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中銘
前不久,最高人民檢察院對《人民檢察院舉報工作規定》進行了修訂。《規定》修訂后的最大亮點主要在于進—步明確了舉報的獎勵方式、數額和經費來源等。而在6月22日,針對公務員的職務犯罪問題,檢察機關統一舉報電話12309正式啟用。推出統一舉報電話并且實施有獎舉報制度,對于打擊與預防犯罪,震懾那些鋌而走險者,維護社會公平與良好秩序無疑能夠起到一定的作用。筆者以為,以目前的現狀,證券市場也不妨推行舉報制度。
中國證券市場從無到有,從小到大,歷經近二十年的發展,無論是市場的規模、參與者的人數,還是其所產生的影響力,以及對于國民經濟所作出的貢獻,顯然都是不容忽視的。而且,隨著市場的不斷發展,所出現的矛盾與問題亦是接踵而來。實際上,證券市場最需要的是“公平、公正、公開”的“三公”原則,然而,年輕的證券市場由于基礎性制度建設不完善、監管經驗的缺乏與缺失、上市公司良莠不齊、投資者素質高低不一等多方面的因素,導致“三公”原則常常遭到踐踏。如此現實,不僅損害著處于弱勢的中小投資者的利益,更影響到整個市場的健康發展。
上市公司是證券市場的“基石”,其質量如何,一方面關系到是否具備投資價值,另一方面也與市場的發展息息相關。但是。從整體來看,由于證券市場的定位遭到扭曲,從原先的為國企解困服務,到后來的為大型央企脫貧服務,及至目前為擺脫金融危機與經濟復蘇服務,因此,不同階段掛牌的上市公司幾乎都帶有不同的烙印。也正因為賦予了市場不同的“功能”,上市公司本身的質地才無法得到根本的保證。
曾經,企業上市帶有濃厚的“計劃”與行政色彩;曾經,包裝上市、造假上市非常盛行;曾經,為了解困,地方相關部門可以將一家困難企業堂而皇之地推薦上市。試問,如此格局,又如何能夠保證上市公司的質量?
如果說早先的上市公司質地存在問題,主要是市場發展初級階段無法避免的話,那么,時至今日,類似問題仍然出現,卻不得不讓入深思。從通海高科到立立電子,再到今年新股IPO暫停9個月之久后的桂林三金、萬馬電纜遭遇舉報或質疑,顯然,再將這些問題看作是偶然事件或獨立事件,無疑是非常牽強的。
通海高科因為媒體的揭發而最終與資本市場“訣別”,立立電子因為被曝光而“不幸”被撤銷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的核準決定,這些都是新股發行環節所發生的問題。事實上,上市公司違規質押擔保、資金被大股東占用、弄虛作假粉飾報表、向大股東進行利益輸送、內幕交易、信息泄漏等等等等,類似違規現象的頻頻發生,違規成本低與上市公司內部治理紊亂是一個方面,沒有很好地利用“社會資源”提前予以制止也是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如果證券市場能像檢察機關一樣推行舉報、揭露有獎制度,必定能將上市公司違規的危害性降至低水平。
其實,像通海高科、立立電子等違規事件都是媒體披露出來后監管部門才介入的,試想,如果不是這樣,或許這兩家企業早已是市場中的一員了。反過來講,正是由于媒體揭露了兩家企業的違規或違法事實,才使這些曾經的害群之馬失去了繼續危害市場的可能性。從另一層面上講,是保護了市場,也保護了投資者。那么,對于類似的行為,監管部門不應該給予—定的獎勵嗎?
目前監管部門所處理的一些大案要案,很少是由其在監管過程中發現的,主要是依靠社會上的力量,這已是不爭的事實。推行舉報有將制度,其作用也是顯而易見的:有利于早日發現上市公司的違規違法行為,將其危害降到最低限度;市場環境將會得到進一步的凈化,也能更好地保護廣大中小投資者的合法權益。雖然在此過程中會付出一定的資金成本,但與最終的結果比起來,其“產出”與“投入”之比,當然不是用數字可以衡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