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
人物春秋
第1995期 2009年8月28日 星期五
編輯 谷 棣 美編 陳 路 電話(010)65369572
英美眼中的空難兇手 利比亞人視他為英雄
本報駐利比亞特約記者 王軍 木春山 本報記者 黃培昭
8月20日,卡扎菲之子賽義夫(右)專門到機場迎接被釋放回國的邁格拉希。
當被美英認定的洛克比空難主犯邁格拉希8月20日從蘇格蘭返回利比亞時,歷史的傷口似乎又被揭開。回顧洛克比空難發生后的這21年,利比亞和西方國家的關系經歷了復雜而戲劇性的變化,而邁格拉希“每次都會在談判桌上被談及”。在成為利比亞與西方交易的籌碼后,邁格拉希一再被“寬大”處理,從終身監禁到只受了8年牢獄之苦,再到被卡扎菲用專機接回,可以終老故里。然而,當邁格拉希回到利比亞受到英雄般迎接的畫面迅速傳播時,當年空難遇難者的家屬顯然難以接受。
“我會回家和96歲老母過齋月”
邁格拉希今年57歲,因為身患晚期前列腺癌,留給他的生命據說只有3個月的時間。重回故土的邁格拉希此時可能正在放電影般回憶自己的一生:出生在利比亞首都的黎波里的那一天恰好是西方的“愚人節”4月1日;中學畢業后先后去美國、英國深造,但很多人可能不理解他在英國學的居然是“卡扎菲學”。邁格拉希還會想起,1980年結婚后與老丈人一家居住在的黎波里郊外簡陋的房子里,此后,他和夫人愛莎生育了5個子女。
1988年12月21日,當泛美航空公司103航班從倫敦希思羅機場飛往紐約,中途突然在蘇格蘭洛克比鎮上空爆炸時,他正擔任利比亞阿拉伯航空公司的安全主管,但很快就被西方認定是利比亞的特工;對他的指控是“使用4本偽造的護照前往蘇黎世購買炸彈用的計時器,并將藏有炸彈的行李從馬耳他送上了103航班”。此后,他成了洛克比空難的主犯被軟禁在的黎波里的家中,直到1999年國家領導人卡扎菲同意將他送到歐洲接受審判。
邁格拉希無法忘記在歐洲受審和服刑的日子,在這段日子里,他曾表示:“我是誤判受害者,我的支持者視我為第271個洛克比受害者。”2001年1月31日,蘇格蘭特別法庭裁決邁格拉希罪名成立,判終身監禁。在蘇格蘭格拉斯哥的巴連尼監獄期間處境很差,他甚至遭到過同性戀犯人的騷擾。2003年8月,邁格拉希得知利比亞政府正式宣布愿意對洛克比空難事件承擔責任,對死難者家屬予以27億美元的巨額賠償;3個月后,蘇格蘭最高法院根據“歐洲人權法”,將邁格拉希的最低刑期定為27年,并由1999年的羈押開始計算,這讓他看到了回家的希望。在服刑8年之后,他因為被檢查患了晚期前列腺癌癥,蘇格蘭司法部門出于“蘇格蘭的價值觀”,決定釋放他。這讓邁格拉希感到高興,他在獄中給妻子和96歲的母親海賈·法蒂瑪打電話說,“我將回家和你們一起過齋月”。
“我要寫自傳證明清白”
邁格拉希應該不會忘記,當自己20日蹣跚著走出飛機艙門的一剎那,他受到了利比亞最高領袖卡扎菲兒子賽義夫的熱烈擁抱,并看到數千名來迎接自己的利比亞青年人身上穿著印有自己肖像的T恤。但《蘇格蘭人報》將這個擁抱稱作“骯臟歷史的定格”,稱“它定格在了這名病弱男子的身上,也定格在270條隨風逝去的無辜生命身上”。
邁格拉希曾稱自己是“利比亞戰略研究中心主任”,不過,美國聯邦調查局當時認定,這個機構不過是“利比亞情報局”的化身。英國廣播公司(BBC)報道說:“毫無爭議的是,邁格拉希是利比亞情報局的高級負責人賽義德·拉希德的堂弟,后者在利比亞政府中有著很強影響,曾是上世紀80年代利比亞反美政策的制定者和執行者”。利比亞的情報機構種類眾多,據消息靈通人士介紹,隸屬于不同系統的獨立情報機構超過30個。《紐約時報》等西方媒體報道說,為了工作的需要,洛克比空難發生前,邁格拉希被任命為利比亞阿拉伯航空公司的安全主管,這一身份使他得以成功地制造了后來的悲劇。
對于西方的指責,邁格拉希咬定自己是“無罪的”、“無辜的”。8月24日,回家沒幾天的邁格拉希就向新聞界透露,他將寫一部自傳,通過紀實手法,揭露其在監獄中的生活,并將所掌握的洛克比空難的所有內幕公之于眾。邁格拉希說,他將通過這部自傳,證明“自己是清白的”。利比亞駐英國格拉斯哥總領事證實了這一消息,說邁格拉希在服刑期間就萌發了寫自傳的念頭,利比亞政府不會干涉傳記的寫作事宜。
絕大多數利比亞人也認為邁格拉希是無辜的。他的兒子哈立德曾在2001年反對審判邁格拉希的集會上高舉父親畫像,以示抗議。利比亞所有媒體都沒有承認邁格拉希是洛克比空難的真正主犯。因此,當他20日回到利比亞時,《的黎波里郵報》親切地稱他為“利比亞人民的兒子”。
“別問我空難真兇是誰”
對邁格拉希獲得自由,卡扎菲說出了“感謝我的朋友英國首相布朗、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以及安德魯王子”,“我要祝賀蘇格蘭的朋友們,他們在壓力面前表現出了勇氣”,“釋放邁格拉希將為英國和利比亞各個領域的合作帶來積極影響”。賽義夫還在利比亞電視節目中表明,利比亞從沒有停止過解救邁格拉希的工作,“英國用囚犯進行貿易交換——布萊爾每次和我們談油氣生意的時候,都要提到邁格拉希。”
這些話讓越來越多的人懷疑,蘇格蘭法院的決定是出于英國的外交考慮,英國為了石油利益,才與利比亞達成了釋放邁格拉希的交易。英國石油公司1個月前恰好啟動了在利比亞的石油開發合作項目,前期投資9億美元,預計將在未來20年帶來200億美元的收益。英國在道義上越來越陷入被動,英國商務大臣曼德爾森不得不出面否認說,英國政府絕對沒有同利比亞進行過任何商業交易。
邁格拉希的獲釋,在短時間內必然引起美國的抗議,洛克比空難遇難者家屬在感情上也無法接受。美國國務卿希拉里曾親自打電話給蘇格蘭司法部長,要求不要釋放邁格拉希。美國總統奧巴馬批評英國提前釋放邁格拉希是一個“錯誤”。美國聯邦調查局局長羅伯特·米勒還寫信指責蘇格蘭司法部長釋放邁格拉希“安慰了世界各地的恐怖分子”,“嘲弄了正義”。他還把信的復印件發給空難遇難者家屬。一位名叫拉斯德·斯密斯的遇難者家屬表示,雖然利比亞政府承諾給予每人1000萬美元的賠付,但“殺人犯”被釋放對死去的270條生命是不人道的,“非常殘忍”。
對于美國的不滿和遺憾,以及奧巴馬要求利比亞將自己軟禁的說法,邁格拉希說:“我回國后唯一要去的地方就是醫院,不要擔心,奧巴馬先生,我只有3個月時間了。”對于空難遇難者家屬的反對,邁格拉希處之坦然地說:“被掩蓋的真相總有一天會重見天日。正如阿拉伯諺語所說,‘真相永遠不會死亡。”當被問及誰才是洛克比空難的真兇時,邁格拉希平靜地說:“這個問題很好,但不應該問我。”而英國《每日電訊報》23日則說,在邁格拉希身后,洛克比空難將留下一系列的未解之謎。▲
環球時報2009-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