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她聲調嘶啞著,盡管嘶啞卻總是說個不停。她臉色黝黑,臉上布滿了陽光和風雨的強烈印記,卻依舊在陽光下,風雨中不停地奔忙。她帶著一副白框眼鏡,鏡片上滿是灰塵,鏡片后的眼睛里寫滿了疲憊,卻依舊在閃亮,也依然美麗。她一頭漆黑的長發蓬亂著,可漂亮女性特有的魅力卻依然在發梢間流淌。那天,她下身穿著一件有著黑色花紋的白色長褲,一只褲腳還向上挽著,上身著一件綠色T恤,盡管上面有汗漬和灰土,卻依舊能勾勒出她健美的身材。她是樊春梅,四川省綿竹市民政局副局長,綿竹市慈善會秘書長,中國民主同盟綿竹市總支部主委。一個重病在身母親的女兒。一個兩歲半女兒的母親。
我靈見到她時,5·12地震已經過去一周了。那時,綿竹還有許多受災群眾尚沒有擋雨蔽日的帳篷,還沒有很好地安頓下來。中華慈善總會援助的3000頂帳篷正緊急地爭分奪秒地運往那里。為了保證這些帳篷能及時分發、搭建,保證那些還遭受烈日。風雨威脅的受災群眾能及時住進去,我和總會在四川一線工作組的封如鐘、四川省慈善總會的郭正二提前趕到那里落實這件急迫的事情。
樊春梅正在進入綿竹的路口等待我們,看得出來她也是剛剛才趕到那里的,她要處理的事情太多了,遠遠地看見她朝我們疾步走來,一路走著,一路還不停地接打電話。她是聯系、落實這件事的責任人。這樣的事情再多她也高興做,她怕的是這樣的好事不夠多,所以總是不停地向可能給予他們幫助的人講訴綿竹的災情、綿竹受災群眾迫切的需求,以爭取更多的慈善援助。她心里很明白,國家的支援是固定的,而民間慈善的幫助則要靠他們的積極爭取,她要盡可能多地為他們這里的受災群眾爭取一些,更多一些。她在民政局、慈善會乃至市委市政府領導和她所在的民盟組織的支持下,不放過與任何一個慈善組織、機關團體乃至個人的聯系。她帶著他們到綿竹災情最嚴重的幾個地方,一邊在廢墟間穿行,一邊不停地、淚流滿面地給大家介紹民房、學校、幼兒園、敬老院等怎樣受到了毀滅性的重大損失,介紹當時遇難的人員,介紹那些在地震中嚴重受傷,還在治療中的學生、居民。她還帶著他們到受災群眾的臨時安置點,讓大家實地看一看,這些群眾還有多少急需解決的問題還沒有解決。她也特別注意讓他們切實看到來自民間的慈善捐贈,是怎樣及時、一分不少、一件不缺地分給災民,讓那些捐贈者放心。讓大家知道百姓的捐贈、捐贈者的意愿一定會在綿竹得到不折不扣地落實。她動情地訴說著,幾次突然失聲,紅腫的喉嚨一時無法再蹦出一個字,她就一邊焦急地用手勢比劃,一邊用筆把要說的話寫在紙本上。她說的每一句話,寫的每一個字都浸透了綿竹人民真實的情感和期盼,浸透了她。面對這樣一個女性、這樣一個慈善工作者,沒有誰不為之感動。
大地震使她們一家在綿竹市里的房屋震壞了,在余震不斷又大雨如注的情況下,隨時都有完全倒塌的可能。地震還使她家的三個親人受了重傷。她用最短的時間把病重中的母親和年幼的女兒和受傷的親人安頓到安全的地方,便即刻趕到災情最嚴重的地方,和救援人員一起分秒不停地搶救廢墟下幸存者、搶救傷員,幫助各鄉鎮聯系落實掩埋遇難者遺體的事情。以避免瘟疫的發生。她還和民政局、慈善會的同志們一起隨時做好受災群眾的轉移、安置工作。這時,她已經沒有時間、精力照顧母親、女兒和受傷的親人了。那時,對她和她的許多同伴兒來說,已經沒有白天和黑夜的區別了,已經沒有固定的休息時間了,每個日夜的休息時間至多也就兩三個小時。那時,只要一靜下來,一閉上眼睛,她的腦海里,便全是渴望生命的死者的慘狀,全是遇難者親屬痛苦的面孔,全是幸存下來的孤兒孤老恐懼、痛苦、浸滿期盼和渴望的眼神兒。她不想靜下來休息,她不能靜下來休息。
正因為對災情、受災群眾細致入微的了解和海天一樣深厚、博大的情感,她才拼了命地四處聯絡慈善援助。地震第二天,她就通過民盟中央副主席、民盟四川省主委、省政協副主席吳正德,與民盟北京市委取得聯系,因此得到北京友成企業家扶貧基金會的大力支持,收到該基金會連夜送來2噸急救藥品及10噸食品等受災群眾當時最急需的救命保命物資。在那最艱苦最緊張的日子里,樊春梅多次主動聯系中華慈善總會、省民政廳、省慈善總會、北京仁愛慈善會、安澤國際救援協會、臺灣佛學慈濟基金會等部門負責人來到綿竹并陪同他們一起到漢旺鎮、遵道鎮等沿山極重災鎮鄉了解災情,先后爭取到帳篷25000余頂,彩條布22萬米和大量保證受災群眾吃用的食品、物品。綿竹的多座幼兒園、學校都在地震中毀掉了,為盡快安置好那些驚魂未定的孩子,震后4天,樊春梅就帶領慈善會人員馬不停蹄地協助北京友成企業家扶貧基金會在綿竹市區搭建了面積約4000平米的震后第一所兒童活動中心過渡板房,從土地規劃平整、物資轉運、搭建帳篷板房、教師配置到組織災區兒童入校,樊春梅對每一個環節的運作都極為認真負責。“六·一”兒童節來臨之際,順利如期地舉行了開園儀式,當天就接納800名兒童入園,笑靨重又回到孩子們的臉上,大人們的心里更多了安定和希望,更堅定了戰勝災害、重建家園的信心。捐贈者看到這一切自然非常高興,他們很滿意很感激樊春梅的工作,樊春梅也因此繼續爭取并得到了由友成企業家扶貧基金會、萬科企業股份公司捐助的一億多元資金,定點幫助在綿竹市遵道鎮重建一所小學、一所醫院、一個公園、一百所公用衛生場所及公園和公共避難場所等重建;那些日子里,樊春梅還爭取到了民盟中央、民盟四川省委捐資1000萬元在綿竹富新中學做定點捐建民盟新東方燭光中學項目的支持;聯系并協助北京仁愛慈善會投資360萬人民幣,在全市捐建了8所過渡板房小學,接收350多萬元各類物資的捐贈。
樊春梅總是不顧勞累輾轉各鎮鄉、市區到受災群眾安置點進行走訪調查了解災情,看望慰問那些還留在災區的傷員,給他們送去真情與溫暖。她了解到綿竹市郊劍南鎮與東北鎮城鄉結合部一帶近萬名受災群眾還居無定所。還沒有暫時安身的帳篷,十分焦急。她聯系到中華慈善總會、四川省慈善總會的有關同志,向他們匯報、求援,安排他們來綿竹實地考察。
中華慈善總會趕制的3000頂帳篷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決定緊急運往綿竹的。
樊春梅看到我們很高興,我們也從她自信、欣慰、感恩的神態中,預感到她把一切都安排妥當了。她領我們考察了將搭建帳篷的場地,慰問了將要入住這些帳篷的受災群眾,也觀察了已經得到較好臨時安置的來自邊遠鄉鎮受災村民的生活區。她還向我們引薦了將幫助清整土地、搭建帳篷的解放軍指戰員,向我們介紹了她聯系電力、供排水公司及城建、交通等單位后的落實情況。
那之后還不到三天的時間,中華慈善總會援助的3000頂帳篷就全部在綿竹的幾個居民點搭建好了。在錯落有致的新帳篷區,我們看到路通了、電通了、上水有了、下水通了。一萬多受災群眾高高興興搬進了嶄新的帳篷,不會再受烈日、風雨煎熬了。我至今還清楚地記得那之前樊春梅帶著我們在一個工廠荒廢空地上考察時的情景,那凹凸不平的堆滿廢墟的土地上,不時閃動著她敏捷的身影,她一會兒把我們的目光引向這里,一會兒又把我們的注意力引向那里。我們都不否認這里可以搭建許多帳篷,附近也有較好的生活環境,可又有些擔心,擔心那些廢墟短時間清理不完,擔心這塊地不能很快平整出來。可樊春梅早已胸有成竹,“二炮”生龍活虎的指戰員和來自內蒙古的一支志愿者隊伍經過一天一夜的奮戰,不但平整好這里的土地,500頂帳篷也搭建起來了,廢墟神話般地成了整齊有序的災民居住區。
或許就是因為綿竹的慈善會秘書長樊春梅那里總是有重要災情信息傳來,而那里的接收、救助工作又搞得及時、細致,所以我們那時到極重災區綿竹的次數相對要多一些。我們看到、了解到樊春梅怎樣聯絡、安排、協助民盟會員、臺灣慈濟慈善基金會、廣東樂呂互助會在五個受災群眾集中安置區建立起了免費供餐點、義診點、圖書閱覽室;怎樣組織推選災區特困學生去北京百年農民工職業技術學校進行全免費讀書學習;怎樣聯系北京新東方科技教育集團來為災區教師開展業務培訓:怎樣想方設法地幫助地震中的傷殘人員;怎樣多方聯絡對受災群眾開展各項心理輔導……
5·12汶川地震一周年的時候,我注意到樊春梅在綿竹安排、接待中華慈善總會副秘書長張心國、江蘇省慈善總會副秘書長毛尚會和北京大學領導,和他們共同考察、研究災后重建的問題。5月23日,受中華慈善總會邀請,樊春梅又帶領10名災區的孩子到北京,參加了在世界聞名奧運游泳場館——中國國家游泳中心“水立方”舉行的游泳比賽,并取得了很好的成績。
當她和中華慈善總會榮譽副會長張倩玉一起為那些孩子頒獎的時候,大家都看到了她的眼睛里浸含著和那些孩子一樣的快樂微笑和幸福淚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