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濫發文憑牟取暴利 美國就有一萬多所
●本報駐外記者聯合報道 ●本報記者 李 虹
在錢鐘書先生的小說《圍城》中,主人公方鴻漸留學游歷英法德多國,最終卻從一個愛爾蘭騙子手中買了份并不存在的美國紐約克萊登大學的博士文憑,并以此“榮歸故里”。如今國內也不乏這樣的“假海歸”,有些人甚至明知自己所畢業的學校是“野雞大學”,但仍然在國內樂此不疲地宣揚自己的留學經歷,并因此得到過一些好的工作機會。但“野雞大學”的學歷終究是紙包不住火。教育部日前發布的留學預警指出,新加坡又有10所私立學校不能再招收國際留學生。如今越來越多的學生選擇出國留學,但一些學生和家長對留學信息掌握不夠全面,或是輕信不良中介的推薦,將孩子送進了不具備招收國際留學生資格的“野雞大學”,導致孩子在國外學業無成,無功而返。為此,留學專家提醒家長,留學選擇學校也要“貨比三家”,從正規渠道了解學校信息。
往往打著名校旗號
據教育部門統計,2008年中國出國留學人數達20萬,人數逐漸增高的同時,實際出國留學的成功率卻只有20%。這里面有很大一部分是因為上了“野雞大學”,給學生和家長造成了終生難以磨滅的痛苦。
朗格國際北京分公司英愛荷部主管徐燕華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野雞大學”是一個貶義詞,指一些大學隨便向學生發出證書、文憑等,而這些證書或文憑并不獲部分雇主或一般大學所承認。此類院校又被稱為“文憑工廠”。徐燕華說,“野雞大學”常把自己的名字起得與國際知名大學非常相似,借以混淆視聽,一般人稍一不留神就會張冠李戴。比如,英國很多“野雞大學”經常打著劍橋的旗號,在一次中介教育展中,她發現了一家打著美國哈佛大學旗號的學校在中國招生,這多少有些“野雞大學”的味道,因為像哈佛、牛津、劍橋這類名?;静粫捎眠@種方式招生。
英國《泰晤士報》5月的一份調查發現,很多冒牌大學通過幫助境外人士獲得學生簽證牟取暴利。據披露,一所建立于2006年名為曼徹斯特職業大學的機構,曾向1000多人出售學位,有成千上萬人通過類似留學申請方式混入英國。調查還透露,一些學校的實際在讀學生人數和注冊學生人數相差甚遠,有的學校注冊學生有1178人,但真正來上課的學生不超過200人。很多冒牌學校關于師資力量和教學設備的聲稱,也純屬子虛烏有。
據記者了解,“野雞大學”一般分為兩種。第一種是純粹的國外“野雞大學”,即國外大量無教學場地、無師資、無教學經驗的“三無”學校,以及未經中國教育部認證機構認可的學校。第二種是國外“野雞大學”與國內院校合作的項目。許多國內院校打著與國外某院校合作的招牌,很多不明就里的學生糊里糊涂就上了當。有關人士還提醒,國內院校并不是隨便就能和國外院校辦學,必須要經過國家教育監管部門認可。
澳大利亞教育國際開發署(IDP)華東區總經理袁正翔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說,“野雞大學”有一些共同特征,首先是歷史短,一般是剛成立或只有幾年時間;其次是課程少、覆蓋面窄,而且大多是當下最熱門的課程;第三是沒有自己的教學場所,很多“野雞大學”使用遠程教育的方法或租賃商業大廈作為教室和圖書館;第四,“野雞大學”沒有或只有很少的教師,學生人數和教師比例過高,一般正常的比例是二三百比一;第五是“野雞大學”招生時采用比較明顯的商業手段,比如對不同學生采取彈性標準;另外,“野雞大學”的規模較小,學生和教師人數不多,沒有圖書館或圖書館里圖書很少。
美英日有不少“野雞大學”
徐燕華告訴記者,據了解,美國的“野雞大學”有1萬多所,英國有2000多所,日本“野雞大學”數量也不少,但2004到2006年間取締了很多。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道,據估算,美國的“野雞大學”一年收入幾乎能達到2億至5億美元。徐燕華說,在英國注冊成立學院,程序非常簡單,只需先以學院名義注冊一家企業,然后再在英國教育技能部門注冊備案,即可成立學院,無需專門的教學資格審核。凡是這些注冊在案的學校就可以向海外學生頒發錄取通知書,并通過英國內政部申請學生簽證。
袁正翔告訴記者,在美國,開辦私立院校也非常容易,政府沒有嚴格的監控和管制,只要花幾百甚至幾十美元就可以成立一所大學。不過,美國采取的是大學認證制度。也就是說,大學可以隨便成立,但是要獲得教育部的認證卻不容易。沒有獲得認證,該大學的文憑在美國社會上就得不到承認。袁正翔說,很多國家成立高等院校相對容易,加上審批不嚴格,可以輕易注冊,私立學校受到各方的管控比較少,只要能租幾間房,有一個校長和財務甚至沒有師資力量也可以到處招生,由于背后有巨大的利益驅動,因此造成“野雞大學”泛濫。
英國內務部、移民局和警方曾多次聯手展開行動,查封冒牌大學。但這些“野雞大學”從教育培訓資格名單上被除名以后,又在別的地方建起了新的非法大學,致使英國“野雞大學”問題一直無法根除。英國媒體近日披露,英國邊境及移民事務大臣菲爾·伍勒斯稱,英國無處不在的冒牌大學已經成為英國移民系統的“腫瘤”,專家估計每年有數萬名非法移民通過獲得“野雞大學”入學申請進入英國,這嚴重損害了英國這個全球教育中心的聲譽。統計顯示,過去有權招收留學生的英國大學約有4000所。如今,在政府嚴格審核之下,重新核準后能招收留學生的大學只剩下1600多所。今年,英國出于對安全和教育國際聲譽的考慮,3月啟動了新的“計點積分制”留學簽證系統,限制了“野雞大學”的生存空間。
“野雞大學”盯上中國市場
從教育部統計的數據看,自2002年以來,我國自費出國留學人員連續3年均超過10萬人,2008年更是達到了18萬之多,作為留學大國,各國的“野雞大學”自然紛紛盯上中國市場這塊肥肉。
徐燕華對記者說,大部分學生和家長是上當受騙誤入“野雞大學”的,但也有一些學生明知是“野雞大學”卻偏要往火坑里跳,這些人能力有限,達不到名校水平又想投機取巧,想用名校的光環包裝自己,以為回來后能找個好工作。據說在英國花500英鎊就能買到一份“錄取通知書”,一份“出勤率記錄”證明也是500英鎊,如果兩個都買,還能優惠,800英鎊就能買到。徐燕華說,在辦理簽證時,一位學生的朋友在英國買了一份錄取通知書,作為專業人士她幾乎看不出跟真的有什么不同。
北京大學教授張頤武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人傳統的看法認為西方比我們先進,在普通人的眼里,國外就是經濟、科技和文化教育發達的象征。從19世紀后期中國人出國留學就成為一種時髦的行為。加上中國的高考比較嚴格,競爭非常激烈,對于一些考不上理想大學的學生來說,只能另謀出路,到國外自費留學可以說是一條好的出路。隨著這些年來留學熱一浪高過一浪,許多人遠渡重洋,目的就是為了拿到一紙寫滿洋字的文憑,再一方面就是出于到國外“鍍金”,以為回國后能找個好工作。許多單位在聘用這些人的時候,根本不問他的學校出處和其他相關重要問題而一概重用。在這種熱潮之下,“洋野雞大學”當然有空子鉆??梢哉f,盲目的崇洋媚外,是“野雞大學”暢通中國的思想基礎。由于信息不對稱,很多學生和家長對國外學校了解得不多,就有可能被“野雞大學”忽悠了。袁正翔表示,不少中國的學生和家長盲目崇洋,認為國外的月亮比中國圓,很多人還會選擇到泰國、南非等國家留學,其實很多國家的高等教育水平并不比中國的高。
擦亮眼睛識別“野雞大學”
徐燕華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大多數學生進入“野雞大學”都是上當受騙的,他們都抱著美好的憧憬希望能在國外學到東西,拿到知名院校的文憑,而“野雞大學”除了一張“假文憑”外,什么都給不了。不僅使得學生和家長經濟上受到損失,而且浪費了時間和精力。
張頤武表示,到“野雞大學”混張文憑畢竟“買”不到真才實學,能混一時卻混不了永遠,現在中國的國際化程度越來越高,對人才的要求也隨之變高,靠這混出來的假文憑就算找到了工作還是會因無法勝任工作而被最終揭穿。記者在采訪時了解到一個例子。在一家國家級新聞機構招聘海外學子的時候,一名從澳大利亞回來的年輕人,拿著不怎么出名的學校的碩士文憑侃侃而談,這時候考官突然發問:“陸克文對這個問題是什么態度?”這位考生愣了片刻道:“我不認識他,畢竟澳大利亞華人太多了?!笨脊俸喼睙o話可說。
袁正翔提醒學生和家長,一定要仔細看大學的網站和介紹,考察學校的辦學性質、師資力量、學校學生人數等等。此外還要慎選留學中介。有些留學黑中介打著國外大學的幌子,抓住學生和家長急于出國學習的心理,不斷包裝自己的“野雞大學”項目忽悠學生和家長。
徐燕華提醒說,一般英國的正規學校網址后綴為“.ac.uk”,“野雞大學”不可能獲得這一域名,可從網站域名上辨別,中國教育部教育涉外監管信息網和英國教育官方網站也公布了正規大學名單。而對于美國的大學要檢查學校網絡域名是否含“.edu”,美國只有正規大學才可申請到該域名,含有“.com”、“.net”或“.org”的網址都有可能是“野雞大學”。此外,也可在中國教育部教育涉外監管信息網和美國領事館官方網查詢?!?/p>
環球時報2009-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