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德強
夏季為濕熱多雨的季節,也是容易引發口瘡(口腔潰瘍)的季節。糖尿病患者多有陰虛燥熱,此時更容易患口瘡,如果血糖控制不佳則常常纏綿難愈。口瘡雖不是大病,但令人非常痛苦,常能影響到飲食、說話等日常生活,而且局部的病變還能對血糖產生影響,引起血糖的升高。
口瘡發生時常有輕微的刺痛和灼熱感,隨后則形成丘疹、潰瘍,一般為綠豆到黃豆大,外圈發紅,中間發白,可單個或多個,需經一周左右才能痊愈,糖尿病患者愈合時間可能會更長些。除潰瘍外,胃熱多兼有口干、口有異味,大便秘結,舌紅苔黃,脈數等。
發病常常與過多地食用肥甘厚味、辛辣刺激之物有關,也與一些營養物質(如維生素、礦物質、水等)的攝入不足有關。另外,還與情緒緊張、焦慮、煩躁等有關系。糖尿病患者在良好控制血糖的基礎上配合中藥治療,常有較好的療效。中醫學主要從胃熱、肝腎陰虛來調治。
治療可以用玉女煎加減:知母10克,麥冬10克,生地15克,生石膏20克,川牛膝12克,蒲公英12克,黃連5克,生甘草6克。
對于陰虛患者則多兼有兩顴發紅,手腳心熱,心煩,盜汗,腰膝酸軟,舌紅,苔薄或少苔,脈細等,可用知柏地黃湯加減,藥用:知母10克,黃柏9克,生地15克,山藥10克,山茱萸10克,丹皮10克,澤瀉10克,茯苓10克。除了藥物治療外,飲食需清淡,適量增加水果、蔬菜的攝入,并保持情緒的穩定,這都有利于口瘡的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