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林村至少491人被埋,官方否認“人禍說”
高雄縣甲仙鄉小林村,在臺灣曾經是個并不起眼的村莊。村民沒想到,他們的家園竟會因為風災而在島內變得家喻戶曉。“可能有600人被土石流(即泥石流)活埋”以及“小林村一夕慘遭滅村”等新聞,深深刺痛了臺灣人的心。這個曾經的村莊,現在到底成了什么模樣?小林村滅村的罪魁禍首又是什么呢?
近500人遭遇不測
“第一個是我爸爸,第二個是我媽媽,第三個是我二哥,第四個是我三哥。我去洗照片,他問我要洗幾英寸,我說洗15,他問是不是15英寸,我說不是,我要洗15個人。”穿著灰色T恤的小林村村民劉坤來,在風災期間因為外出工作而逃過一劫,但對他來說更難承受的是,家族共有60人喪生,其中15人是直系血親。15日是死難者“頭七”, 散居外地的村民一早捧著牌位,跋山涉水返家招魂。在鄉公所旁空地搭起的法會會場,擺放著層層疊疊的牌位,事先準備好的400多個神主牌,全部用完還不夠。鄉公所初步統計顯示,遭泥石流掩埋的小林村村民至少應有491人,“而且這個數字還會上升”。
小林村之所以發生慘劇,與臺灣的地理和歷史不無關系。臺灣的面積雖然只有3.6萬平方公里,卻居住著2300多萬人口,人口密度之高居世界前幾位。值得注意的是,山地占臺灣總面積的70%以上,約30萬人居住在那里。早在明清時代,漢人移民到臺灣后,一些原住民被迫從平原到山地生活。此外,國民黨政權1949年遷臺后在山區興建橫貫公路等,也使得不少退役官兵已習慣于居住在山地,再加上發展觀光吸納了一些愿意在山地發展的漢人。
臺大地理系教授張石角說,臺灣山地除了極少地區外,幾乎絕大部分村落都位于泥石流危險區。這是因為臺灣的山地特色就是山高水急,這些年在水土保持方面做得不好,廣種檳榔樹又進一步加大了水土流失,再加上9·21大地震破壞了地質,所以只要下大雨,就必定有泥石流發生。但另一方面,人類居住又不可能遠離水源,以小林村為例,它就建在河流轉彎的凸點,平常溪水少的時候不會有問題,但是一旦發大水,河水必然沖刷到位于轉彎凸點的區域。為此,張石角教授建議,臺灣當局應考慮未來將泥石流警戒區全部列為“禁建區”, 不要與老天爭地,否則即便有再多的堤防建設,也不可能防得住下次水災及泥石流。
村民懷疑是人禍
幸存的村民一直在苦尋滅村真相。據《聯合報》17日報道,小林村40多名村民16日移住到離家僅14公里的濟公廟。返家前,他們和罹難村民的家屬在鄉公所集體下跪,請求馬英九和“行政院長”劉兆玄成立項目小組,調查滅村元兇。他們說,100多年來小林村不曾發生嚴重走山事件,懷疑是人禍,不全是天災。而曾文水庫越域引水工程,被認為是滅村的“元兇”。《中國時報》17日援引一位村民的話說,該工程是將楠梓仙溪上游的溪水引到臺灣最大的水庫——曾文水庫,在玉山山脈用潛盾機施工,隧道寬度達6米,在阿里山山脈則用炸藥,造成附近地質松動,“3年施工期間大小崩塌不斷,距離工程愈近地區愈嚴重……小林村是因為大竹溪山坍方,加上楠梓仙溪暴漲堵住溪水,撐不下去才整個崩塌的”。
但“水利署” 表示,這個工程是采用世界先進國家認定的百年來最安全的工法,且施工前已做了全面地質調查,“小林村的受災,應該是這次風災降下特大豪雨造成的”。統計顯示,臺南、高雄和屏東山區,3天降下超過2000毫米的豪雨,土石含水量遠超過飽和,因而有大量泥石流、崩塌產生。南區水資源局副局長鄭修宗還說,引水隧道工程使用的炸藥適量,就像小鞭炮,比微小地震還小,而且都是經專家計算過的。“農委會水保局”則認為,野溪泥石流不足以造成如此嚴重的災害。土石流防災中心主任陳振宇稱,小林村附近有3處被列為可能爆發泥石流的“潛勢溪流”,但這些野溪的土石量不足以摧毀全村。關鍵是旗山溪上游8日形成堰塞湖,9日早晨潰壩,才是主因,“從現場畫面看,土石恐怕深達20米”。
引起島內反思
小林村滅村,不少輿論批評當局救災不力。國民黨籍甲仙鄉鄉長說,“小林村死了近500人,還不恐怖嗎?馬英九不必來看嗎?”他滿腹委屈地說,他也是支持馬的人,但發生這么重大的死傷災難,馬至今也未踏進小林村一步安撫災民,劉兆玄雖然到甲仙勘災,但也只是聽取簡報,“還不讓我講話,我內心真的有好幾把怒火!”
《自由時報》17日稱,一場重創南臺灣的水患救災過程,暴露馬當局螺絲盡松、執政無能的窘況,“面對此起彼落的民眾怒吼聲,馬政府該拿出像樣的政治責任擔當了”。《聯合報》17日說,近年當局在小林村進行過兩場泥石流演練和兩場泥石流倡導,還繪制了“小林村土石流防災地圖”,設置兩處避難所和一個直升機起降點,“好像該做的都做了,事實卻是,一夜風雨瞬間吞噬小林村,等有村民逃出,方知已然滅村。所幸部分村民因地制宜逃到高處和隧道,若‘按表操課全躲到避難處,恐將同遭厄運”。文章認為,當局規劃的“保命機制”與現實出現巨大落差,應立即進行總體檢,重新規劃逃命避災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