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來問大雪:
老婆馬上就要生了,孩子名字還沒取好。在辦公室求助了,在網絡上求助了,自己也臨時抱佛腳,搜索了不少取名資料,可是還沒有一個中意的。有時候忍不住想,不用那么絞盡腦汁,取個阿貓阿狗好了,還不是一樣長大。可又擔心名字取不好,會不會對將來有影響?
大雪來回答:
名字在古代是重要的,特別當跟姓連起來時。劉備盡管拿不出家譜來,一樣自稱中山靖王之后。劉勝有120多個兒子,別人即使一肚皮的狐疑,也不好意思公開反駁。姓氏是娘胎里帶來的,并無多少操作的余地,功夫就都花在名字上。在幾千年的宗法社會,子孫是家長的重要資產,但凡有頭有臉人家,取名通常由不得父母,要么由一家之長直接賜名,要么由族中德高望重的長輩,或學問高深的鴻儒幫著起名:升斗小民沒什么學問,也須私塾老師幫個忙,必講究個天佑地保。
名字在美國是重要的,特別跟種族連起來時。經濟學家波特蘭與穆萊納桑做了實驗:向1000多家公司各投放4份簡歷,兩份黑人名字簡歷,一份質量較好,一份質量較差;兩份白人名字簡歷,同樣一份質量較好,另一份質量一般。結果署以白人名字的簡歷,收到面試邀請的比率超過50%。雇主一看到黑人名字,就不再去考慮簡歷背后的求職者是否優秀。實驗還發現,高質量簡歷的求職者獲得而試的機會更大,但必須是白人。黑人簡歷的質量高低,對他們求職的成功率毫無影響,感覺上這些簡歷只有三個類別:優秀白人、白人、黑人。
名字在任何國家、任何時代都是重要的,因為名字屬于上層建筑的范疇。不論在古代還是在美國,或者在我們現實生活中,名字都不只是個人的公民符號,而且代表了一定的意識形態。名字取得好,不一定助你子女成事,但名字取得不好,有可能幫你子女壞事。假設有一場學生會主席選舉,你恐怕不會投票給王二麻子:假設有一個總經理位置的空缺,你恐怕不會向董事會推薦陳阿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