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韻香
劇情精彩、角色形象深入人心的諜戰大戲《潛伏》,著實攪熱了熒屏,賺足了觀眾的眼淚與唏噓。但對于結局——男主人公余則成被帶到臺灣,并接受新的潛伏任務,且娶晚秋為妻掩護身份,使得女主人公翠平孤獨終老的安排實在太過悲情,以致很多觀眾不“買賬”甚至還有人別出心裁地自編出多個“療傷版”的大結局——
“療傷版”結局之一:余則成到臺灣與晚秋假結婚,并順利完成潛伏任務,做出貢獻。改革開放前夕,余則成從臺灣轉到香港,再從香港回到大陸,回到祖國懷抱。此時晚秋已病故,她是微笑著死在余則成懷里的,這樣,她也可以瞑目了。余則成回來以后找到了翠平母女,一家人終于團聚。他們成為了相親相愛的一家人。
“療傷版”結局之二:晚秋在延安接受教育時,遇到了許多像余則成一樣有信仰、有追求、有文化的青年,她的心中重燃愛情的火花,在延安找到了真愛。為了配合余則成完成潛伏任務,晚秋離開愛人,來到臺灣。她和余則成并不是真結婚,而是假扮夫妻。潛伏任務完成以后,晚秋回到愛人身邊,與之并肩作戰;余則成也輾轉登上返回大陸的航班,飛機上打開組織上一名成員帶來的信件,里面暗示說,翠平的下落找到了,她還平平安安活著。從此,有情人終于團聚!
“療傷版”結局之三:余則成完成組織交代的任務就順利撤退,神龍見首不見尾,從此江湖上流傳著“峨眉峰”智斗軍統的傳奇故事。解放后,翠平也找到了組織,結束了隱姓埋名為人家當傭人的生活。余則成和翠平重逢團圓,一起歸隱山間,過起男耕女織的日子。不久,翠平生下了兩人的女兒,一家人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悲憫之心,人皆有之。如此更改,可謂悲中有喜。但現實,特別是在過去那個斗爭極為復雜的年代是殘酷的。歷史可以作證。20世紀初期,自1925年廖仲愷在廣州被刺殺后,由周恩來、陳延年(陳獨秀之子)領導的兩廣區委,首先創建了中共諜報偵查工作。此后20多年間,由“黨中央特科”、“軍委二局”到“黨中央社會部”,這一特殊戰線上涌現了一大批著名的紅色特工。其中最驚心動魄的當數“龍潭三杰”——錢壯飛、胡底、李克農。
錢壯飛(1895-1935),曾潛伏在南京,任國民黨特務頭子徐恩曾機要秘書。1931年4月,中共特科負責人之一顧順章在武漢被捕叛變,錢壯飛暴露,被秘密轉移。離開南京時,考慮到帶著女兒和幼子不便行動,只好忍痛將他們留下。1935年3月末,錢壯飛隨軍長征到達貴州金沙縣,為偵察南渡烏江路線只身進入沙土鎮附近的叢林,隨即失蹤,被判定為犧牲。解放后,原反動民團頭目受審時交代,當時他們捉住一個手拿雨傘自稱文書的中年人,認為是紅軍干部便殺死投尸山洞,所說的外貌特征與錢壯飛一樣。由此可以認為:錢壯飛于 1935年3月29日犧牲于貴州息烽一帶,終年39歲。
胡底(1905—1935),曾任國民黨特務機關設在天津的分支機構長城通訊社社長,諜報工作做得非常細致縝密。不幸的是,他沒有犧牲在特務戰線上,卻于1935年紅軍長征途中遭張國燾殺害,時年30歲。
“龍潭三杰”中,唯有李克農微笑著迎接了革命解放,并于1955年被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上將軍銜,是52名將軍中唯一一個“沒有領過兵、打過仗”的將軍。毛澤東和周恩來都曾多次滿懷深情地提起:要不是這“龍潭三杰”,中共的歷史恐怕就要重寫了。
電視劇劇情能以觀眾的感情好惡而改變,但歷史無法改變。我們,只需銘記。永遠記住那段歷史,記住那些為新中國的解放事業而無私奉獻了熱血與生命的勇者、智者與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