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小平
美國時間2009年5月27日,英國泰萊公司對外宣布,對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于2009年4月5日(美國時間)作出的關于廣東省食品工業研究所(以下簡稱“廣東食品所”)和廣東廣業清怡食品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清怡公司”)不侵犯其三氯蔗糖生產專利的337知識產權調查案的終裁結果,不再向美國聯邦法院提起上訴。2009年5月29日,英國泰萊公司對于在地方法院暫時處于擱置狀態的有關三氯蔗糖的知識產權訴訟向美國伊利諾斯州法院提請撤訴。在經歷長達兩年之久的艱苦訴訟歷程后,廣東食品所和清怡公司在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和美國地方法院兩個地方全面贏得了該國際訴訟的勝利。
據我國商務部統計,20a0年至2007年問,中國大陸遭遇美國“337調查”案件共76起,勝訴的僅有7起,勝訴率不及十分之一。廣東省外經貿廳公平貿易局陳立鵬局長如是評價:“這是我國近年來民族企業與國外企業在337調查案中能夠取得全面勝利的少有案件之一”。
何謂“337調查”
所謂“337調查”,是指擁有知識產權的美國企業,根據美國《1930年關稅法》第337節的條款,對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的進口產品生產企業,向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以下簡稱“ITC”)申請進行的調查,并對侵權企業采取制裁措施。該調查基本上是針對高科技產品生產企業進行調查。隨著我國高科技產業和出口貿易的迅速發展,近年來國內出口企業受“337調查”的數量呈上升趨勢。被列為“337調查”對象的企業,如果應訴,將要承擔非常高昂的訴訟費用,一般都在幾百萬美元以上;但是,如果不應訴,就等于承認對方的指控,就會被排除出美國市場,甚至歐洲市場。
實踐中,“337調查”主要針對進口產品侵犯美國知識產權的行為。進口產品如果侵犯了美國有效的知識產權,該知識產權權利人,可以向ITC提起“337調查”申請,并要求ITC采取相關救濟措施。“337調查”申請門檻低,但制裁措施嚴厲。如果美國ITC判定企業違反了“337條款”,將簽發排除令,指示美國海關禁止該批產品的進口。
近年來,隨著我國高科技產業和出口貿易的迅猛發展,國內出口企業受“337調查”的數量呈現上升趨勢。自1986年我國第一起“337調查”案件發生以來,至2008年已發生88起。目前,中國已經成為遭受美國“337調查”最多的國家。由于訴訟過程十分漫長、訴訟難度異常巨大,訴訟費用非常昂貴,我國勝訴案例非常稀少,據統計,至2007年底,僅有7例,勝訴率不到10%。
三氯蔗糖337調查案內情
三氯蔗糖是一種高倍食品甜味劑,甜度是蔗糖的600倍,是目前世界上最好的新一代無熱量甜味劑,它代表了當前世界甜味劑的最高發展水平,目前全球超過4000種食品和飲料使用它。它在全世界80多個國家和地區被批準使用,年市場需求量在4000噸以上。
泰萊公司(Tate&Ly]e,以下簡稱“泰萊公司”)于1921年成立于英國,是一家世界頂級的食品配料生產企業,在美洲、歐洲、東南亞等擁有50多個生產工廠,在全球擁有近7000名員工:2007年的銷售額約34億歐元。三氯蔗糖由泰萊公司最早發明并實現商業化生產,并一直在全球處于絕對壟斷地位。從上世紀90年代起,中國很多高校、科研院所、企業開始研制三氯蔗糖,但由于難度太大,2003年之前在產業化方面沒有大的突破,該項目成為行業內的一個難題。
應訴企業廣東食品所和清怡公司是廣東省廣業資產經營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廣業公司”)屬下的廣東省廣業輕化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輕化集團”)管理的企業。廣東食品所成立于1984年,事業單位;2004年,按照廣東省科研體制改革精神,正式轉制為國有企業。廣東食品所十分重視自主創新工作,近十年來,先后承擔了80多項國家、省、市級重點研究課題,多項科研成果技術水平達到國際領先、國內首創或國內領先水平,獲國家知識產權局授權專利25項,國際發明專利受理2項,為中國食品添加劑和食品配料行業百強企業、廣東省高新技術企業和廣東省首批創新型試點企業之一。廣東食品所和清怡公司是世界第二家、中國首家成功研制和實現規模化生產三氯蔗糖的科研機構和生產企業,并獲得了國家發明專利,擁有自主知識產權。
美國時間2007年4月6日,泰萊公司及其美國的子公司,對中國主要生產和出口三氯蔗糖的企業,包括廣東食品所和清怡公司,向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即ITC)提出申請,指控以上企業侵犯了其在美國的五項專利(廣東食品所和清怡公司涉及其中的四項),請求啟動“337調查”程序,并申請發布永久性普遍排除令和禁止令。英國泰萊公司為了保持其在全球三氯蔗糖市場的壟斷地位,于2007年4月6日,以專利侵權為由,要求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對25家生產或銷售三氯蔗糖的企業展開“337調查”。廣東食品所和清怡公司被列為調查對象。
2007年5月7日,美國ITC正式發布調查公告,5月10日廣東食品所和清怡公司收到ITC寄來的訴訟材料。廣業公司充分研究后,作出了支持廣東食品所和清怡公司應訴的決策。輕化集團迅速成立了337調查案應訴工作領導小組。廣東食品所和清怡公司成立了由科研、生產、銷售及管理人員共同參與的應訴小組;應訴費用昂貴,一般高達幾百萬美元,廣東食品所和清怡公司還是決定應訴,應訴的理由:有廣業公司和輕化集團強有力的領導和支持;廣東食品所對自主開發的三氯蔗糖生產工藝有充分的信心;三氯蔗糖市場前景廣闊,廣東食品所和清怡公司在研發及產業化方面已經有幾千萬元的投入,經過四年的努力,國內外的市場地位正在不斷提高;為維護民族工業的國際形象。
為了維護民族品牌在國際甜味劑市場的地位和形象,同時也為了保持企業產品在美國市場的生命力和競爭力,廣東食品所和清怡公司在與英國泰萊公司相比雙方實力懸殊非常之大的情況下,于2007年5月10日開始了應訴工作。整個應訴工作歷時兩年,期間廣東食品所向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遞交了一萬多頁涉及研發、生產和經營的文件資料;2007年10月16至19日,英國泰萊公司方由專家、律師組成的七人審核小組,對清怡公司的生產現場進行了為期三天的現場審核;2008年2月20至29日,雙方在華盛頓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法庭進行了為期十天的庭審。2008年9月23日,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作出了初裁:廣東省食品工業研究所和廣東廣業清怡食品科技有限公司不侵犯泰萊公司的生產專利,不存在侵權行為。
英國泰萊公司不服初裁結果,提出上訴。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于2009年4月7日作出如下終裁:廣東省食品工業研究所和廣東廣業清怡食品科技有限公
司沒有侵犯泰萊提起訴訟的任何一項專利,同時委員會對不應訴的企業向美國總統建議簽發產品排除令。在美國總統簽發排除令之前,不應訴的企業若要出口三氯蔗糖到美國,需向美國海關繳納百分之百的保證金。一旦美國總統正式簽發了排除令,不應訴的企業將被禁止銷售三氯蔗糖到美國,除非這些企業可以證明他們銷售的產品是由廣東省食品工業研究所等在案件中明確獲得勝訴的企業生產的。
知識產權已成搶占市場重要手段
早在初裁時,世界各著名媒體紛紛在第一時間對該事件進行報道。英國BBC以《泰萊公司輸掉了甜味劑官司》為題,指出,泰萊將面對來自中國的新競爭;《紐約時報》在顯著版面報道,“泰萊公司輸掉了針對中國制造商的官司,對企業未來發展影響巨大”。
廣東省外經貿廳公平貿易局陳立鵬局長如是評價:“這是我國近年來民族企業與國外企業在337調查案中能夠取得全面勝利的少有案件之一。”據我國商務部統計,2000年至2007年間,中國大陸遭遇美國“337調查”案件共76起,勝訴的僅有7起,勝訴率不及十分之一。
廣東省食品工業研究所所長、廣東廣業清怡食品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王三永在接受本刊記者采訪時說:“我們省食品工業研究所一向重視技術創新。依靠自有知識產權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和市場地位,進軍國際市場,是我們的重要發展戰略。由于我們擁有獨有的三氯蔗糖生產工藝,所以,我們對贏得這次337調查案的全面勝利一直充滿信心”。
廣東省食品工業研究所和廣業清怡公司均是廣東省廣業資產經營有限公司屬下的高科技企業。高倍添味劑是該兩個企業的主導產品,產品研發和生產水平一直處于國內領先地位。廣業資產經營公司伍亮董事長說:“廣業公司之所以作出支持省食品工業研究所和廣業清怡公司積極應訴的決策,既是基于企業的經濟責任,也是基于國有企業的社會責任”。根據廣業公司的決策,廣業輕化集團公司迅速成立了由集團公司領導擔任組長的強有力的應訴工作組。廣業資產經營公司副總經理、輕化集團公司董事長王喜民曾多次親自主持召開會議研究制訂應訴策略,并多次接見我方聘請的美國華盛頓賓格漢姆(B1ngham]律師事務所律師格瑞·耐斯(Gary,Hnath)了解案件進展情況。王喜民董事長說:“三氯蔗糖337調查案的發生,說明知識產權已經成為高科技企業搶占市場的重要手段。這次337案件的勝利,為我們企業贏得了進軍每年30多億元人民幣三氯蔗糖國際市場的機會。”
中國企業取勝的體會和意義
王三永在接受本刊記者采訪時說,取勝的體會主要有以下三點:
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是根本。在三氯蔗糖研發階段,食品所就投入250多萬元用于自主研發,并獲得自主知識產權。
應訴團隊是關鍵。337調查案是一場規模浩大、戰略意義十分重大的“戰役”,專業性強、涉及面廣、節奏快、難度高。對應訴方的決策能力、專業水平、應變能力等要求極高。廣業公司和輕化集團領導高度重視,指導制定應訴策略,并全程指揮應訴工作,既確保了應訴工作朝著正確方向推進,又極大地堅定了團隊的信心。應訴小組責任心強、敢打敢拼、專業水平高、有團隊合作精神。
經濟實力是保障。337訴訟費用昂貴。對于像廣東食品所和清怡公司這樣規模不是很大的企業來說,訴訟費用是—個很大的挑戰。廣業公司經濟實力雄厚。三氯蔗糖是廣業公司十大重點項目之一。廣業公司和輕化集團保證了訴訟費用的落實。
如果中國企業放棄應訴權,泰萊公司將達到其用最省錢、最省時的法律途徑,阻止競爭對手產品進入美國市場,實現壟斷市場的“險惡用心”,更為可怕的是,屆時不僅中國的三氯蔗糖產業將遭受重創,制裁的對象還有可能涉及與三氯蔗糖相關的整個行業,將會早早地把我國發展中的產業在規模化發展前封殺。
有關人士認為,廣東省食品工業研究所、廣東廣業清怡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基于自身過硬的技術和對自身自主創新能力的堅持,與跨國大型企業直面“搏斗”,并最終取得了案件的全面勝利。這是我國近年民族企業與國外企業在“337調查”案件能夠取得全面勝利的少有案件之一,它不僅維護了廣東食品所和清怡公司自身最大的權益,還保證了我國三氯蔗糖產品可以繼續銷往美國市場,更提升了我國民族工業的國際形象和地位,對三氯蔗糖產業未來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