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凌
我的樓與鄰樓相距三米,形成一個小巷子,巷子走到頭,往下一跳,一米的落差,就跳到了小區門口。常有想省腳力的人,從巷子里穿過。不過也有麻煩,因為小區門口的路,是一個斜坡,膽大的,敢從巷子盡頭,一米高處往下跳,膽小的,就得到巷頭,貼著墻左轉,再走一米,到坡道頂端,落差小的地方跳。就是這個左轉急拐彎。常轉出毛病。
說貼著“墻”左轉,不太準確,因為,那不是墻,而是個防盜窗。因為是一樓,防護也特別嚴,用鋼筋鐵絲密密地網起來,最下面,離地半人高。有一次,夜間,我一個急拐,真絲的裙子,掛在了鐵絲網上,“哧”地扯下一大塊,氣得我哭了半天。還有一次,對樓的一個阿姨,一不小心,胳膊蹭到了尖尖的三角鋼筋上,劃了血淋淋一道。
九歲的女兒,也愛走這條路。為防意外,我告誡她,走大路,說了幾次,不聽。我留意了一下她的高度,剛好到防盜窗下端的尖角處,如果不小心。很可能會碰到額頭,后來,每次走過,我都要用手護住她的頭,提醒道:“小心!”
我沒法指責那家人,誰家不裝防盜網!再說。那條巷子,原本就不是一條路,是有一天推了巷子頭的一堵墻,才變成了路。自己要抄近路,就得多加小心。
昨天下午,帶著女兒回家,走到拐角處,又習慣性地擋她的頭,剛要說“小心”,忽然看到了變化。那個尖角,不知什么時候,被人用檸檬黃的布包起來了,用手摸摸,軟軟的,里面,可能還裹了海綿。這是哪個細心人辦的?不知道,但心里,突然就漲滿了感動。
他用檸檬黃,是為了醒目,先讓人看到,即使你粗心,仍沒看到,撞上了,也是溫柔的一觸,不會傷人,更不會掛衣。
我想,也許是這家人包的,他們看到別人掛了,過意不去;也許是常從這里經過的人,哪一天被掛了碰了,就拿起布、海綿來纏了;也許是一個細心人,并沒被掛過。卻提前想到了可能發生的種種……不管是哪種人,不管是出于什么想法,他這樣做,都讓人感到溫情,相比之下,自己也曾被掛過,怎么就沒想到?
“勿因善小而不為”,只要留意一下,就會發現,在我們周圍,總不乏一些有心人,隨手做個小小的善舉,不張揚,卻像裹著絨布的紗燈,透著溫馨的光,在不經意間,溫暖照亮了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