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少宇
近期,當我們還在為天量信貸的合理流向憂心忡忡之時,另一個更讓我們不容小視的資本卻在步步緊逼——借著中國經濟率先引領全球復蘇和好轉之際,國際熱錢也大舉涌入中國,參與到中國樓市和股市中去,并在中國資產膨脹過程中分湯吃肉。據《北京商報》的報道,第二季度中國外匯儲備凈增長1778億美元中,其中908億美元缺乏合理解釋,只能歸結為短期國際資本的流入。那意味著在過去3個月中,每天有11億美元的熱錢流入我國。
熱錢者,來者不善,它是投機性的短期資本,是為了追求超高回報而在國際金融市場上迅速流竄的游資。熱錢之害,人盡皆知,它只會在各個市場尋求套利之機。只會促成經濟虛假繁榮的景象,一旦撈夠拍屁股就走,留下的泡沫和爛攤,最終還是要由我們自己人來承受。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中,大量熱錢涌入泰國,泰銖貶值后,“熱錢”迅速逃逸,使得泰國經濟轉瞬轟塌,國家臨近破產,百姓陷于水火之中,慘痛教訓可見一斑。
誠然,中國有更大的經濟規模和抵御游資的能力。然而,上半年資產的價格迅速竄升,已經為我們敲響了警鐘,股市突破3400點,房地產市場價格超過2007年歷史最高水平,二者已經完全脫離實體經濟的復蘇腳步。社科院研究員張明就一針見血地指出,這種脫離實體經濟的上漲一旦遭遇泡沫破滅,將帶來災難性的后果。熱錢獲利退潮,必然導致股市、房價的連鎖反應。
目前,中國經濟回升的基礎尚不穩固,不確定因素還很多,一旦懈怠就有可能前功盡棄。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近期在召見駐外使節會上就表示,金融危機還難言見底,中國將繼續實施刺激政策。這就意味著,下半年在強有力的宏觀政策和龐大的信貸支撐下,一方面中國經濟會不斷好轉,另一方面基于這種好轉,更多的國際熱錢會涌入中國。
熱錢來襲,帶給中國的隱患不言而喻,人民幣升值壓力陡增、出口受阻,股市樓市虛假繁榮,資產膨脹的泡沫危機更加凸顯,接下來可能就是通貨膨脹。阻擊游資,應該成為經濟復蘇工作中的重點來抓。就如同許多專家學者擔憂那樣,不要因為救了經濟危機,而造成新的金融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