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寶山
《關山度若飛:我的領事生涯》是我國資深外交官聶功成大使記述自己一生從事外交領事工作的著作。
首先,作者按照自己從事領事工作的時間順序,從一個側(cè)面勾勒出中國領事工作從建國初期奠基到全面發(fā)展對外領事關系的曲折歷程,披露了一些鮮為人知的歷史背景。例如,中國政府從拒絕加入到毫無保留地申請加入《維也納領事關系公約》的歷史轉(zhuǎn)變,從拒絕同西方國家談判簽訂領事條約到積極主動談判簽訂雙邊領事條約,在加入《維也納領事關系公約》后為什么還要同外國簽訂內(nèi)容大同小異的雙邊領事條約,領事條約范本的歷史意義和作用,為什么在“6.4風波”后一年多的時間內(nèi)集中力量同外國簽訂了6個領事條約和多項其他領事協(xié)定等,讀者從書中都可以找到答案。這些歷史背景資料對于研究中國領事工作發(fā)展史是彌足珍貴的。
第二,作者在書中著意介紹了領事職務、領事保護和保護華僑權益問題的基本知識以及經(jīng)歷的一些事件,是希望“能對國外的華僑和國內(nèi)的僑眷、臨時出國人員和其親屬以及在國外的企事業(yè)單位、法人,對在國外的正當權益進行自我保護有所裨益”。作者特別指出,在我國政府和駐外使領館領事保護制度和機制日益改進和完善的今天,公民不斷提高維護自己正當權益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就顯得特別重要。一旦公民自己在國外的權益受到威脅和侵犯,應當積極主動及時向駐外使領館尋求領事協(xié)助和保護,應當克服那些遇事驚慌失措、或束手無策、或“自認倒霉”不積極去維權的錯誤做法。
第三,從聶大使親歷的工作中可以看到周恩來精神在外交領事工作中的貫徹、繼承和發(fā)揚。眾所周知,周恩來總理兼外長在1951年就提出中國外交人員應當“站穩(wěn)立場、掌握政策、熟悉業(yè)務、嚴守紀律”,這“十六字準則”成為新中國廣大外交人員所遵循的行為準則和奮斗目標。
第四,本書有助于讀者在科學發(fā)展觀的指導下正確了解和執(zhí)行中國政府的領事政策。例如,書中介紹了在現(xiàn)階段保留中國因公普通護照的必要性。針對在護照制度改革過程中一些人要求取消因公普通護照的意見,聶大使指出,“或許他們不理解,也可能他們不知道,因公普通護照是從各國為中國人爭來的權利,可以說,是經(jīng)過幾十年很不容易爭來的平等互惠權利。直到1989年,法國還要剝奪我們的這項權利,我們進行了嚴正交涉后才得以保留。持用這種護照的中國人申請外國簽證,無須填寫申請簽證表,不要交相片,免交簽證費,而且很重要的一點是時間比較短”,況且,我國政府已同一些國家政府簽訂了互免因公普通護照簽證的協(xié)議,有利于我國貫徹執(zhí)行“走出去”的發(fā)展戰(zhàn)略。外交部結(jié)合中國國情的實際需要,做了變通的處置,將公務護照分為公務護照和公務普通護照,即將原來的因公普通護照改為公務普通護照,其外文名稱不變,以保持和外國簽訂的互免因公普通護照簽證協(xié)議的一致性,其頒發(fā)對象是不能領取公務護照而出國從事公務活動的公務員和參照公務員標準管理的國有企業(yè)事業(yè)單位的因公出國人員。
第五,書中記述了不少歷史趣事和各地的風土人情及物產(chǎn),不僅可以增加讀者的涉外歷史和人文知識,而且對有些讀者來講可能還蘊藏有可待開發(fā)的商機。例如,蘇加諾的“華僑父親”;劉少奇和胡志明訪問印尼時住過的蘇加諾別墅;巴厘島上的火山、蝙蝠洞,古老的火葬儀式和斗雞;弗洛勒斯島的三色湖,巴厘島的“松鼠咖啡”和加里曼丹島的鐵木;“布托請喝下午茶”和紅旗轎車的故事,卡拉奇海邊的海龜群和海龜?shù)?;圭亞那豐富的天然資源和華人總統(tǒng)阿瑟·鐘請求尋找在中國的外甥的故事;古巴雪茄的奧秘和迷人的旅游勝地,委內(nèi)瑞拉的石油和委內(nèi)瑞拉人的脾氣;澳大利亞的袋鼠、羊毛、鐵礦等資源和旖旎的自然風光等等,都值得讀者去品味,各取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