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建君
河北省地處華北,外繞渤海,內環京津,北依燕山,南眺黃河,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發祥地之一。早在五千多年前,中華民族的祖先黃帝和炎帝就是在這里征戰,雙方部落統一而后融合,開創了中華文明史。河北在戰國時期是燕國和趙國的領地,因此稱其為燕趙大地。河北人杰地靈,在春秋戰國時期,這里是全國經濟文化最為繁榮發達的地區,也必然成為兵家相爭和建都之地,在漫長的封建社會里,河北還曾陸續建立過一些諸侯國,遺留下許多珍貴的文化遺產,成為全國知名的文物大省。
人類為了生存和發展,有意識地從事作用于自然界和社會的活動,文化就是人類創造性活動及其成果的結晶。在奔流不息的歷史長河中,河北人民創造了具有深厚底蘊、地方特色濃郁、豐富多樣的區域文化。唐山的皮影、武強的年畫、玉田的泥人、蔚縣的剪紙、曲陽的石雕、定窯和磁州窯的瓷器、衡水內畫、白洋淀葦編畫,著名的古建筑以及傳統的地方戲曲,都體現出較強的地方色彩和異常鮮明的藝術魅力,非常值得我們了解和研究。
總結前人創造實踐的經驗,整理傳統工藝技法,分析其作品的成就,揭示其特點以及發展規律,學習民間藝術家的創造精神,從民間文化中汲取養分,是發展民俗民間藝術的一個重要內容。由河北大學藝術學院院長楊文會任主編,組織各方面的專家,收集和積累相關的作品和資料,理論研究結合藝術實踐,進行深入細致的調查研究,經由河北大學出版社出版的這套《河北民間藝術及歷史文化研究系列從書》收錄了河北地區極為重要的部分民間藝術的研究項目,為我們更好更深入地了解和研究河北的民間藝術提供了一條重要渠道。
這套系列叢書包含了《武強年畫的藝術風格及歷史文化的研究》《曲陽石雕藝術及歷史文化研究》《磁州窯造型藝術與民俗文化》《定窯陶瓷文化及其造型裝飾藝術研究》《河北剪紙藝術及其歷史文化研究》《河北地區古建筑文化及藝術風格研究》《唐山皮影藝術及其歷史文化研究》七本著作,對河北地區的民俗民間文化及其歷史文化進行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
在《武強年畫的藝術風格及歷史文化的研究》一書中,作者郄建業從民間年畫的歷史及產地,武強年畫的概況及工藝、功能及地位、美學觀、生活觀、精神文化形態、保護傳承與發展等各方面的整理和研究向我們闡述了武強年畫文化發展的歷史,讓世人深刻了解到武強年畫在民間年畫中占有的重要地位。
在《曲陽石雕藝術及歷史文化研究》一書中,作者楊文會、張彥輝和樊中紅從曲陽石雕的文化淵源入手,分別介紹了曲陽石雕的宗教、民俗、藝術文化以及曲陽雕刻技藝的傳承等方面向人們詳實地介紹了曲陽石雕的文化影響和技藝的傳承。
在由蔡子諤主編《磁州窯造型藝術與民俗文化》一書中,作者蔡子諤、侯志剛從磁州窯的審美文化的形成和發展、造型藝術的形式美特征(包括釉彩、紋飾和形制)、造型藝術的工藝表現形態、民俗審美文化的內蘊等方面詳細說明了磁州窯的造型藝術和民俗審美的特點和文化。
在《定窯陶瓷文化及其造型裝飾藝術研究》一書中,作者陳文增從地位、發展時代以及造型裝飾藝術和燒成藝術的研究等方面使世人了解了中國早期優秀的白瓷代表——定窯的文化成就和歷史使命。
在《河北剪紙藝術及其歷史文化研究》一書中,作者李偉和邵鈴莉從歷史淵源、文化淵源以及傳承與藝術特色等方面詳盡地闡述了河北剪紙的發展歷程。
在《河北地區古建筑文化及藝術風格研究》一書中,作者趙曉峰從各個朝代的河北古建筑的起源、社會歷史及文化等相關方面論述了河北古建筑的類別、特征、概況、營造技術及其發展歷程。
在《唐山皮影藝術及其歷史文化研究》一書中,作者張墨瑤和李彥彬從皮影戲的文化淵源、唐山皮影的文化和藝術特色、影人和切末的制作、文化影響等方面對唐山皮影進行了全面周詳的研究,使人們對唐山皮影有了深刻的認識。
長期以來,我國一直是一個以農耕為主的國家。燕趙地區的廣大民眾亦是以農耕為主的農民,所以河北地區的民間藝術亦可以說是農民的藝術。民間藝術經歷了各朝各代依然能夠讓世人見到,這離不開技藝的傳承。那些與群眾社會生活密切相關的,以非物質形態表現的口頭文學、傳統表演藝術、民俗活動和節慶禮儀、傳統工藝技能等等依靠行為方式傳承的文化樣式被稱為“非物質文化遺產”。這些在我國民間社會生活中廣為流傳的,有著藝術、歷史、科學意義的,與廣大勞動人民朝夕相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人類文明重要的發展基礎,是全民族的感情積淀和精神財富,是構成民族精神家園不可或缺的重要源泉,是民族文化認同的重要基礎。近年來我國在對民間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保護工作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目的就是希望那些前人留給后世的手藝可以一直延續發展下去。
古燕趙大地孕育了具有深厚文化內涵的民間文化,有其獨特的地方風格和優秀的藝術傳統,這些優秀傳統和地方文化好比這片古老的大地上的“精神植被”,反映了勤勞善良的勞動人民對生活的熱愛,生動體現了他們的美學思想。這套叢書的內容詳實,學術性強,具有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是專家們辛勤勞動的成果。它們為進一步研究河北的民俗民間文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對我國河北地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和發揚河北地區部分具有重大意義。
(作者系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院副院長、博士生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