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小兵
牛年中國藝術品拍賣始于元旦翌日,地點在天堂之都杭州。其中,“紫砂物語”系列中的22件紫砂作品在本次拍賣會中實績不俗。在以往的一年中,紫砂壺在中國大陸藝術品拍賣市場拍賣成交價頻頻創新高,對紫砂業態聽產生的影響不可低估。在紫砂壺收藏品交易市場,盡管存在厚古薄今現象,但是,越來越多的當代優秀紫砂藝人開始通過其作品在藝術品拍賣平臺發表聲音,并因此而獲得豐厚的回報。與此同時,由于紫砂藝人對藝術生產、藝術市場所積累的認識不斷豐富,他們的思想行為也在悄悄發生變革,潛移默化。
拍賣行為是雙刃劍
上海藏壺名家李銘在中國嘉德2008秋季拍賣會上的舉手投足引人注目。李銘此次提供的拍品包括蔣蓉、程壽珍、顧景舟、顧紹培、鮑志強、周桂珍、何道洪等紫砂名家的作品,其中,由顧景舟制、韓美林設計的“雨露天星壺”以156萬余元人民幣拔得該場頭籌,去年剛剛謝世的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蔣蓉的“束柴三友壺”則以50萬余元人民幣成交。在當今紫砂大師人群中,當代中國陶瓷藝術大師何道洪的“梅花周盤壺”以44.8萬元人民幣拍賣成交,其余大師的作品拍賣價格不高或者流拍。
據我所知,有些紫砂名家的作品在此次拍賣會上所標注的起拍價都在5萬元以內,這個起拍價屬于比較低的,即使到這些紫砂名家家中直接采購,單壺交易價格也會超過5萬元。不過,即便是這樣,也有一些紫砂名家的作品流拍。由于拍品是由紫砂藏家提供的,拍品作者對拍品沒有所有權和支配權。因此,這個拍賣結果充分體現了“幾家歡樂幾家愁”,對紫砂名家作品集藏的社會評價體系產生影響。從這個意義上講,紫砂壺拍賣行為是雙刃劍。
紫砂壺拍賣貨真價就實
隨著近年來國內紫砂收藏逐步升溫,“老茶壺”成為紫砂收藏熱點。宜興作為紫砂壺的故鄉,集藏“老茶壺”的紫砂收藏家不在少數。據宜興市陶都經濟聯合會紫砂收藏鑒賞專業委員會秘書長、江蘇省工藝美術大師季益順介紹,這個組織機構除了為紫砂藝術品提供鑒定服務和開展紫砂收藏鑒賞活動外,還將組織各地紫砂收藏家開展藏品交流和理論研討,并準備與境外、國外紫砂收藏家互動聯誼,以期推動國際間的紫砂文化傳播和推廣。
在中國大陸藝術品拍賣市場,紫砂壺中的歷代名家名作屢屢高價拍出,并與當代紫砂名家的作品拍賣價在拍賣結果上形成高度差。去年年底,上海工美拍賣有限公司舉辦的—場《大石齋藏品》專場拍賣會上,唐云先生收藏過的、顧景舟先生于1948年所制的五把名壺之一《大石瓢》,從100萬元開始起拍,拍至150萬元時場內開始掌聲不斷,最后成交價為315.84萬元,成為全場的標王。據悉,這五把壺壺身均由吳湖帆先生手書,顧景舟先生制,分別贈于吳湖帆、唐云、江寒汀等名家。并先后著錄于《宜興紫砂珍賞(顧景舟主編)》、《紫砂壺鑒賞》等書。其來源及藝術品本身均不容質疑。去年9月28日,—把乾隆年間宮內御用的“宜興窯紫砂黑漆描金吉慶有余壺”以155萬元的天價拍賣成功,這個成交價格也打破了此前香港佳士得拍賣行拍賣—件清乾隆剔紅饕餮夔龍紋紫砂壺時1477萬港元的歷史最高價紀錄。
紫砂七老藝人作品近年來在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受到重視。1949年新中國建立以后,國家十分重視傳統紫砂工藝的恢復、保護和發展,1950年11月成立紫砂產銷聯營處,1954年在蜀山地段建立紫砂工藝合作社,把僅有的30多名老藝人組織起來。翌年春,宜興紫砂生產合作社成立。1956年,江蘇省人民政府任命任淦庭、裴石民、吳云根、王寅春、朱可心、顧景舟、蔣蓉七位著名紫砂藝人為“技術輔導”,開始了新一代紫砂藝人的培養和手工紫砂陶藝的傳承工作。目前,這些老藝人均已作古,不過,他們的優良品格和傳世美器至今仍然閃閃發光。其中,流傳下來的紫砂七老藝人的作品在拍賣市場受到追捧。
紫砂壺拍賣厚古薄今,與書畫、家具等藝術品拍賣市場情形大致相同。不過,并非所有的紫砂壺拍品都倚重歷史,當代紫砂藝人的作品在拍賣市場也有可圈可點之處。在過去的一年中,有些紫砂名家的作品在拍賣市場上獲得不錯的回報。不過,近年來贗品的泛濫給藝術品市場帶來巨大的沖擊,令很多藏家不敢輕易出手。很多人不是沒錢買,也不是不想買,其最大原因是怕假。在這些當代紫砂藝人直接參與的拍賣交易中,作者往往出現在現場,有效化解了竟買者對作品真偽的疑惑。
從紫砂人群結構性變化確定目標人群
紫砂壺拍賣市場聽發生的變化,對宜興紫砂從業人員乃至整個紫砂業態聽產生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這些年與宣興紫砂人群接觸和交流相對比較多,我感覺到這個人群目前正在分化。在我看來,這種分化具有多種形式,不是分化而瓦解,而是通過漸進式分化建立起了符合市場經濟特征的組織形式,是一種結構性的變革,是一種社會關系意義上的優化組合。
在我看來,這種變革是在經過了一個歷史階段的積累后產生的結果。建國初期,宜興紫砂從民間作坊轉向有組織的社會化大生產,紫砂人群通過專業合作社的形式形成集群。后來,紫砂工廠紛紛出現,紫砂人群又被劃分成若干企業集群,以企業為單位從事創作生產。到了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中期,紫砂工廠在經濟私有化進程中紛紛進行了產權改造,大量紫砂藝人開始回歸家庭作坊。此后,宜興陶瓷行業協會和宜興紫砂行業協會兩個社團組織相繼出現,一大批紫砂藝人紛紛加入這兩個不具備隸屬關系的社團組織,并由此而形成了相互兼容性比較弱的楚漢陣營。最近幾年以來,與紫砂相關的社團組織或機構冒出來不少,同時,一批有影響的私立陶莊紛紛出現,形成了群峰競秀或者山頭林立的局面。這種局面徹底打破了“大一統”的金字塔結構,加速了紫砂人群的進一步分化,以利益集團或經營同盟為紐帶的各種紫砂人群集合紛紛出現。特別是進入新世紀以來,宜興紫砂人群已經從國有企業陣營與社辦企業陣營的“楚漢爭霸”逐步演繹成為如今群雄逐鹿的“戰國時代”。在我看來,紫砂人群的分化,有諸多社會因素作用,有助于提升紫砂文化產業的經濟素質。
投資紫砂壺:價值判斷憑借專業知識
人堆里有高人,壺堆里有好壺。如今的紫砂人家,一半兒地方是茶壺賣場。壺一多,好東西就會顯現出來。有些紫砂壺在宜興被稱為商品壺,價格相對便宜一些。雖然不是名人名作,卻也值得把玩。有的品相不錯,氣韻生動,能夠比較好地體現紫砂壺的功用屬性和藝術屬性。因為,有比較才有鑒別。實際上,宜興壺商在北京、廣州、西安等地坐地行商所販賣的紫砂壺大多屬于這一類紫砂壺(經高級工藝師以上職稱作者授權出售的名人名作除外),紫砂愛好者在選購這一類商品壺時千萬不要被華麗的包裝所蒙蔽。
美女可以淡妝濃抹,茶壺貴在素面素心。人的高度有多種表達方式,自然身高是一種,還有知識高度、品德高度等等。紫砂壺的優劣,也包含多種評判方法。一般來講,評價一件紫砂壺的優劣,包括美好的形象結構、精湛的制作技巧和優良的實用功能。然而,在我看來,泥料的屬性十分重要。韓其樓老先生將評判紫砂壺優劣的標準概括為“泥、形、工、款、功”,不無道理。我比較注重紫砂之“砂”,我重視紫砂壺表面的朋理效果及手感,對于給紫砂器打蠟、彩繪等行為,我比較反感。我喜歡質樸的紫砂壺,“相見如人披甘膽”。
紫砂美器千千萬,良工細作是根本。宜興紫砂從業人員超過三萬人,其中,尋常紫砂藝人數以萬計。這個隊伍的構成呈金字塔形狀,擁有高級工藝師職稱或大師榮譽稱號的紫砂藝人鳳毛麟角。在龐大的尋常紫砂藝人中間,能工巧匠不在少數,他們是從事紫砂壺生產的生力軍和骨干力量。如何正確認識和評價這個人群,是壺迷朋友的必修課。按照當代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徐秀棠先生的說法,紫砂壺分大路貨、細貨和特種工藝品。細貨作者多為技術嫻熟的良工巧匠,以復制傳統造型為主,批量生產,這些紫砂壺具有—定欣賞價值兼具實用性,是紫砂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這部分紫砂藝人中間,有人專門仿制古代名壺,甚至為當代高工或大師代工,成為紫砂名家所雇傭的“槍手”。他們在紫砂藝苑是沒有什么名氣或小有名氣,卻作為紫砂藝苑不可或缺的骨干力量而真實存在。從這個意義上講,如果著眼于選購紫砂美器,用于茶道表演或居家品茗,這部分紫砂藝人的紫砂壺可以作為重點采購對象。因為,他們出手的紫砂壺價格要比那些名人名作實惠得多,升值空間也比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