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災表現,馬英九輸給夫人
不論馬英九自認為多么努力,在一般臺灣民眾的印象中,“第一夫人”周美青的救災表現已遠遠超過馬英九。她自然親切不做作的人格特質與肢體動作,為丈夫補了不少失分。有島內媒體甚至呼吁,麻煩周美青權當家教,“幫老公上一堂感情課吧!最好行政院長劉兆玄也來旁聽”。
《中國時報》17日評論說,周美青穿著雨鞋,跟著災民走了40分鐘,踩在柔腸寸斷的爛泥路上,她用這樣的方式去體會災民逃命的艱苦過程,“這樣的態度,恐怕是馬英九及政府官員得細細品量思索的”。據了解,周美青13日以“世界展望會”義工的身份,開始到災區慰問災民。與馬英九的拘謹不同,她雙膝跪地,緊握災民的雙手、輕拍著災民的背,通過擁抱傳遞溫暖。屏東縣佳冬地區災民反映說,洪水退后到處都是死豬死魚,環境非常惡劣,希望臺軍能協助清除。周美青全程聆聽,并表示一定會將民眾的意見轉達。家住那瑪夏鄉民族村的11歲的小單,家被泥石流夷平,盡管雙腿骨折,但他還是爬到屋頂上,一個人在洪水中苦撐了將近兩晝夜才獲救。周美青聽說后,特別到醫院探視,希望他早日康復。還有一位吳小姐,原本要借摩托車去給自己5個月大的三胞胎買奶粉,周美青聽說后當場問清楚奶粉的牌子,并請隨從立即去買。16日在桃園縣林口體育館舉辦了一場“饑餓三十”活動,1.6萬多人歷經30個小時的禁食饑餓體驗,周美青也積極參與,并鼓勵大家帶著信心和力量,陪伴災民走向重建之路。她說:“一時熱情很容易,但持續的工作不容易。你可以仔細思考,為受苦難的災民,你可以做什么?”
周美青的表現贏得一片掌聲。《聯合報》分析說,災民要的是有人愿意握住他的手,給他一個擁抱,告訴他:我知道你現在很難過,你一定可以重新站起來,我會全力幫助你的,“這就是話不多的周美青到災區獲好評的原因:即使她沒有承諾任何支票,即使她的閩南話比馬英九還不靈光。但她通過緊握、凝視與擁抱,讓災民感覺到:她真的知道他們難過,她與他們情感可以共通,沒有阻隔”。相反,馬英九前往臺東勘災時卻對災民說,“我不知道你要見我”、“你不是見到我了嗎”、“需要我做什么”,“突兀的發言讓人目瞪口呆。前往臺南豬農家慰問時,馬英九卻端詳墻上的蔣經國照片,忘記了自己此行的目的,也遭外界質疑與災民很有距離感”。 就連馬的幕僚都無奈地說,馬英九的勘災表現,等于是坐實綠營的批評,“競選期間的長住是假的”。還有“立委”分析認為,馬英九受限于“法律人性格”,一切依法論事,卻未顧及災民的實際感受。像外界曾建議他減少與災情無關的公開行程,豈料他還是如期出席棒球賽開幕儀式,結果遭到民眾嗆聲。《中國時報》17日總結說,周美青的成功之處在于她充分展現了“同理心”,讓民眾覺得她是“我們”之中不可或缺的一員,“反觀馬英九就像是個品學兼優但獨來獨往的好學生,即使想要與災民分享悲苦,卻總是給外界格格不入的感覺……‘我們與‘他們,就是周美青與馬英九傳遞出來的不同訊息。‘我們才可能讓民眾感受到同理心,‘他們只會讓民眾覺得距離遙遠”。《聯合報》直言,周美青是馬英九最好的“家教”,“馬英九與劉兆玄再度把天災搞成政治危機,就是少了同理心。兩人如果學不會這一點,只怕日后還有無窮無盡的自找災難”。▲ (韓 香)
環球時報2009-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