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寂寞嗎
韓浩月
“寂寞”是當下網絡最流行的一個詞,常看到“吃的不是面,是寂寞”“穿的不是T恤,是寂寞”這樣的句式。因為一個虛擬的“賈君鵬”,仿佛大家一夜之間都成了“寂寞派”。
吳宗憲主持的《我猜我猜我猜猜猜》,曾以猜“臺灣最動聽的聲音”為主題做過一期節目,參加節目的一個女生只說了四個字便全場嘩然,輕輕松松讓觀眾骨頭都松了,那四個字是,“你寂寞嗎?”
據說那個女生的身份是臺灣一家情色熱線電話的接線員。想必“你寂寞嗎”這四個字就是她的職業用語,能將職業用語講得如此銷魂,需要非一般的功底。不過,大家覺得好聽,也許并非源自這位接線員的敬業精神,而是每個人的心底真的很寂寞。
寂寞其實是個很深的話題。每個年代的人有著每個年代的寂寞。電影《立春》中的王彩玲很寂寞,她空有一副能唱到巴黎歌劇院的好嗓子,卻只能屈辱地生活在中國北方的一個小城。因為寂寞,她愛上同樣寂寞的畫家黃四寶。本以為寂寞乘以二,會消解掉寂寞,沒成想“不該發生的愛情”發生了之后,兩個人卻更寂寞了。
一個朋友對我講過他的寂寞。1990年代他在一個偏遠城市的郊區工廠上班,夜晚值班的時候寂寞,便經常到門衛室打電話。工廠為了防止工人濫打電話,給電話裝了個木盒子,但他發明了一種有節奏地拍打電話叉簧的方法,發電報般地拍打了一陣子之后,總會能接通某個電話,他經常在深夜的時候,和電話那端的某個陌生人聊天。他說,這一生中從未有任何時候,能比得上那時候的寂寞更刻骨。
寂寞是沒有溫度、無色無味的,因為它像空氣,所以有人時刻能感受到它,卻不能形容出它是什么樣子。知青們上山下鄉時,很多事后證明并不相愛的年輕人走到一起,就是因為忍受不了寂寞。直到現在,現實中的男男女女,不得已選擇戀愛結婚,還有很多是因為獨自抵抗不了寂寞,或者忍受不了別人看他(她)寂寞的樣子。
由此可見,寂寞不是一個人的事情,更是一個群體的事情。經常有鯨魚集體沖上沙灘自殺,一種解釋便是它們容易對生活產生厭倦,這種厭倦心理導致寂寞氣氛在鯨魚群中傳染,才會促使它們集體自殺。人比鯨魚更世故些,所以單純因為寂寞而自殺的例子不多,除非特別的人或特別的事,比如失戀——還有什么比失戀更讓人能清晰而直接地感受到寂寞么?原本,愛比不愛更寂寞。
汽車后座調情指南
寇研
電影《斷臂山》中,杰克在酒吧勾搭上女牛仔露琳。幾杯黃湯下肚,看進對方眼里的目光也濕漉漉,于是水到渠成,該鉆進汽車了。不管誰送誰,避開人群就行。路的盡頭,一通幼雛從母鳥喉嚨啄食般的饕餮熱吻也是意料中事,直至杰克一仰身翻到汽車后座,露琳緊跟著撲過來。重點是,汽車后座為兩人提供了繾綣之地。
汽車與火車的氣質迥異。火車邊緣,汽車熱絡。火車冷淡,單調的鳴笛雖然高亢且嘹亮,但技術意味重,像“假裝高潮”。汽車曖昧,狹窄空間逼迫你與旁邊的人親近,稍斜個身,轉個頭,都難免身體碰觸,即便那無辜的發絲,掠到另一個人臉上也顯得意味深長。火車是個縮微版的社會,汽車則像隨身攜帶型旅館。
在《20世紀思想史》中,彼得·沃森寫道:“汽車提供了一種越軌的便利,一種男女可能發生親熱行為的私人空間。”60年代的美國人轟轟烈烈,忙的就是這個。美國作家斯坦貝克說,“美國大部分孩子是在福特T型轎車里懷上的,而在福特T型轎車出生的孩子也為數不少”。可見,在戰爭中被父母們忙里偷閑創造的“嬰兒潮”那一代,一長大就鉆進汽車了。
前汽車時代的“軌”是怎樣“越”的?至少得找一張床,一張不易被熟人撞見的床。而這種時候,開門下車,走進旅館,登記開房,沐浴刷牙,最后扭捏扭捏躺在床上品香檳……這個漫長的前戲,極可能因為服務員一個好奇的眼神而意興闌珊。且不說對方狹窄的胸肌、肥碩的小腿,還有情話里赤裸裸的矯飾,都會在寬敞的旅館房間被放大,倒人胃口。
顯然,汽車省了這個麻煩。汽車提供的便利,很適合那種像打噴嚏般涌上來的即興情懷。因為,汽車能提升調情的效率。孤男寡女呆在一輛汽車里,給人呆在一間臥室里的幻象。汽車內,人只能坐著或躺著,而不是走來走去,一會看看咖啡煮好沒,一會站在窗前看風景。空間的敞亮分散人的注意力,逼仄的車內,只能聊天,且眼神一不小心就會碰上,危險系數實在是大。但聊什么呢?空間上的親近使人產生精神上的親密感,聊著聊著就覺得躺著更舒服。
心理學上,汽車本就有個不安分的角色:“汽車奔放、快速、堅硬,穿梭在空間里行似陽具的東西。”所以,20世紀30年代巴黎的明星畫家塔瑪拉的“綠色加布迪上的自畫像”,受到了《一間自己的房間》才有的評論待遇,因為畫面中,她獨自駕著一輛加布迪跑車,神情堅毅,仿佛開的不是汽車而是戰斗機,這種挑釁顯然使男人不那么受用。他們更喜歡塔瑪拉慵懶地躺在汽車后座,眼神迷離,等著他的荷爾蒙前來安慰。
請別這樣看著我
李落落
如果你盯著看一個人,這個人就會臉紅。如果你看的這個人脾氣很壞,他甚至會和你打一仗。不是每個人都做過虧心事,但人對自己的一切——包括容貌、衣著、氣質、身份,當然還有道德等等一總有不自信之處。
孫指導員曾帶我們做過一個實驗。那天我們兩個老兵和孫指導員一起蹲在連隊的墻根聊天,對面馬路上走過來我們連的通信員。孫指導員說,我們都別吱聲,就盯著他看。結果后來通信員連路都不會走了。
孫指導員把這一招運用得十分嫻熟。如果你犯了什么錯,他很少直接說你,他會到你班里,盯著你看,或是盯著相關的物品看。有一回我們班一個老兵到菜地偷西紅柿,他到班里調查,不吱聲,就盯著那個老兵的鞋子看。雖然那鞋是剛換過的,但老兵還是被看毛了。
我也怕人盯著看。我甚至痛恨街上那些盯著鏡頭的平面廣告模特,他們讓我覺得不安,好像隨時會對我的衣著、發型什么的發表重要意見。
當然,事事沒有絕對。先鋒派作家朱文講了這么一個有點超現實色彩的故事:一個大學生寒假到哈爾濱同學家玩。有一天,他在街里碰到一個“二毛子”,長得美麗非凡,于是就盯著人家看,還在腦子里把這個讓他目瞪口呆的美女雕成了冰雕。等他乘車回南方的時候,出事了!他坐的地方,腳下總是有水,乘務員老是來拖地,每次拖地都要訓斥他。他很苦惱也很委屈,最后,他終于明白,原來是因為南下的火車越來越暖,那個“二毛子”冰雕融化了。
這個有點玄是吧,但我相信肯定有心理依據。我當兵時駐地是渤海邊的一個古城。有一天我在古城碰到一家俄羅斯游人:一對中年夫妻,帶著個十五六歲的男孩和一個十四五歲的女孩,穿著長相都沒有印象了,只記得他們都穿拖鞋,挺閑散的樣子。要命的是那個小姑娘,她有一雙藍眼睛。我從來沒有見過那么清澈的眼睛,本來是迎面走的,
結果變成了掉頭跟蹤偷看,從南街二道牌坊一直跟到南門,差點撞到一個老人,渾身驚得都是冷痱子,這才紅著臉掉頭繼續趕路。
我記得上初中的時候,有一天在老師的辦公室里等老師。窗下是一條小水渠,水渠對面是一片小樹林,長著雜樹,還有一小塊一小塊的菜地。一個高年級的同學就在那水渠邊傻傻地站著,順著他的目光看過去,是一個女生裊娜著慢慢消失的背影。那女生都走了半天了,他仍然比樹還靜止。他眼里的風景消失了,但是他還是我的風景。我往水里扔了一截粉筆,但是他居然還在那里戳著,完全沒有意識到流水已經起了漣漪。
原來,看人也可以盯著看,但只能是背影。
找啊找啊找老公
閆晗
不知是不是到了娛樂的泛麻辣時代,觀眾的口味都被水煮魚搞壞了,“玉女”越來越難以立足,時不時冒出個“艷照”之類的事兒。男人不可信,那個唱著《懂你》的長相憨厚的歌手讓很多人不懂,可女人也不可靠,日本偶像明星、“資深玉女”酒井法子居然也“涉毒”了。一個“資深玉女”被毀掉了。
酒井要怪只能怪自己嫁錯了人,嫁了英俊卻不靠譜的老公,對方家里有個大型體育用品公司,算是個“二世祖”——經營的本事沒多少,卻是貨真價實的花花公子,婚后不斷拈花惹草。郁悶的酒井法子只好在夜店買醉解憂,又被丈夫教唆染上毒癮,實在是遇人不淑的典范。
中國的“資深玉女”周慧敏,走紅時也是大家口味偏淡的年代,現在出現卻是以“反轉門”事件“水煮”了一把,開“奉小三成婚”之先河。曾經納悶:有這樣一個女人,愛做家務、擅長理財、鋼琴十級、繪畫獲獎,被男友的父親夸“做媳婦簡直沒得挑”,是一個時代男人的夢中情人,卻毅然在如日中天時為愛情退隱娛樂圈……誰攤上這樣的好事,做夢都該偷著樂的,可倪公子真夠沉得住氣,拍拖到了可以發生中年危機的時候,又去招惹幼齒。到了天下人作證的小三事件發生時,世人替她不值,但她還是堅強地表現出幸福的姿態——畢竟,愛情長跑,若是輸了,挺沒面子的。
玉女能否保持形象,嫁了什么人至關重要。老大還沒嫁作人婦是做玉女的失敗。嫁個帥哥,則有點冒險,甜蜜時堪稱金童玉女,人人眼紅,但眼紅的多了,自然變數也大。安妮斯頓這樣的“國民甜心”都拴不住布拉德·皮特不羈的心,眼睜睜看著老公在拍了一部《史密斯夫婦》之后投入安吉麗娜·朱莉的懷抱,又成了人家幾個孩子的爹。她也被議程設置成“棄婦”——以后每次戀愛失敗,都有小報驚呼:安妮斯頓又被甩了!
不過,我們這邊的女明星流行的是嫁豪門。一般人對有錢人的“逢場作戲”很警惕,可面對拿著大鉆戒求婚的人,多半不想錯過這天大的好事。但萬一不慎嫁進了“偽豪門”,那就只能成為娛樂版的話題了。
要說閱人的能耐,還得看人家趙雅芝,嫁得老公衣食無憂才能保養有度,數十年過去了風采依然不減,偶爾寫寫:專欄,受受采訪,以彰顯內涵。這些年退隱的婚姻生活,仿佛當年的錢謙益,雖然隱居不仕,卻憑著學問見識加上政治老本,養出名望,只等機會來臨,便可兌換成真金白銀。
而今,憨厚的王寶強也說,最想合作的女明星是趙雅芝。而這個心愿也不是沒可能達成,人家已經以白娘子形象拍了個“好蛇膽,好止咳”的廣告了,全方位復出并不遙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