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宏偉
根據交通運輸部水運局快速統計口徑,在經過快速下滑、止跌企穩、穩步回升三個階段后,上半年主要港口貨物吞吐量呈現正增長,共完成26.4億噸,同比增長0.5%,繼續小幅穩步回升。其中外貿貨物吞吐量為9.5億噸,同比下降13%。由于我國外貿進、出口額連續7個月雙降,降幅繼續擴大,上半年,主要港口集裝箱吞吐量持續低迷,共完成5242萬標準箱,同比下降10.9%。
吞吐量持續回升,大宗貨物貢獻大
全國港口貨物吞吐量自3月出現同比增長后,4、5月份持續回暖。外貿貨物吞吐量情況類似,只是恢復幅度較小,主要是受到外貿出口的拖累,集裝箱復蘇則不太明顯。
前5月全國港口完成集裝箱吞吐量4504萬TEU(標準集裝箱的一個單位),下降10.44%,其中沿海完成4139萬TEU,同比下降11.08%,沿海的下降幅度高于全國平均水平,顯示外貿下滑態勢較大。從具體貨種看,集裝箱依舊比較低迷,3月以來的吞吐量回升主要來自煤炭、原油、金屬礦石、礦建材料等大宗貨物需求持續回暖。
上半年2月份以來,鐵礦石進口持續高漲,上半年共進口鐵礦石2.97億噸,同比增長了29.1%,進口規模遠超歷史水平。
石油方面,雖然原油進口和原油成品油貿易總量上半年規模基本持平,但是4月以來出現較大增長,成為拉動港口回暖的另一個主要貨種。
主要港口接卸進口鐵石3.1億噸,同比增長21.7%;接卸煤炭2.56億噸,基本持平;接卸進口原油8435萬噸,同比下降2 5%。不過,受進口儲備原油、成品油需求回升等影響,主要港口接卸進口原油量自3月份以來已經連續4個月出現增長。
港口吞吐繼續呈現分化態勢
在對主要港口上市公司所在的港口吞吐量增長態勢進行了分析后得出結論:以內貿和外貿進口業務為主的干散貨港逆勢增長,而以外貿為主的集裝箱港出現負增長,這一態勢在二季度得到延續,并與大宗貨物拉動港口回暖的基本面相一致。
以散貨為主的營口港、日照港、連云港繼續呈現穩定增長;綜合性的天津港、錦帥港、廈門港等累計吞吐量增速恢復至正增長,而以外貿為主的集裝箱港如深圳港、上海港繼續呈現負增長,恢復緩慢。
外貿貨物吞吐量方面,與進口鐵礦石關聯度較高的營口港、日照港、連云港繼續保持增長,其余均呈現不同程度下降。各港口二季度的集裝箱增長態勢基本延續一季度趨勢,日照、營口等以內貿為主的保持穩定增長,連云港、天津港與去年同期基本接近,其余則下滑較大。
下半年港口吞吐情況展望
從交通運輸部公布的前5月數據看,全國港口貨物吞吐量5月當月同比增速16.15%,已經基本恢復到此輪危機前的正常水平,前5月累計增速4.55%。集裝箱吞吐繼續低迷,恢復緩慢。月度貿易數據看,貿易增速恢復緩慢,特別是出口貿易。外貿、特別是出口貿易的回暖取決于全球經濟的復蘇,這—進程可能相對較為緩慢。前5月全國港口集裝箱累計下滑10.44%,預計全年集裝箱增幅仍然下降,不過隨著吞吐量的緩慢復蘇,以及去年9月后吞吐量下降帶來的翹尾效應,全年降幅應該在目前的基礎上繼續收窄。
總的貨物吞吐量上看,二季度快速增長的吞吐量主要源自大宗貨物的拉動,大宗貨物的增長一方面有經濟向好帶來的需求增加,另外還存在著補庫存和進行資源儲備因素的拉動。
以鐵礦石為例,在前5月國內粗鋼產量僅僅0.74%的微弱增長下,鐵礦石進口增長了25.71%,其中一部分是替代了國產鐵礦石的減產,前5月國產礦減產了5.63%,其余部分可以理解為國內企業在國際鐵礦石價格較低情況下進行的資源儲備。
隨著國內經濟的逐步回升,特別是4萬億投資拉動的基建項目和房地產市場的活躍,下半年鐵礦石進口仍將保持較高水平,即便月度規模達不到上半年的水平,由于去年下半年較低的水平,全年鐵礦石進口仍將維持較高增速。類似的原因,全國港口貨物吞吐量全年增幅將會高于前5月累計增速水平。
上市公司投資機會分析
雖然今年港口總的貨物吞吐量能夠實現一定幅度的增長,但是大部分港口企業在工資、折舊支出等剛性增長,上下游企業經營普遍經營困難,壓力向港口傳導,導致港務管理等收入下降的情況下,總體上看都存在業績下降的壓力,明、后年將隨著經濟的復蘇逐步恢復增長態勢。
在港口增速放緩的大背景下,特別是碼頭大規模擴建后產能瓶頸的消失,港口企業很難通過新建碼頭獲得吞吐量的快速增長,從而帶動業績的快速增長。
中信建投證券表示:具有行業代表性的大型企業難以獲得超越行業的業績表現,行業的投資機會我們仍然認為主要來自外延式的集團資產注入以及一些區位優勢正逐步釋放的中小型港口。其中區位優勢帶來的投資價值更具持久性,更值得我們關注。
半年內整體上我們繼續維持港口行業的中性評級。個股方面繼續給予營口港增持評級,同時建議繼續密切關注具有明顯區位優勢、正擬集團資產注入的北海港。
我們相對較為看好的營口港、北海港在整個港口板塊中表現較好,考慮到兩港正在發揮的良好區位優勢,未來仍然有望有望在港口板塊中取得較好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