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俊
由于學習型中國促進會的加盟,雜志社今年在北京舉辦的“2009投資與理財年會”開得很是熱鬧。在會海如煙的北京,從本地及全國其它地方趕來的參會者超過了1000人,可稱“千人投資理財大會”。兩天10節25場演講的會議中,參與者熱情高漲,晚上11點都有人講,聽者眾。對此,我既高興也憂慮,反復提醒要熱情學習,冷靜投資。
本屆年會,我們請來了原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成思危先生,請來了國家統計局總經濟師姚景源先生,請來了侯寧、楊文斌、母潤昌、顧海波、荊治中、袁佳瑜、牛文文、王金戰、趙良、高見、劉淼、雷虹、湛如等20余位專家名者,內容涵蓋宏觀、股票、基金、黃金、期貨、房產、收藏、教育、并購、創業、人生等領域,用心傾聽,絕對能有所得。
參會的每一位朋友都想從嘉賓的演講中汲取成功的經驗,找到投資理財的真經。無疑,演講者都是各個領域的成功者,肯定能為我們指點迷津、領航未來。但我想說的是:最有價值的真知灼見,恰恰來自曾經無數的失敗與失誤。我們要善于找到觀點背后的邏輯,要敢于追尋光環下面的陰影,才能汲取最為寶貴的間接經驗,為我所用。
這可能正是慘烈的2008年和危機的2009年帶給我們的最大價值。在永不停息的跌宕起伏中,在反反復復的生死輪回中,我們深深地體味到,投資理財市場是一個“剩者為王”的高風險市場,只要你能活著,你就永遠有機會;只要你能避免大的失誤,你就能聚小勝為大贏。在這個市場,當一個人說他/她多么預測準確、多么投資成功時,你一定要小心,他/她多半是營銷人員而非實戰人員。來自艱難磨礪的痛苦之聲,恐怕才是最珍貴、最有用的聲音。
遺憾的是,這個市場非常浮躁。財富的潘多拉盒子打開了,人們已經聲嘶力竭,難以靜心修養。在“好不好?——好!”的行銷氛圍中,我們已經背離投資與理財的真諦,漸行漸遠。好在,大家都是想學習也善于學習的人。
敬畏市場,超越財富,修煉自我,豐滿人生。經歷真槍實彈的征戰洗禮,逐漸把控永遠無法確知的未來,養成持續學習、謹慎投資的理財習慣,財富就終將在遠處或不遠處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