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總理稱,不能也不會在不適當的條件下改變政策方向
本報駐英國特約記者 紀雙城 本報記者 魏 萊 本報特約記者 劉雅芳
10日在大連召開的世界經濟論壇不僅吸引了來自86個國家和地區的1400名與會者,也引來外界對中國經濟走向的高度關注。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10日下午論壇開幕式上發表講話稱,中國不能也不會在不適當的條件下改變政策方向,將繼續把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作為首要任務,堅定不移地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
對中國政府的這一表態,路透社10日指出,中國在借這次達沃斯會議的機會向外界表明, 中國希望在不久的將來成功調整經濟架構,更好適應后金融危機時代的發展。彭博社則引述摩根士丹利亞洲首席經濟學家王慶的話稱,對于中國來說,最壞的境遇已經過去,當前中國的穩步復蘇很大程度上受政策影響,因此溫總理的表態非常重要。
英國《金融時報》首席經濟評論員沃爾夫認為,在政府刺激措施的激勵下,中國今年經濟增長“保八”不會有太大問題,但增長質量或許會有問題。不過,如果中國能在未來數十年保持相當強勁的經濟增長,那么就能夠來擺脫質量問題。美林中國區主席劉二飛則指出,本次危機加快了中國超過美國的速度,中國經濟很可能在2030年超過美國。
與之相比,歐美國家不僅經濟實力受損,而且世界經濟的影響力也在下降。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7日推出報告稱,應重新設計全球貨幣體系,推出新的全球貨幣來取代美元。英國《每日電訊報》評論稱,雖然中俄也提出過類似要求,但這是首次有主要國際機構提出這種建議。無獨有偶,據英國《金融時報》10日報道,英國商務大臣曼德爾森督促歐盟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國家地位, “在歐盟與中國之間建立一種認真的戰略伙伴關系”。
對此,清華大學經濟外交中心主任何茂春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與歐盟談判的最好時機是去年秋季,中國現在已經與這個機會失之交臂。在全球經濟復蘇的環境下,中國的作用將被邊緣化。不過,應當看到,中國是歐洲最大的貿易國,用歐洲的開放換取中國的開放仍然是正確選擇。他表示,與去年冬季的達沃斯論壇相比,這次中國的相對影響力是下降了。不過,只要全球經濟有正常健康的復蘇發展,中國經濟今后發展還會有利。
復旦大學經濟學教授孫立堅則認為,這次達沃斯論壇的核心議題是糾正過去世界經濟失衡的局面,爭取世界經濟下一輪健康有序的經濟增長和發展模式。長期賴以生存的美元價值體系會不斷惡化,而目前取代美元或和美元體系相制衡的另一個國際貨幣體系也沒有準備好。因此,達沃斯論壇也在提醒發展中國家,擺脫困境還需要有效利用“全球化”的環境。▲
環球時報2009-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