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 可
學會“異想天開”
余可
在漫長的人生路上,我們年輕的心要裝載的東西有很多,要學會學習,學會休息,學會面對挫折,學會享受生活……但是,請別忘了這樣一堂必修課—一學會異想天開。
如今,異想天開被人們過多地斥以狂做的味道。面對“填鴨式”的教育方式,聆聽著老師們“只許這樣,不許那樣”的訓導之言,異想天開幾乎成了我們不可觸及的禁地。當一個新奇的想法從腦袋里蹦出,一句簡單的“異想天開”就會將它綁上塊大石頭沉入深海之底。
難道我們只能墨守成規,只能怨天尤人,只能對那些固有的說法一味盲從?不,我們不需要一群只會點頭稱是的糊涂蟲,我們的國家、我們的民族、我們的建設事業需要異想天開!
誰說異想天開注定只會是不切實際的想法?看看這些活生生的事例吧!亞里士多德的“地心說”被封建教會奉為不可撼動的真理,是哥白尼“異想天開”地提出了“日心說”,開創了一篇天文科學的新世界;“貧油論”讓中國默默地忍受了進口洋油的不公平待遇,是李四光“異想天開”地進行地質研究,發現了我國豐富的石油寶藏;一個世紀前,“嫦娥奔月”只不過是一個“異想天開”的神話,而現在,人們已經能站在月球向著地球微笑;看著近日愈發繁榮的香港澳門,還有誰會質疑鄧小平爺爺“異想天開”而得出的“一國兩制”?
異想天開不是錯,我們人人都應該學會異想天開,雖然我們的異想天開很有可能成為人們茶余飯后的笑料,但難說它不會成為世界奇跡。
傾注便是永恒
黃麟竣
時光流轉,滄海桑田,在世間許多事物往往經不住歲月的侵蝕,一件件地消逝了。但是,總有一些難以磨滅的事物,讓我們永遠銘記在心,成為永恒。
長城,像一條長龍,穿崇山,越峻嶺,蜿蜒盤旋,東起山海關,西到嘉峪關,一萬三千多里!那是中華民族用血肉筑成的歷史,是華夏文明的象征,是中華民族成就的永恒!當你觸摸著長城那一塊塊傷痕累累的青石磚時,你是否能想到,在數千年前,有無數的工匠在長城上。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打造著這段奇跡。一陣陣錘擊,鑿開了一段段浸血的故事!一聲聲號子,和成了一首首泣血的悲歌!多少勞動人民傾注了血汗和智慧,才凝結成了這前不見頭、后不見尾的萬里長城!是人民,是最普通的人民,用自己的生命鑄就了這一段傳奇,長城便成了永恒。
“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它決不能使我屈服。”貝多芬在寫下這段話時,便下定了決心,用自己的生命來完成這偉大的音樂事業。失戀?耳聾?孤獨?這都不要緊!貝多芬決定的事無人能改。失戀了,用鋼琴曲和交響樂讓自己振作起來;耳聾了,用嘴咬著聽音棒,聽音,編音,作曲,他在想象中演奏心靈的樂章。直到逝世之時,他仍忘不了自己鐘愛一生的音樂。正是因為他的傾注,《命運》鋼琴曲成了永恒,那是生命的絕響!
“鋒芒不利,重鑄!”這已經是歐冶子第三百次的失敗了。將一生的學識、一生的心血全都注入了鑄劍這一事業,卻為何總也鑄不成一把好劍?歐冶子無奈地長嘆。他最后一次打開了爐門,將劍胚放入爐中。烈火熊熊,熱浪翻滾,劍胚通紅,看著這一切,他似乎想到了什么。于是。歐冶子叫來了兒子,要他守好爐門之后,自己竟然毫不猶豫地投身到爐火之中,以身鑄劍體,以血淬烈火,以精氣凝劍魂。爐門重啟,寶劍終成,寒光閃耀,震懾古今,天地為之驚嘆,鬼神為之哭泣。歐冶子以身鑄魚腸,物我同在,劍成永恒!
凝神靜思,文如泉涌,筆走龍蛇之后,也許那最普通的文字,在你我的傾注之下,成為了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