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加拿大特約記者 陶短房
本報記者 王躍西●王盼盼
隨著中國經濟復蘇勢頭越來越明顯,許多西方國家主管經濟、金融等的高層官員紛紛來華訪問,希望讓中國高達兩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中能有一部分流入本國。但這引起一些“對華強硬派”的不滿。日前,加拿大《渥太華公民報》公開抨擊財政部長弗萊厄蒂來華訪問時希望中國來加投資,稱“可能會受到中國絕對控制”。清華大學經濟外交研究中心教授何茂春17日對《環球時報》說,加政府正想彌補過去造成的損失,但中加關系還沒有恢復到正常水平。加拿大某些人這種對中國仍抱著冷戰思維的聲音,曾使其失去了很多與中國聯手對抗金融危機的機會,如果加堅持這樣的政策,只會讓自己損失更重。
加拿大《渥太華公民報》14日刊出一篇題為“加拿大應吸取中國教訓”的文章,稱哈珀政府官員近來正在對中國“獻媚”,主張對華強硬。這篇文章用譏諷的口氣質疑加財長弗萊厄蒂日前對中國的訪問,稱弗萊厄蒂在訪華時曾表示歡迎中國資本來加拿大投資,甚至“鼓勵中國資本接管加拿大公司”。但文章立即質疑“加拿大究竟從中能得到什么?”
文章對比了澳大利亞和加拿大對中國的態度。稱澳總理陸克文最近對華強硬,“拒絕中國企業接管澳洲公司”,是由于陸克文是中國通,“對中國的伎倆了如指掌”。文章誣蔑稱,中國“有著通過投資控股支配外國經濟的野心”,加拿大試圖吸引中國資本的努力是“天真無知”,認為這將給中國以控制加拿大命脈的機會。
近來,加財長、外長相繼訪華,大批銀行家和商人隨行,加中《雙邊引渡協議》即將簽訂和哈珀總理可能訪華的傳聞也越來越多。另一方面,加移民部長肯尼稱將會見達賴(但哈珀選擇了回避),而總理府也傳出“訪華行程尚未確定”的說法。當地分析人士認為,加政府這種莫衷一是的消息,反映了加拿大政府一方面逐漸認識到,必須改善與中國的政治、經濟關系,并開始作出努力,另一方面也不想走得太快,希望“一慢二看三通過”,并試圖利用這種方法,在與中國的討價還價中花小錢、辦大事。
加拿大各大媒體也展開對加“經濟多元化”的討論。雖然《渥太華公民報》等少數媒體認為不應引進中國投資,但更多媒體對該國經濟嚴重依賴美國表達強烈憂慮。加《環球郵報》13日的一篇文章稱哈珀以往輕視中國和亞洲、一味押寶美國和以意識形態劃線的做法是“草原政黨的劣根性”,并稱其近來努力改變與中國打交道的方式是務實的表現。
清華大學國際問題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周世儉今年6月曾訪問加拿大。加拿大經濟界一直認為中加關系是“政冷經熱”,但是周世儉說,中加關系實際上是“政冷經也冷”,加拿大GDP占世界第9,澳大利亞占第14,但是澳對中國的出口總額是加拿大的3倍;中國對外貿易總額中加拿大僅占1.1%。當時蒙特利爾銀行行長與周世儉談話時曾訴苦說,加拿大銀行沒搞次貸,但還是要跟著美國受苦,加拿大必須開辟“亞洲走廊”,增強對亞洲國家、特別是中國的經濟往來。
周世儉認為,在經濟和政治上嚴重追隨美國讓加拿大吃盡了苦頭。美國在對中國打人權牌的同時也在撈實惠,但是加拿大卻緊握著達賴、“法輪功”和賴昌星三張牌反對中國,遭受了巨大損失,至今還沒有獲得中國政府簽發的“旅游目的地國”資格。達賴將在9月竄訪加拿大,而哈珀則想在今年11月參加APEC會議時訪問中國,加拿大政府如何處理中加關系,還有待觀察。▲
環球時報2009-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