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 川

8年前,家居綿陽在熱戀中的“快樂詩人”小濤邀約我同去北川。他說那里有一座美麗的情人橋,想去看看,觸動一下靈感,也許能寫幾首好詩,以壯即將出版的詩集。我如約結伴而行。
北川情人橋位于北川羌族自治縣境內,在九寨、黃龍的旅游環線上,又稱西羌九黃山情人橋。一路上,北川旖旎的自然風光、樸實的民風著實引人入勝。進了景區大門,拾階而上,但見林密崖峻,飛紅顯綠,濃濃秋色格外迷人。詩人小濤竟得意地吹響門哨,去取悅他那位一路上沉默持重的戀人。導游講,北川情人橋置于叢山峻嶺之中,飛跨兩座山峰峭壁之上,懸空300米開外,常年云遮霧罩,有中國最險峻情人橋之稱,也是猿王洞景區的必經之路。果不其然,當我們登上險山茶亭,遠眺蒼穹之下,兩座孤峰遙相呼應,仿佛一對翹首期盼的情人。半空中一架索橋飛接兩峰絕壁之上,若云天一線,天梯橫臥,仿若仙境,如一幅絕妙的山水畫,像一縷浮想聯翩的情絲,甚為奇觀。據說很久以前,有一對熱戀中的青年男女被兩峰分隔,難以相會。一天,男青年立于山崖之上,拉滿系著繩索的硬弓,直射對面山峰,想在兩山之間架起來往的索橋,不料一陣驟風襲來,將箭桿連同繩索吹落于萬丈深谷,此時,一只金色的鳳凰飛來銜住箭繩,將箭頭插入險峰絕壁之上,至此,男女青年終得團聚。美麗動人的傳說,更激起眾人濃厚的興趣,于是爭先恐后往前趕,想以先過情人橋為快。
待走上游人如織的北端鳳凰亭,發現對面相距數百米外山峰石壁上也有一座相同的橋亭。橋的入口處,“情人橋”三字格外醒目。橋的樣子很特別,其實就是一條纖細的拱型長廊,懸掛于連接兩峰的鐵索上。周圍,險崖相環,橋下,萬丈深壑。看人在上面行走如蕩秋千,左右搖晃,全無想象中情人相擁的溫馨與浪漫。待我們過橋時,兩峰之間霎時云霧繚繞,寒氣逼人,一時間看不清來路,望不見盡頭,不由令人生畏。橋中央,薄紗彌漫,人時隱時顯。前邊的小濤和他那位初戀情人,霧蒙中儼然沒了剛才的輕松與矜持,像迷途落單的羔羊,相扶顫顫兢兢蹣跚而行,看見我們突然竟像孩子般欣喜地叫了起來。隨行的導游講,橋上此番大霧連他也少以見到。我索性停住腳步,緊扶橋欄,身體由著腳下的橋板輕微擺動,靜靜地看著不盡的云霧幽幽而來,又飄逸而去,似乎回到李白的“道童對月閑吹笛,仙子乘云遠駕車”詩境中。廣袤的大自然巨大的魅力,讓我飽嘗大自然的美和人生之美;憑欄處,思緒就如漫天的霧,無拘無束,自在遨游,有一種超然物外之感。大約過了幾分鐘,頓時云開霧散,綻露出蔚藍的天,兩邊青翠的山峰和屹立峰巒上的鳳凰亭,及眼前的橙色橋頂,狹小的橋欄,腳下萬丈深幽,又是一番別樣景致。小濤后來告訴我,就是在那回的情人橋上與戀人定下終身。
去年那場突如其來的災難,小濤相戀多年新婚妻子的年輕生命,永遠定格在了地震中的北川,也成了大家心里難以抹去的痛。平靜下來的小濤說,他還要去那里,去九黃山情人橋,看那橋,看那霧,去找尋曾經熱戀中的故事,去聆聽與感悟親人的愛。
今年“五一”過后,詩人小濤寄來了他新出版的詩集,并說他節前去了北川,親身感受了當地為20對震后重新組建家庭夫婦舉辦的集體婚禮。金黃的玉米、火紅的辣椒、紅綢纏繞的羊頭骨及獨特的羌族民俗都讓他流連忘返。他說婚禮的羌寨廣場上搭起了一座具有象征意義的情人橋,當看到身著民族盛裝的年輕伴侶走上那橋時,觸景生情的他感動萬千。他想起了西羌九黃山情人橋,想起與妻子相戀時走過那座橋時的甜蜜情景,從心里衷心祝福未來的北川依然美好!
[責任編輯郝幸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