一類電視劇都要敘述一個較為完整的重大事件,塑造一個或幾個重要人物,演繹這些人物在事件中的重要作用。這類題材的圖書出版,按行業說法,由央視黃金檔電視連劇續改編的小說,其保底印數是10萬冊。但也有一些出版社遭遇了“大力鋪開,大量退貨”的陷阱,在電視劇播映結束后,原本鋪天蓋地的小說就再也賣不動了。事實上,如何精心打造同名小說的藝術含量,使其具有獨立的文學魅力,從而吸引更多的讀者,延長圖書的閱讀周期,增強作品的耐讀性,是需要認真思考的一個問題。
收視冠軍,書銷火爆
《闖關東》
高滿堂孫建業著
山東文藝出版社2008.1
定價:32.00元
《闖關東》講述的是山東人朱開山一家從山東逃荒到東北落戶生根的一段歷史。朱開山在北京鬧義和團殺洋人時,是有些中國傳統意義上英雄的味道的,但當他和家人來到東北后(雖然生活中也有傳奇也充滿戲劇性),以過去的眼光來看,他就是一個普通的財主。他的經歷很有代表性,與他經歷差不多的人在過去的東北有很多。比如李敖的爺爺李鳳亭。
《李敖這個人》里就有這樣一段敘述:
成千上萬的拓荒者中,李鳳亭就是其中的一員。他享年83歲,其中有60個春秋在東北度過。其間,為了謀生,他趕過馬車,當過工人,種過地,打過更,看過墳,做過流氓,當過土匪,也打過土匪,還當過銀樓老板,可謂生活曲折,閱歷豐富。他雖然不識字,但是膽大心細,頭腦清楚,“是有名的厲害角色”。
中國人的文學歷史作品中向來缺少來自底層的英雄,記述的、描寫的、演義的多是帝王將相,才子佳人。就算有朱亥、侯嬴、聶政、武松這樣的底層人物,也是因為他們的身份是刺客、反賊,他們的行為影響到了一個國家的政治興衰。也是因為如此,在我們眼里的英雄,是“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渡陰山”的李廣,是“匈奴未滅,何以家為”的霍去病,是白馬銀槍的趙子龍,是神機妙算的諸葛亮。而《闖關東》一劇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中國這類文藝作品創作上的不足。
《闖關東》是央視一套2008年的開年大戲,也是北京地區一度的收視冠軍。《闖關東》火了,同名小說也跟著熱起來。《闖關東》開播后,同名小說由山東文藝出版社推出,短短幾個月,《闖關東》銷量已經超過10萬冊。北京圖書大廈的數據是,《闖關東》2008年1月14日上架,當月位列1月文藝類圖書第四十五名,在新書中算是銷售相當不錯的了。
《戈壁母親》:打動人心的母親形象
《母親和我們》
韓天航著
人民文學出版2008.1
定價:15.00元
30集電視連續劇《戈壁母親》同樣以史詩般的敘事,講述了一個跨度近50年的家庭歷史與歲月滄桑。塑造了一個富有犧牲精神且深明大義的“小人物”母親和一批軍墾戰士的感人形象。
這部劇由《母親和我們》這部中篇小說改編,小說中,母親劉月季比父親鐘匡民大了6歲,是包辦婚姻硬將他們婚配生子的。這個識字不多、母親早逝、為了娘家遲遲未嫁的劉月季,嫁后卻遭到丈夫鐘匡民的冷遇;在有了兩個兒子后,丈夫參加了八路軍,一去十幾年杳無音信。她用自己柔弱又剛強的雙肩,養育兩個兒子長大并千里迢迢來到新疆,為他們尋找到父親。
于是,為了兒子,她留在溽熱嚴寒相逼、終年風沙彌漫的戈壁大漠,并始終如一地幫襯離了婚又娶新妻的“丈夫”和他的一家。她為屯墾成邊的兵團戰士們做飯、種菜,與他們一起戰干旱、斗洪水、打惡狼。她以自己的犧牲與博愛,將人性的光輝發揚到極致。
在電視劇里,我們看到的正是這樣的母親——面對不幸的婚姻和人生諸多波折,始終以其善良堅忍、深明大義去化解矛盾、和諧各種關系,在她的影響下,她的前夫、兒女和同事,心靈無不得到凈化,無不在關鍵時刻顯現出入性的光輝。
《母親與我們》一書不長,但卻深深地打動了我們每一個人的心。
《中國往事》熱播,原著隨之再版
《蒼河白日夢》
劉恒著
作家出版社2009.1
定價:22.00元
《蒼河白日夢》說的是清朝末年的事兒。
這部長篇小說改編成電視劇后的名字叫《中國往事》。說到這個名字,我個人認為,《蒼河白日夢》比《中國往事》更貼切、更有韻味,意味更深長。《蒼河白日夢》中的各色人等,集體做著一個殘酷的夢,一個永遠也不可能實現的白日夢,只有鄭玉松、曹光漢、鄭玉楠除外。但結果他們的夢最終被現實碾得粉碎。
這部小說出版于上世紀90年代,當今年年初《中國往事》熱播時,作家出版社應時應景地再版了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