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鋼企拿到新價格 西方媒體普遍潑冷水
●本報駐澳大利亞、加拿大特約記者 陳小丫 陶短房 ●本報記者 劉洋 ● 陳一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17日高調宣布,鐵礦石價格談判取得階段性重大成果——澳大利亞FMG公司承諾以比全球礦業三巨頭更低的價格向中國鋼企供貨,但與三巨頭的談判仍然未果。今年6月30日,中國鋼企拒絕迫于三巨頭壓力就鐵礦石價格簽署“城下之盟”,堅持要求后者給出比給日韓鋼企更大的價格降幅。隨后曝光的力拓間諜案使這場“定價加時賽”在中澳國內均引發強烈關注,成為這個夏天最引人注目的價格對決。中鋼協負責人17日指責現有價格談判機制對中國不公,呼吁三巨頭接受中國與FMG談定的新價格,但力拓公司17日對這一建議表示拒絕。西方媒體當日的評論大多不認為中國最終能戰勝三巨頭。但中國國際貿易學會常務理事周世儉認為,新協議對中國來說雖不是決定性勝利,但堪稱一次突破,它說明在這場硬碰硬較量中,中國已準備采取各個擊破的策略分化鐵礦石巨頭,避免自己吞下苦果。
力拓稱中國與FMG的新定價與其無關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17日正式公布的鐵礦石談判結果顯示,以寶鋼為代表的中國鋼企與澳大利亞第三大礦石企業FMG公司簽訂了為期半年的長期協議價,與去年基準價格相比,粉礦降價35.27%,塊礦降價50.42%。合同從今年7月1日開始至12月31日實行。中鋼協同時證實,與全球三大礦石巨頭的談判仍在繼續。
英國《金融時報》17日報道說,力拓、必和必拓及巴西淡水河谷這三大礦業巨頭今年早些時候已與日韓及歐洲鋼鐵商達成了降價28%—33%的協議,但中國要求降價40%—45%,與FMG達成的交易價格比三巨頭的價格低了3%左右,這將使中國能夠在談判中繼續堅持其強硬立場。最先對此事作出反應的澳大利亞《世紀報》稱,中國與FMG的交易將壓力甩給了鐵礦石巨頭。美聯社也說,中國此舉很明顯意在扎巨頭一針,使他們能夠接受更低的價格。
FMG首席執行官安德魯17日表示,與中國的協議打破了鐵礦石談判的僵局,為FMG與中國合作提供了“穩定的平臺”。澳《世紀報》稱,有報道質疑FMG背棄了其他礦業巨頭制定的價格底線,安德魯對此回應說,我們堅持自己的戰略,并不是任何人游戲中的棋子”。
協議的另一方中鋼協同樣備受鼓舞。據中國鋼鐵業內人士介紹,現有鐵礦石定價機制是,一旦鐵礦石三巨頭中的一家與重要礦石需求方的一家談定價格,便自然作為該行業指導價格,往年鐵礦石巨頭總是與日韓等國企業率先簽訂年度首發價,然后逼中國簽下“城下之盟”。而這一次是中國鋼鐵企業在全球鐵礦石談判中首次取得“中國價格”。中鋼協副會長羅冰生稱,這是中鋼協在今年鐵礦石談判中取得的重大階段性成果。美國《紐約時報》也認為,盡管FMG的降價幅度沒有達到中鋼協預期的40%,但也可以給該協會帶來一絲喘息的機會。
中鋼協17日表示,希望力拓等礦業三巨頭能夠接受中國與FMG達成的價格。但美國彭博社報道說,力拓一名發言人當日表示中國與FMG的定價與他們無關,而必和必拓拒絕發表評論?!董h球時報》記者當日通過電話向力拓公司北京代表處求證此事,該公司工作人員表示已從媒體上獲悉力拓發言人的表態,但不清楚這是否能代表力拓立場,該代表處尚未接到集團對此事的統一回復。必和必拓澳洲分部和中鋼協拒絕向《環球時報》記者評論此事。
最受關注的價格拔河,誰是贏家?
17日,力拓的強硬表態在西方媒體中引發了對于此次鐵礦石價格戰誰贏誰輸的廣泛猜測,而大多數媒體將冷水潑向了中國。
澳《悉尼先驅晨報》稱,盡管中鋼協宣稱在價格戰中獲勝,但事實上其與三巨頭的戰斗仍在繼續,而且幾乎沒有任何理由能讓人相信中國正在接近勝利。分析人士佩爾文說,FMG試圖在中國人面前扮演好孩子,是因為它是鐵礦石市場的新丁,希望盡可能與客戶搞好關系,而其鐵礦石質量比力拓及必和必拓略低。有媒體稱,FMG讓步是因為中國湖南華菱公司控制其17.33%的股權,且FMG的產品幾乎全部銷往中國,缺乏討價還價的條件,
環球時報2009-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