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科
在廣東潮州饒平的一處偏僻鄉村,當其他小孩都在外面玩耍時,童年的劉權輝卻守在一個小木樓的火爐旁,雙手沾滿了顏料,一邊看著父親用木炭熔煉黃金,一邊幫父親研磨陶瓷色料,父親故的釉料叫做甲紅、乙紅。那時的他不會知道,祖傳的技藝將在自己手中以“國瓷”的名義發揚光大。
香爐的啟示
劉權輝出生于陶瓷世家,祖祖輩輩在潮州饒平縣從事陶瓷生意。潮州饒平制作陶瓷有700多年的歷史,是中國陶瓷文化的發源地之一。上世紀80年代初,16歲的劉權輝開始闖蕩商海。
1985年,劉杈輝在潮州發現一家陶瓷收購站正處理一批瓷器,特別是看到里面的香爐,一大一小兩種規格,做得很精致。小的1毛5,大的6毛,他傾其所有,購買了多數存貨,然后運到海南出售。
劉權輝汲取以前的經驗,嘗試把它變成一種佛教文化去推廣,結果“1毛5的賣了2塊2毛5,6毛的呢,我賣到了7塊多,一下子陶瓷利潤增長了十幾倍。”回憶那時的情形,劉權輝意猶未盡:“我共花了2000元錢購貨,凈賺2萬元,第一次嘗到當倒爺的好處。”輕松賺到第一桶金,不但讓劉權輝一舉成為萬元戶,更重要的意義還在于給了他自信,并讓他悟出一個道理:陶瓷要賦予文化內涵才有價值一
隨著改革開放的浪潮,劉杈輝以其敏感的商業嗅覺和前瞻的商業眼光積累了大量的財富。到1989年,90%的海南供銷社都在出售劉杈輝提供的瓷器。但也在那時,劉杈輝明顯意識到國有供銷社正在快速沒落,內銷前途不佳。于是他轉向做起了國際貿易,把生產的日用陶瓷銷往中東地區,每年的銷量都達到一兩百萬美元。
沙特之行
1993年,劉權輝跟隨一個商務考察團來到沙特。他在沙特的各大百貨商場和超級市場逛了個遍,想看看自己的陶瓷產品究竟賣到了什么地方,結果連一個影子也沒有瞧見。通過客戶一打聽,才知道自己的產品不過是加油站的廉價贈品,以及當地人朝拜用的一次性用品。這讓他很不是滋味商場和超市里全都是日本和歐洲的陶瓷品牌,中國的陶瓷連貨架也上不了。

他看到商場里的陶瓷包裝盒上寫著一個當地經銷商的聯系電話,于是就約上中國大使館的朋友,去拜訪了這位沙特商人。哪知沙特商人一開口就給了劉權輝當頭一棒,“我只跟日本人做生意,不跟中國人做生意。”
陶瓷本是中國的驕傲,如今竟淪為了地攤貨,祖上幾代做陶瓷的劉杈輝像被抽了—記耳光,羞愧難當。然而劉權輝并不服氣,為什么人家認可日本和德國的瓷器?自己真就沒那個能耐口驢之后,劉杈輝就買了—堆日本瓷器帶回家仿造加工。不出所料,這些產品在國外銷路很走俏。可沒高興多久,一張來自日本的律師函卻讓劉權輝怎么也高興不起來。這份律師函是一家日本陶瓷企業發過來告劉權輝侵權的,并要求他做出合理的解釋。
“我當時不知道自己是‘賊,后來發現雖然這個東西是我做的,但是這個本來是屬于別人的東西,其實我就是‘賊。作為中國陶瓷,本來是屬于我們中國人的東西,我一定要做出超過日本、超過全世界的東西。”
對劉權輝來說,模仿日本公司的產品,就是想證明自己也有這個能力,給中國的陶瓷爭口氣!眼前的這份律師函讓劉權輝猛然警醒,這豈不是讓外國人笑話么?他用最快的速度停止了仿造。劉權輝心中暗暗發誓,要做自己的品牌,做出令世界都刮目相看的中國陶瓷
憋著一股子勁,劉權輝預計用5年時間,結果用了4年時間就占領了沙特的商場跟超市,并把業務擴展到中東、東南亞、南歐等地。

慧眼識觀瀾
2001年,為了長遠地發展,經過一番考察后,劉權輝決定在瓷都景德鎮建廠。可沒料到,聽聞要在景德鎮建廠的一些國外設計師都打起了退堂鼓,大家死活也不愿意去景德鎮工低這些設計師覺得,景德鎮雖然是瓷都,但畢竟不是國際的大都市,他們住不慣。劉權輝問,你們想在哪里?他們不約而同地說香港。劉權輝一聽,干脆就建到與香港相鄰的深圳。
深圳雖然是個現代化的大都市,可從古至今都沒有跟陶瓷扯上過半點關系。劉權輝要在深圳建廠的消息一下子傳遍了饒平,業內的人都覺得他瘋了。
可劉權輝卻比任何時候都要清醒。面對人們的質疑,他說,“業內人覺得我劉權輝是瘋子,因為他們總會考慮,生產一個盤子哪里的泥巴最便宜,哪里的人工最便宜,以為這樣就節約了成本。這不是在節約成本,而深圳才是最節約成本的地方。”劉權輝總是語出驚人。“我可以融入全世界最好的人才,深圳有全世界最好的資本平臺,而且它有最好的物流資源,深圳還可以融合全世界最好的原材料。”
于是,劉權輝把廠搬到了深圳觀瀾。
在困境中前行

然而,前行的道路卻充滿荊棘。工廠建到一半,才發現當初16億元的預算遠遠不夠,實際需要3億元。劉權輝急得就像熱鍋上的螞蟻,四處籌錢,沒想到在這節骨眼上,后院又失火了:公司的高管集體提出辭職。
高管紛紛勸劉權輝停止建廠,回頭繼續做陶瓷貿易還來得及,可劉權輝不為所動。高管覺得企業早晚會因為資金鏈斷裂而垮臺。于是,公司5位高層管理者中4人集體辭職。
劉杈輝沒有想到,在深圳建廠會將他陷入絕境。為了實現自己做世界一流陶瓷品牌的夢想,他面臨著人生最大的困境。在這關鍵時刻,家人挺身而出。他快速組織了一個家族班底:剛剛海歸的弟弟任分公司總經理,妻子任人事部經理,做出納的妹妹擔任財務總監,家人組成的高管團隊臨危上陣了。
家人的支持讓劉權輝再次鼓足了干勁。現在最大的難題就是穩定員工的“軍心”。劉權輝召開全體大會對員工實話實說:“我劉權輝有一個自己的夢,就想把中國陶瓷做到世界第一,就想讓中國陶瓷在全世界人面前得到尊重,我希望員工能夠團結一致,齊心協力地度過我們目前的經濟問題……”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所有人決定擰成一條繩,共度難關。穩定了人心后,劉權輝找到了在一次展會上認識的馬來西亞商人李金友。通過與李金友做生意,劉權輝把瓷器產品賣到了馬來西亞皇室,兩人也成為私交不錯的朋友。李金友爽快地借給劉權輝350萬美元。
當第一批產品面世時,員工們歡欣雀躍,劉權輝抱緊妻子,擁著家人,淚流滿面。
響當當的中國貨
投產之后,訂單源源不斷。企業日漸走上正軌,但劉杈輝發現自己的家族企業離打造國際頂尖品牌的夢想距離太遠,必須打破這個局面,建立一支國際化企業團隊!他意識到:打江山靠毅力跟家人是最強有力的,守江山一定要靠智慧,要靠社會上的智慧凝集在一起,才能成就事業。在劉權輝的堅持下,妻子和妹妹相繼退出了高管層。
同時,劉權輝大手筆引進國內外高級人才組建自己的核心團隊,其中公司總裁是曾任日本項級骨瓷品牌諾麗塔克總裁的佐佐木先生,技術總監是來自德國的專家Steven博士,另外還有來自中央美院及景德鎮陶瓷學院的大師。
“新西蘭的鋼凝土,英國的骨炭,再加上日本的釉料,把別人的資源變成我的資源,又可以一下子組合全世界最優秀的人才為我所用。”劉權輝整合世界上最好的陶瓷資源,賦予它們現代元素和傳統文化,沒用多久就研發出了象征中國宮廷色彩的“帝王黃”和代表喜慶吉祥的“滿堂紅”陶瓷系列精品。
短短2年時間,劉權輝就創造了陶瓷業界的三個“世界第一”:自我研發的“滿堂紅”、“帝王黃”中,紅黃釉彩中第一次實現無鉛無鎘,超過世界陶瓷最高衛生標準“美國加州標準”:首次實現紅、黃兩色的高度均勻,瓷色和原色基本一致:“深圳瓷”系列產品中的強化瓷“超世紀瓷”,其強度超過世界一般強化瓷的3 5倍,骨瓷的釉面和透光度均高于國標準。
在2005年廣交會上,劉權輝組建了一個陶瓷樂隊。由一名老藝人帶著幾個年輕的姑娘表演傳統曲目。清脆動聽的樂曲《喜洋洋》讓人耳目一新,而最令觀眾嘆為觀止的是,演奏的樂器竟都是陶瓷碗具!別出心裁的創意加上精美絕倫的永豐源瓷器,讓劉權輝成了廣交會上最大的贏家,訂單紛至沓來。
而在2007年莫斯科舉行的“中國國家展”上,永豐源陶瓷作為國禮,由胡錦濤主席贈送給普京總統,贏得普京總統的稱贊。作為“響當當的中國貨”,永豐源不僅走出國門,更走入了歐洲、中東、日本的皇家宴席!讓中國陶瓷在世界項級瓷器中占有一席之地!劉枳輝的振興國瓷之夢,已不再遙遠,正在加速度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