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企業時代回歸1996年,美國總統克林頓宣布:“大政府時代結束了。”他應該再加一句,大企業時代也結束了,當時,被視為20世紀資本主義象征的大企業正受多方詬病。大型工業企業對GDP的貢獻率從1974年的36%跌到了1998年的17%。大家都比較看好雅虎之類的小型創業新秀。如今,大小企業的優勢平衡又被打破。年輕企業所依賴的風投市場被金融危機攪了局,政府把救助重點放到大企業身上。大企業的優勢再次顯現。
創業風潮得益于政策的放松和電腦與互聯網的普及。但并不是所有新興企業都能走向成功,大企業畢竟有深厚的積累,抗風險能力較強。此外,大公司也開始學習如何兼具創新精神,通過科學管理去蕪存菁。所以,小有小的靈巧,大有大的資歷,誰都會有缺點。最佳經濟生態環境就是大小兼容。當然,大小并不是衡量企業好壞的主要標準,關鍵還是企業是否做好了核心業務。政策制定者需要拋開對大企業的成見,同時也放開政策,鼓勵創業家們做大做強。
(《經濟學人》8月29日)
未來100年1492年,哥倫布向西航行。1991年,前蘇聯解體。這兩件事都給歐洲帶來巨大影響。曾經,瑪雅人不知道蒙古人的存在,蒙古人不知道祖魯人。15世紀起,歐洲力量遍布全球,出現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真正意義的全球政治。經過幾個世紀的戰爭和革命,到了20世紀,歐洲終于不再是獨掌世界的大洲,也沒有一個歐洲國家能聲稱自己是最強的世界力量。美國成了全球力量的中心。美國的崛起并不光因為其政體和價值觀,也因為歐洲的失敗和全球貿易版圖的變化。
這就是過去500年全球地緣政治的變遷。決定國家力量的關鍵因素不是聲譽也不是外人判斷,而是其本身的構成基礎。那么往后的100年地緣政治會發生什么變化?歐亞可能出現“中空”;新的力量會誕生;美國的外交政策因為地緣政治利益的變化而出現混亂;日本、土耳其、波蘭可能會對美國處理與俄羅斯的關系起到重要影響;墨西哥也正在從人口和經濟上成為一個大國。在將來,地緣政治格局會出現變化,美國時代將告一段落。不過,至少在這個世紀,美國力量還不會削弱。
(《新政治家》8月27日)
肯尼迪政治王朝的最后一個兄弟40多年前,時任美國總統的羅伯特·肯尼迪遇刺身亡,肯尼迪家族中,四兄弟里已有三人從政遇害。大家都在看,最小的愛德華·肯尼迪會不會接過接力棒,競選總統職位。1969年,愛德華參加總統競選過程中,不慎駕車從橋上沖入河中,他得以逃生但車內的女競選助理身亡。占尼迪在車禍發生后長達9小時沒有報案,被臀方判處兩個月監禁緩期執行,并吊銷駕駛執照一年。他的競選之路也隨之戛然而止。10年后,他再度參加總統競選,由于政治和個人生活中的污點再次失利。
雖然愛德華·肯尼迪沒有步入白宮,但最終給美國議會政治和立法領域帶來了巨大的影響。競選總統化為泡影之后,他全心投入了參議員的工作。愛德華一生77年里,有46年在國會工作,發起并起草關于醫療、民權、教育和移民等一系列立法,被尊為“參院雄獅”,是“在參議院中獲得兩黨尊敬最多”的領導人。去年奧巴馬競選總統的時候,身忠腦癌的肯尼迪還親自站出來表示支持,用行動實踐著革新的理念。所以,即便愛德華·肯尼迪沒有當總統,又有什么關系呢?很多總統未必能被人銘記,而偉大的參議員卻往往能流芳百世。
未來議題:依舊是石油庫欣(Cushing)是位于美國俄克拉何馬州的北美石油重鎮,而由這里產出的兩得克薩斯輕汕(WTD是1986開始采用的一種主要國際油價基準,它同北海布倫特油和中東迪拜油一起作為原油定價標準。每一天,世界對石油交易的狂熱使得石油不僅是一種對國家經濟、安全至關重要的商品,更成為了種金融資產,和股票、證券、貨幣緊緊掛鉤。然而金融市場具有反復無常性,就給未來的能源投資增加了難度,同時可能給世界經濟帶來災難性影響。
反復無常性是新石油時代中的一部分。隨著世界對石油的需求量越來越大,石油產業的變化也越來越迅速。有的大型石油企業變成超大型,有的就倒閉消失了。今天的石油游戲玩家中,有對沖基金、有保險機構、有個人投資者等等,他們都是新石油投機群體中的一分子。面對日益龐大的需求量,石油變成稀缺資源。石油競爭將不僅僅是商業層面的競爭,而是上升到外交層面的議題,或許沖突難以避免。對中國和美國來說,石油將是最重要的能源泌題,同時直接關系到另一個重要議題:氣候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