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連凱 鄧 嫻
地理教科書在編制過程中進行“活動”欄目的設置,能夠極大地開拓學生地理視野、提升興趣、培養創新探究意識。本文主要針對內地新編地理教材《自然災害與防治》(湘教版)以及香港《地理議題探索4A》(文選出版有限公司)中“活動”欄目設置展開對比研究。
一、內地、香港高中地理教科書“活動”設置現狀
筆者通過對內地《自然災害與防治》與香港《地理議題探索4A》中“活動”欄目設置情況進行總結、歸納,發現其“活動”設置如表1、表2、表3所示。
二、內地、香港高中地理教科書“活動”設置特征
1“活動”數量設置較豐富
通過表1可以清晰地判讀出,內地湘教版《自然災害與防治》中“活動”總數為58個,平均每頁出現活動的概率為60%,是非常高的;香港文達版《地理議題探究4A》中“活動”總數為64個,平均每頁出現活動的概率為22%,整體上看,其“活動”數量設置也是很豐富的。大量而有效的“活動”設置能夠給學生提供充足的自我學習與探究的空間,方便他們充分利用活動學習課外知識,探索相關領域內容并進行小組合作,培養合作精神和團結協作的學習素養。因此,活動數量的豐富,保障了學生學習中的主體地位,也為地理教師在進行學習指導方面提供了領域,也提出了挑戰。
2“活動”圖像使用較明顯
地理教科書中圖像設置大致可以分為圖表、照片、地圖、示意圖以及漫畫等,不同類型的圖像在承載和傳遞地理信息方面的功能是不一樣的。活動設置中加強圖像系統的引入,可以進一步幫助學生閱讀并理解題意,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強學生的閱讀興趣傾向。通過表2可以看到兩地高中地理教材在“活動”設置中均注意到了這一點,大量引入了各種類型的圖像。湘教版教科書“活動”欄目共引入圖像34幅,平均每兩個“活動”就擁有一幅圖像。而文達版教科書中“活動”欄目共引入圖像77幅,“活動”中圖像的出現比率竟是湘教版教科書的兩倍多,高達1.20。這樣高程度地引入各類圖像,對學生提升學習興趣、降低閱讀理解難度的效果是非常明顯的。
3“活動”開展形式較廣泛
地理教科書中“活動”欄目的類型劃分有多種方式,其中比較普遍的是將“活動”劃分為課內作業型、課內討論型以及課外探究型三類。通過表3可以明顯看到兩地教科書中“活動”設置均重視課內討論型活動,在另外兩種類型的設置上比例不高,但文達版地理教科書中課內作業型“活動”設置還是明顯高于湘教版地理教科書。這樣的“活動”類型設置安排反映了兩地地理教科書在編寫過程中都非常重視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重視學生的意見和知識自我建構,努力創造條件培養他們的綜合素質。

4“活動”問題設置邏輯性較完整
“活動”問題設置的邏輯性是否完整,對于學生是否能夠全面系統地把握相關知識方面影響明顯。通過對兩地高中地理教科書中“活動”問題設置的比較觀察,發現二者均在問題設置的邏輯性上予以重視。如《地理議題探究4A》中關于火山爆發的問題時,按照“何時發生——地點在哪里——造成什么破壞——帶來什么影響”這一順序進行提問。《自然災害與防治》中關于孟加拉水災問題設置時,按照“地形—氣候—河流—海陸位置”這一順序來展開。如此的問題設置對學生的邏輯完整性培養意義是非常明顯的,有利于學生整體思維水平的增強和知識的完善。
三、內地、香港高中地理教科書“活動”設置需完善之處
1注重“活動”出現頻率的優化
豐富的“活動”欄目設置能夠為學生提供充足的思維和知識建構空間,但過于頻繁的出現則容易出現“過猶不及”的情況。“活動”的出現次數、頻率、幅度等應以學生的學習情緒與學習內容相適應,做到“應時而生”。與文達版高中地理教科書相比,湘教版高中地理教科書中“活動”欄目的設置平均每頁竟高達60%,且常有接連出現的情況,容易使學生從一個“活動”環境中出來,又進入另一個“活動”環境,思維轉換出現矛盾。為
此,湘教版應在“活動”出現的頻率角度上向文達版地理教科書進行借鑒,追求“活動”數量及出現頻率優化的效果。
2注重圖像系統使用的均衡
正確合理的圖像系統使用,能夠實現“一圖抵萬言”的效果。圖像系統在“活動”設置中出現的比例優化以及圖像類型的均衡化,都應是高中地理教科書“活動”編寫追求的目標。湘教版教科書“活動”中圖像使用數量少、比例不均,對各種圖像類型的功能作用認識不足,如對地圖、示意圖以及漫畫的使用偏少,而對于圖表的使用就顯得過多。為此,應加強對文達版《地理議題探究4A》的借鑒,重視圖像數量的大量引入,保證圖像類型的均衡化,充分發揮圖像系統在“活動”欄目目的達成方面的促進作用。
3注重鄉土地理內容的選取
鄉土地理在教材中的出現能夠給學生很濃厚的親切感,增強其愛家鄉、愛國家的美好情操,更能從鄉土地理的角度增進學生地理素養。但通過對《地理議題探究4A》以及《自然災害與防治》“活動”設置內容的選取發現,鄉土地理出現的情況不是很明顯,香港、內地地理教科書對鄉土地理內容方面的設計都偏少。因此,兩地高中地理教科書應增強在“活動”設置內容選取方面加強對鄉土地理內容的選擇和引入,增強對鄉土環境熱愛的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