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歌就像呼吸,跳舞就像運動”
本報駐臺北特派記者 王 堯
臺灣少數民族“立委”高金素梅的名字,在臺灣幾乎家喻戶曉。剛剛過去的8月,她率領臺灣少數民族代表團訪問大陸,再一次吸引了大陸民眾對臺灣少數民族的關注。
據《環球時報》記者了解,截至2008年8月17日,經臺灣當局認定的臺灣少數民族共有阿美、泰雅等14個族群,總人口約為49萬多人,占臺灣總人口的2.1%左右。臺灣少數民族同胞相貌俊美、多才多藝,在各行各業尤其是演藝界和體育界多有不俗的表現。然而,早年間,少數民族在臺灣社會受到一些歧視,導致他們不能也不愿使用本民族的傳統姓名。有的偶像藝人,甚至隱瞞自己的少數民族血統。臺灣曾紅極一時的玉女明星楊林就是一例。直到2009年上半年,退出歌壇多年的她才在一次訪談中承認自己有泰雅人血統,當初公司下了封口令不準提及,擔心她的玉女形象受損。過去臺灣少數民族的漢姓是怎么來的呢?“原住民”朋友告訴《環球時報》記者,有的是從鄉公所的墻上抽簽來的;有的是把各個姓氏掛在樹上,村里推出一個人來射箭,射中什么就姓什么,沒射中就姓空。還有的是由鄉公所決定的,住在樹旁的就姓木,住在田旁的就姓田。
近年來,隨著臺灣族群平等意識的高漲,越來越多的人以自己少數民族的身份為榮,甚至紛紛改回了民族傳統姓名。其中最著名的當然要數高金素梅。這位從藝人轉崗為“立委”的女強人,媽媽是泰雅人,爸爸是安徽人。在臺灣“立法院”,她強勢的問政作風令許多男人膽寒;多次遠赴日本,她率領族人要求歸還祖靈的勇氣令人欽佩?!霸∶瘛泵俗疃嗟漠攲傺菟嚱?。僅大陸民眾耳熟能詳的就有歌手張惠妹(卑南)、動力火車(排灣),張震岳(阿美)、徐若瑄(泰雅)、高勝美(布農)、千百惠(泰雅)等。在臺灣本地走紅的就更多了,有萬沙浪(卑南)、陳建年(卑南)、紀曉君(卑南)、溫嵐(泰雅)、王宏思(布農)、范逸臣(阿美)等。《環球時報》記者在烏來泰雅村落采訪時,耳邊不時傳來張雨生的歌,突然想到,莫非張雨生也與“原住民”有淵源,一問,果然,他的媽媽是泰雅人。據傳當紅的流行小天后蔡依林也有1/4的“原住民”血統。近年在臺灣大熱的歌唱比賽“星光大道”節目中,“原住民”歌手的表現也十分亮眼。黃美珍(卑南)、賴銘偉(泰雅)、梁文音(魯凱)、蕭敬騰(阿美)都擁有大批擁躉。
臺灣“原住民”藝人之所以在演藝圈獨領風騷,是與其深厚的群眾文藝基礎分不開的,用他們的話說:這是祖先遺傳下來的天賦,唱歌就像呼吸、跳舞就像運動。在臺灣“原住民”部落,隨處可見一種投幣式的卡拉0K機,閑暇時,村民最愛做的事,就是圍在卡拉OK機旁,一首接一首地往下唱。《環球時報》記者在張惠妹的家鄉——臺東卑南鄉泰安部落采訪時,巧遇了張惠妹的姨夫。說起這位“天后侄女”,他平靜地說,我們“原住民”會唱歌的多了,只是她的機遇好。果然,在屏東縣三地門鄉三地門村,記者就“遭遇”了一位外形酷似高勝美,唱功不輸張惠妹的排灣民間歌手。這位“原住民”風味餐廳的老板娘,為表示對大陸客人的歡迎,親自高歌一曲,技驚四座。
“原住民”音樂人吳廷宏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說,“原住民”本身的嗓音條件就特別好,韻律感和節奏感也強,做歌手有得天獨厚的條件。長期從事音樂教學工作的布農人馬彼得先生總結了“原住民”歌星多的原因:一是“原住民”天生的節奏感。二是“原住民”生活的山林環境。他們可以在山林自由地歌唱,有足夠的肺活量。他們有健康的形象,實力派的歌喉,自由的天性,奔放的曲風,為臺灣樂壇注入了新鮮的風格。
臺灣有的少數民族同胞如阿美人身形高大,在運動場上常有杰出表現,臺灣許多體育名將都是阿美同胞,比如籃球明星鄭志龍、職業棒球選手張泰山等。在教育、新聞傳播、研究等其他高級知識分子領域,“原住民”的比例也在逐年升高,只不過沒有做藝人和政治人物那么“高調”罷了。2005年6月成立的“原住民”電視臺里,有一半的員工是“原住民”。他們大多受過高等教育,有的還有留學海外的背景。多數人都能講一口流利的“國語”。▲
環球時報2009-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