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劍鋒
在這輪資產價格上漲過程中,國企無疑是受益者。
財政部7月16日發布的數據顯示,上半年全國國有企業累計實現利潤5534億元,同比下降27%,降幅比1~5月減小3.3個百分點,其中6月比5月環比增長29.4‰
專家認為,季度結算和受益于資產價格上漲帶來的投資性收入上升是反彈加速的主要原因,但是由于政府投資的刺激效果將逐漸遞減,國企利潤反彈的趨勢能否持續值得懷疑。
回升格局不平衡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李曉超表示,盡管總體經濟形勢已是企穩向好,但必須清醒認識到,經濟企穩回升的基礎還不穩固,回升的態勢還不穩定,回升格局還不平衡,“可能大部分人都感覺到已經出現了回升,但也可能有一些企業、有一些地區、有一些群體,可能還沒感受到回升。”
分行業來看,前5個月,在39個工業大類行業中,30個行業利潤增幅較今年前2個月回升或者降幅縮小,但鋼鐵、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的利潤降幅仍分別達到了97.2%,77.9%和75.8%。
從財政部公布的數據看,國有企業上半年經營情況同樣冷熱不均:石化、建材、施工房地產等行業盈利保持增長,煤炭、煙草等行業效益相對穩定,機械、汽車、化工等行業利潤降幅趨緩,電力行業扭虧為盈;鋼鐵、有色、海運等行業明顯減虧。
資產價格上漲受益者
渣打銀行經濟分析師李煒認為,國企利潤6月份和5月份環比大幅度增長可能有幾個方面的原因:6月經濟復蘇加快、季節性結算因素以及國內資產價格上漲導致的賬面投資收入增加。
國家統計局公布的6月份的統計數據顯示,無論是工業增加值、銷售收入還是原材料購入等都出現了加速回暖的現象。但是李煒認為,更主要的因素可能還是季節性結算和資產價格上漲的因素。
今年以來,國內主要城市的房價上漲超過30%,股市從最低點上漲也接近70%。在這輪資產價格上漲的過程中,國企的身影屢屢出現,日前北京廣渠路10號地塊等幾個“地王”都是由中化、中電等下屬子公司高價獲得。
真正反映國企經營狀況是否回暖的是主營業務收入的情況,財政部只是公布了國企的營業收入情況,并沒有公布主營業務收入和其他業務收入的情況。“而且6月比5月環比大幅增長有5月份基數較低的因素,看企業經營是否回暖,要看和去年同比的數據。”李煒表示。數據顯示,營業收入方面,上半年全國國有企業累計實現營業收入97941.8億元,同比下降5.9%,降幅比前5個月減小1.5個百分點。其中央企和地方國企前6個月的主營業務收入與去年同期相比分別下降4.3%和8.7%。
上半年經濟回暖基礎不穩的一個重要依據就是企業利潤仍然同比大幅下降,那么國企利潤持續反彈能否確認經濟回暖呢?李煒認為,從目前的數據來看,即使國企利潤持續反彈也無法確認經濟回暖。
由于利潤反彈來源并非主營業務收入,國企利潤反彈的趨勢能否持續仍然無法確定。李煒認為,國有企業是政府投資的主要受益者。上半年經濟增長的動力和國企利潤的來源主要是政府投資,而隨著大部分項目陸續開工,下半年政府投資對經濟拉動的效果將逐漸下降,國企利潤能否持續反彈值得懷疑。另一方面,出口需求短期內沒有回暖的可能,消費需求也無法完全彌補政府投資拉動作用下降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