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青梅 李彥杰
編者按:近期以來,我國加大對凍豬肉的收儲力度,引發了市場對于冷鏈物流中心的需求。為此,本刊特別邀請在冷鏈物流領域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冷鏈物流咨詢服務商——北京啟達喬泰咨詢有限公司的專家,撰寫“冷鏈物流中心統籌規劃及工程建設”系列文童,以幫助廣大讀者更加清晰地了解冷鏈物流中心建設的相關內容。
本連載分為六講,主要內容包括:冷鏈物流中心規劃概述、冷鏈物流中心的統籌規劃、冷鏈物流中心主要工程項目內容與項目進度計劃、冷鏈物流中心工程項目執行與工程項目管理、冷鏈物流中心工程建設驗收、冷鏈物流中心工程完工后的試營運。
本連載中描述的冷鏈物流中心,是指具有一定規模、以對外提供冷鏈物流服務為主要商業模式的冷鏈物流中心,而不是單純以儲存為主要功能的冷庫。
不同的冷鏈物流商業運作模式,決定了冷鏈物流中心不同的功能定位,其統籌規劃方案與工程建設標準也有所區別。
冷鏈物流中心的功能定位
冷鏈物流中心是整體冷鏈體系中的一個節點,由于節點所聯接的供應鏈的上下游不同,上下游對節點的功能需求也不盡相同,形成了冷鏈物流中心不同的功能定位。最大化地滿足冷鏈上下游的需求,是冷鏈物流中心的價值所在。

冷鏈物流中心對外提供服務的功能定位如圖1所示。其中,藍色部分是與冷鏈物流中心規劃設計及工程建造相關性較大的功能定位項目,在規劃設計時應重點分析上述功能的特點、商品流量、存量水平及需求環節,在確保最大化滿足上述功能的情況下,達到物流服務水平最高、物流效率最高、綜合投資最低的目標。
1多溫層倉儲管理。直接影響冷鏈物流中心冷庫的溫層設計與制冷系統設計。例如:50℃高檔海鮮類商品的存儲,-25℃海鮮類商品、冰淇淋類商品、長期存儲的冷凍品儲存,-18℃一般冷凍商品的儲存,0~4℃冷藏品的存儲,2~8℃蔬果類商品的存儲,15~18℃空調類商品的存儲等。
2、流通加工。當冷鏈物流中心的功能定位中有流通加工服務時,在規劃設計中就需要考慮加工作業區、原料庫區與成品庫區,以及加工作業流程等因素,依據加工工藝設計各區域溫層及設施配置。
3退貨服務。在退貨方面。冷鏈物流中心的理想狀態是無退貨,但在實際運營中,退貨不可避免,由于冷鏈商品大多數是食品類商品,有保質期及冷鏈不能間斷等條件限制,退回物流中心的商品大多在品質或包裝方面出現問題,因此,退回的商品是不能與正常商品存于同一庫區的。在規劃設計時,需考慮退貨商品獨立的保存庫區及銷毀處置區。
4保稅業務。提供保稅業務的物流中心,必須單獨為保稅商品建立獨立的各溫層庫區,或是在各溫層庫區做單獨隔間。
5宅配與快遞。宅配與快遞冷鏈商品多為單件商品,在規劃時需考慮拆零低溫揀貨區與分貨區的規劃。
6運輸配送。此項業務是冷鏈物流中心的常規業務,通過對物流配送車輛尺寸的數據分析。規劃設計碼頭的高度與場區回車場的距離,在內部更多考慮碼頭分撥區、出貨暫存區及封閉式碼頭的設計。
在圖1中,其他所有的功能雖然不直接與冷鏈物流中心的建筑規劃設計及工程建設相關,但上述的商業模式仍通過影響標準物流作業流程、標準加工工藝流程、標準物流服務商務流程等間接地與之相關。
冷鏈物流中心建設方式及自動化程度的選擇
一般來說,冷鏈物流中心在規劃設計之初,冷鏈物流行業內的業主需要對以下方面有一個基本的確定:
1建筑結構形式。是用土建結構(鋼筋混凝土結構),還是鋼結構,或其他結構(如庫架合一)。
2建筑樓層。是單樓層還是多樓層設計。
3建筑的自動化程度。是否考慮自動化倉庫、自動分揀系統等設計。
4制冷系統。一般是氨系統或氟系統,其中還有其他冷媒可進行選擇,但不具普遍性。
5預估的存儲容量。

在建筑結構選擇方面,本文對3種差異性較大的結構進行對比分析,詳見表1。其中部分資料是啟達喬泰公司在中國大陸及臺灣地區近30年的冷庫建造經驗的總結,可能會在不同情況及條件下有所不同。
在建筑樓層設計方面,現代冷鏈物流中心在用地不是特別緊張的情況下,基于物流動線及物流效率以及投資成本考慮,一般建議采用單樓層式的高位貨架。
在自動化設計的選擇方面,冷鏈物流中心應比常溫物流中心更為謹慎,低溫環境中設備運行的風險及故障損失均應納入考慮范圍。在冷鏈物流中心規劃中,常采用的幾種自動化方面的設計包括:制冷系統的自動控制系統、低溫環境中的自動倉庫系統、低溫環境中的自動流水線及傳送帶系統、低溫環境中的DPs(數位揀選或分撥)系統,此外還包括其他一些方面。
在制冷系統的選擇方面,國內大多數業主會綜合權衡氨系統和氟系統的利弊與適用性,選擇其中的一種作為主要冷媒。兩種制冷系統的比較見表2。當然,氨與氟內部在環保性、機組的適用性、安全性能、經濟性、配套主機價格等具體細分不同的冷媒型使用形式。
在冷鏈物流中心存儲容量及物流中心總面積預估時,最好先做數據分析及流程設計,再最后確認存儲方式、作業區面積及各配套設施的布局方案。確認在滿足需求的情況下,計算各區域面積及存量水平。這樣可使冷鏈物流中心在建成后使建筑與實際營運需求偏差最小。
冷鏈物流中心的預期使用壽命及建成后對營運的影響
一個大型冷鏈物流中心建成后使的用壽命是多少年?設計院可能會說是50年或70年,他主要考慮的是建筑部分;制冷系統廠商可能會說是10年或15年,他主要考慮的是壓縮機及其他零部件的使用壽命;貨架廠商可能會說只要不拆就一直能用,等等。但作為即將投資建設冷鏈物流中心的業主,應綜合考慮各項設施、設備的使用壽命,來決定設備設施的重點投資方向與策略。
在使用壽命方面,經常會提出“經濟使用壽命”這個概念,它對業主后期的營運至關重要。經濟使用壽命包括三方面含義:
1不會因為后期的高能耗或溫度不到位而再追加投資,比如原面積內增加制冷機組等。
2不能因為后期達不到設計溫度而降低最初的溫度要求。比如,原設計-25℃,三年后由于達不到了,冷庫調整為-18℃。
3制冷系統不能處于非正常能源耗用狀態。比如,在容量未變時,原來夏天的開機率為65%,兩年后開機率變為80%,因此帶來的是制冷系統電力耗用加大。
從上述三個方面可以得出結論:冷鏈物流中心如果建造的“不經濟”,有可能會給后期帶來較
高的營運成本,表現在:后期追加制冷投資、溫度降不到設計要求、耗電量加大等。
冷鏈物流中心的實際經濟使用壽命是很難計算的,但在現實中也經常會聽到擁有多個冷庫的業主會報怨自己的某個庫用起來已經不合算了。電費高,只能存多少商品收多少租金,還需要多人維護。實際上,這類冷庫已超過經濟使用壽命,雖然能用,但對業主來說已經屬于“雞肋”。
如要改變這種“雞肋”的狀況,需要在以后的新建項目中審慎考慮,不能一味地為了降低建造成本,忽視后期的營運成本。
冷鏈物流中心建設的成敗判別及成因分析
這里出現了判別標準方面的問題,如果一個冷鏈物流中心建筑結構能保證50年甚至70年不出問題,如果各庫區的溫度均能降到目標溫度值。如果各功能區域均已配置到位、能基本符合物流運作的需求,那么它是成功的嗎?目前大部分驗收標準是這樣的,應該算是建造成功。但如果再加進另一些情況:營運一個月后,冷庫的外側庫板布滿冷凝水、外側地面濕漉漉的,內側制冷風機布滿冰霜,高位貨架的冷凍庫內地面有薄冰、貨架結霜,冷庫門組內外兩側結冰嚴重,封閉式碼頭區或穿堂區霧氣騰騰、地面濕漉漉,等等。那么這個冷庫的建造還算是成功嗎?如果這類問題不是由于管理不善造成、短期內無法根治的話,依照筆者的判斷,整個冷鏈物流中心的建造是失敗的,用戶將很快進入“不經濟”的使用狀態。而且整個冷鏈物流中心將很快“老化”。
主要原因在于:
1如果冷庫降溫后外側墻板布滿冷凝水,大多數情況是保溫庫板的材料品質不達標、保溫性能不夠所致。大面積使用保溫庫板的冷鏈物流中心,很難將庫板全拆掉再重換,所以認定為失敗工程;
2若是外側空間的頂板布滿冷凝水,而墻板是干燥的,大多數情況是外側頂板與內側頂板在施工時斷熱未做好,造成熱傳導致外側頂板出現冷凝水,這是施工的問題。如要拆了重建也很難,所以認定為失敗;
3冷庫的外側地面濕漉漉,如果不是管理的問題,則大多數情況是在建造時,冷庫內外側在做地面扎軋筋時,未做斷筋處理,冷庫地層下的鋼筋內外側相連,同時也未做斷熱處理。地面施工更是無法返工,因此認定為失敗。
以上各種情況可能在整個冷鏈物流中心大大小小找到上千個點,但基本可歸結為四類:氣密不足、斷熱不夠、冷橋未處理、材料不達標。帶來的直接后果是:溫度不易下降、耗電量超高、庫存商品因冷凝水或冰霜致使品質受損,物流作業也因冷凝水、冰、霜受阻,甚至產生危險。
(未完待續)
(下期預告:冷鏈物流中心的統籌規劃)
物流技術與應用征稿啟事
《物流技術與應用》雜志創刊十多年來,廣泛分析報道物流行業的熱點與難點問題、先進適用的物流技術和解決方案、國內外經典物流案例以及業界最新資訊,已成為中國物流行業的精品名刊。
“權威”欄目是《物流技術與應用》的特色欄目之一,定位于刊登權威專家、企業、科研院所的綜合型、應用型、實用型文章,現已成為物流界人士推廣新技術、交流新觀點、介紹先進管理與運作經驗的平臺。為了使雜志的內容更加豐富、更具可讀性,特向專家學者、企業界人士誠征稿件。
“權威”欄目來稿要求如下:
1可以就某一專門領域或具體技術問題進行系統、詳盡的闡述,應突出先進性、實用性,避免空洞的理論論述。要求觀點鮮明、資料翔實、數據完整。每篇文章不超過6000字,正文前要有中文摘要、關鍵詞,最好附英文標題。
2希望能夠提供相關配圖資料,圖片、圖表清晰可用。
3歡迎深入分析介紹國外物流與供應鏈管理領域特別是物流技術應用狀況、發展趨勢的文章。
4作者須提供詳盡的聯系方式,包括單位名稱、聯系地址、郵編、電話(手機)、電子信箱等。文后請附作者個人簡介,以便于我刊編輯部與作者建立長期定向聯系。
如需進一步了解投稿的相關事宜,可與本刊編輯部聯系。
電話:010-82387518 62316838E—mail:bjb@edit56.com.cn聯系人:江宏劉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