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職場已經越來越趨向于國際化,對專業技術的關注遠遠超過了對兢兢業業干活態度的關注,對于大多數大學生而言,如果非名校畢業,專業不對口,又沒有實習工作經驗,即使肯俯就低端人才市場,工作也越來越難找。
在這種背景下,大學生找工作的程序被一再提前,實習的目的從過去的專業實踐轉而直接指向了就業。
實習生,背負著我們時代人際壓迫下的優勝劣汰,他們在社會資源重新整合的亂局中慌亂登場,手足無措。
縱觀過去幾年的情況,大學生通過實習最終找到工作的比例很大。因此,我們有理由相信——給大學生們實習的機會,就是給了他們就業的希望。
實習萬象
日本
在失業率持續攀升并屢破歷史紀錄的今天,就業前的實習在日本應屆畢業大學生中變得越來越重要了。日本千葉大學四年級學生治田說:“我和我的同學心里都很清楚,如果一定要在實習與讀書之間選擇一個的話,那答案肯定是實習。”
在日本,大學生實習是學生以研修生身份在企業工作一段時間,進行就業體驗,一般本科生在大三春季開始就要陸續進入企業實習。學生們都希望找到專業對口的實習單位,能真正為未來就業打下基礎,而企業也希望通過找實習生這一渠道物色合適的人選,為企業發展儲備人才。
法國
實習是法國大學學習生活中很重要的一環,本科學習部分的三個階段,每個階段學校都要求學生到社會上去實習,短則兩個月,長則半年。實習時間的長短和具體期限會因專業不同而不同。一般來講,除了應用性很強的酒店管理專業外,文理科的本科實習期都為2到3個月左右,一般安排在12月到次年4月份之間。具體時間可由學生自行安排。你只需向所在系的秘書處交個實習計劃即可。實習結束后學生要上交一份實習報告,并寫出畢業論文。 第三階段,大學生到系里秘書處交實習計劃的時候,秘書處會提供一份實習單位名單供你選擇。當然,學生也可以自己尋找合適的單位,只要系里認可就行。
美國
美國大學多主動和對口行業掛鉤,為學生實習乃至求職牽線搭橋。一般來說,美國本科教育的三年級和碩士教育的二年級起,確定學生已經掌握該專業的基本知識,學校就允許并鼓勵學生參加實習。多數情況下,學生在修課同時,每周將20小時左右時間用于實習。實習時間短則三個月,長則9個月甚至一至兩年。實習可以和修課一樣計算學分。
在美國,一份全優成績單的作用有限,倒是實習給畢業生謀職提供了更多可能。對美國的許多大學生來說,最理想的是在自己早就心有所屬的公司實習,并通過優異表現畢業后順利轉為雇員。因此在美國,即使公司不提供任何薪酬,很多學生也愿意為一個可貴的鍛煉機會倒貼路費住宿費,甚至花錢尋求合適的實習項目。
實習攻略
◆主動出擊
找實習崗位和找工作一樣,要講究方法。公司一般不會對外公布實習機會,可以主動和其人力資源部門聯系,主動爭取實習機會。正在招聘人選的公司,說明其正缺乏人手,在沒有招到合適的員工的情況下,很有可能會暫時選擇實習生替代。
◆知己知彼
求職信和求職電話要穩、準、狠,即穩當地了解公司所處的行業大背景及所申請崗位的要求,準確地闡述自己的競爭力,自信自己就是對方要找的人;同時很誠懇地表現出低姿態,表示實習的熱望和決心。此外,規范的簡歷、良好的面試技巧都有助于提高實習成功率。
◆避熱趨冷
尋找實習單位時,宜避開熱門的實習單位和實習發布網站,勇于找冷門公司,回避熱點信息和實習高峰期,實習成功的可能性反而更大。
◆從細節上要求自己
大學生要把實習當成自己的第一份工作,在一些細節上,比如著裝、打卡等都要嚴格按照企業的規章制度來。
◆要一份正式的《實習鑒定》
在實習結束時,一定要完成一份正式的《實習鑒定》。很多大學生實習了,但在簡歷上,只有很簡單的某年某月在某單位實習過的描述,這在求職過程中是很沒有說服力的。假如你可以出示一份正式的《實習鑒定》,那就很不一樣了。
《實習鑒定》上可以寫明實習的崗位、崗位描述、實習過程中完成的工作或項目、工作評價或項目評估等,最后讓指導老師或企業負責人簽字蓋章。
◆忌免費午餐
實習生與實習單位之間是雙贏關系,主動跟對方說我不要錢來干活是很糟糕的開始,說明自己缺乏自信。有價值的付出一定要有價值的回報,不存在施舍性的實習崗位,能夠為雇主創造價值的實習生才是對方所需,而理性考慮到實習生價值的單位會給予實習生更多的鍛煉機會。
◆忌盲目實習
未來求職拼的是專業度而不是態度。謀職實習不應是簡單的勞動經驗積累和態度培養,比如端盤子一類的工作,可能會增加挫折體驗;與專業不對口的實習在未來求職競爭時含金量很低,從找工作的角度看,這樣的實習弊大于利。
實習心得
實習,讓我加深對職業與行業的了解,確認自己喜歡或擅長的職業。了解職業行業有很多方法,譬如閱讀相關的文章,請教業內人士,但最直接的方法還是親自做這份工作。在做的過程中,你可以確定自己是否喜歡這份工作,自己能否勝任。如果喜歡又勝任,以后畢業找工作,就可以把它作為目標職業;反之,就要尋找新的工作方向。
——南京大學物業管理專業學生 楊林
實習,為從學生向職場人士轉變做準備。 網絡上有一篇流傳頗廣、影響頗大的文章《我為什么堅決不用剛畢業的大學生》,文中列舉了一些在應屆畢業生身上不算少見的現象:跳槽頻繁,而且離職也不通知原公司;上班煲電話粥,三個應屆畢業生令公司一個月的話費漲了7000多塊錢;好高騖遠、不切實際,張口就財富500強的例子,提出的建議都需要上千萬元的投資……這些現象我親眼看到過,所以,不要老抱怨公司不愿招聘應屆畢業生,有時候也得找找自己身上的問題。經歷過實習,我才真正地接觸到職場。有了實習經驗,我更有信心,相信畢業后工作時能更快、更好地融入新的環境,完成學生向職場人士的轉變。
——華南理工大學 劉子君
實習讓我多了一份找工作時的競爭優勢。在大學期間有相關的實習經驗,找工作時會有很大的優勢。不少公司會挑選實習中的優秀者留下來成為公司的正式員工,這樣的招聘方式正被越來越多的跨國公司使用,并成為其挖掘“早期人才”的戰略之一。譬如IBM去年的實習生中有50%留在了IBM,他們希望今年這個比例可以提高到80%。
——華中科技大學 楊瑞
專家視點
當今的中國大學生正面臨歷史性的難關,崗位供求關系的壓力在未來四五年內都沒有可能得到有效解決,必須要找出合適、科學的方法應對,提前實習是突破就業重圍的一個良方。
對非名牌大學的學生來說,實習是角逐職場的關鍵,別人有名牌大學文憑,你有實習經歷。這就是你的求職優勢。
——卞秉斌 可銳職業顧問事業集團
總裁兼首席職業顧問
大學生實習應與就業掛鉤。學生在校期間應根據自己的興趣和社會需求,盡早明確自己今后的工作方向,做好職業規劃,從而有意識有目的地進行實習。
——任占忠 北京高校畢業生
就業指導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