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國寄宿家庭生活,感受異國文化和習俗,迅速提高英語聽力和口語水平,為將來出國留學做準備……如今,參加國際交換生計劃,成了北京、上海、長沙、杭州等國內(nèi)大中城市不少高中生的人生經(jīng)歷。和留學相比,半年到一年的交換生生活讓這些孩子更早沉浸在外國文化中,不僅開闊了視野,也增長了獨立生活和語言聽說能力。然而,隨著國際交換生項目近十幾年的發(fā)展,高中生出國交流的目的正逐漸從最初的文化交流,演變?yōu)榻裉旌M馇髮W的跳板。
交換生比以前更自信
1998年9月,北京市景山學校的5名學生登上了前往美國的飛機,他們是到美國波士頓的牛頓地區(qū)進行交流的國際交換生。剛上高二的李蕎便是他們中的一員,那是李蕎第一次單獨出遠門,也是第一次坐飛機。李蕎告訴記者,第一天到美國時很想家,但她寄宿的美國家庭非常友善,家里還有一個與她同齡的女孩。雖然和其他4名交換生不能常見面,但平時可以打電話交流。因此,李蕎很快就融入了當?shù)厣睢?/p>
十六七歲,正是敏感而迷茫的年齡。在海外學習交流的經(jīng)歷,悄悄影響著中國學生的思維方式和價值觀。“那段經(jīng)歷對我的影響,可以說是滲入到每個細節(jié)。”李蕎說,美國人強調(diào)動手能力,在國內(nèi)時常聽說中國人動手能力差,但自己的手工作業(yè)比美國人做得好,自信心大大增強。此外,中國學生的英文水平進步飛速。“主要是對語言的理解和感受力增強了,膽子大,敢開口說話,聽力也練開了。”李蕎現(xiàn)在的工作是制作電視節(jié)目在美國播出,那段在美國交流生活的經(jīng)歷對她今天的工作大有幫助。“因為是交流項目,所以我們也是帶著任務去的。”李蕎告訴記者,按照計劃,他們幾個交換生要輪流到當?shù)刂行W介紹中國文化,繪畫、書法、用鋼琴演奏《梁祝》,甚至還教當?shù)貙W生做眼保健操。“我去美國的第一天吃的是意大利肉醬面,當時覺得真難吃;但離開美國前最后一次吃肉醬面時,竟然覺得特別好吃。”李蕎說。
新東方前途出國咨詢主管盧巍告訴記者,在海外交流的經(jīng)歷確實給中國交換生帶來巨大變化。“這些交換生的英語聽說能力提高很快,性格也成熟開朗了許多。”她說,中國人喜歡成績好的孩子,而美國人的教育目標是“人人都要自信”。因此,短短10個月,這些交換生的自信度都大大提高。而在海外生活的經(jīng)歷,也讓他們獨立應對事情和料理生活的能力增強不少。
國際交換生門檻并不高
“最近3年,是交換生項目在中國最高峰的時期。”盧巍告訴記者,國內(nèi)現(xiàn)在的交換生項目幾乎都是前往美國。
為了讓世界各地的孩子都能了解美國文化,同時也讓美國人更多了解外國,每年美國政府都出資資助外國孩子赴美交流。目前,美國有80多所機構(gòu)可以操作交換生項目,這些機構(gòu)執(zhí)行的都是美國政府制定的統(tǒng)一標準,區(qū)別只是交流項目的地域有所不同。盧巍說,由于是美方出資,因此交換生家庭要承擔的費用并不高,即便加上中介費、個人消費在內(nèi),一年也就在10萬到12萬元人民幣,遠比出國留學成本低。此外,大部分交換生項目對學生的要求也不算太高,只要是年齡在15歲到17歲之間,在SLEP考試中取得一定成績,高中各科成績平均超過75分,并且具備一定英語聽說能力的學生都可以申請。
一名業(yè)內(nèi)人士告訴記者,目前,中國每年約有1000多名高中生通過各種交流項目到海外交流生活。國內(nèi)很多高中的交換生項目也是通過教育中介機構(gòu)完成的。如果說李蕎這些十多年前前往海外交流的學生純粹是為了了解當?shù)匚幕敲磸?005年起,越來越多的高中生和家長把它看作是出國讀書的預熱。“現(xiàn)在,幾乎95%以上的交換生都留在國外繼續(xù)讀本科。”盧巍告訴記者。
楊志剛是北京著名的整形科大夫,他的女兒小楊現(xiàn)在正在英國讀預科。2007年,小楊高二時到美國交流一年。“回來以后,女兒的視野開闊了,也明確表示有志于做國際貿(mào)易,希望能到倫敦讀大學。”他說,小楊回國后變得很有主見,也顛覆了父母的一些傳統(tǒng)觀念。“過去,我們都認為‘學好數(shù)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但我女兒從美國回來后,卻認為掌握這些專業(yè)技術(shù)的人很多,而社會上最缺乏的恰恰是政治經(jīng)濟的頂尖人物。”楊志剛說,這段交流經(jīng)歷讓女兒的人生目標發(fā)生很大改變。
外國孩子也愛來中國“游學”
和出國留學相比,國際交換生項目優(yōu)勢明顯。比如,大部分國際交流項目不要求托福或者雅思等考試成績,門檻低,費用低廉。此外,由于中國學生喜歡扎堆,很多初到海外的留學生總是跟中國同學生活在一起,英語能力很難提高。相比之下,國際交換生大都居住在當?shù)丶彝ィ麄儽仨毘蔀檫@個家庭的一分子。這種方式讓孩子全方位地浸入當?shù)厣睿梢愿臁⒏玫剡m應、了解外國文化。
“到海外交流,增加的是孩子全球化的視野以及和不同民族的人打交道的能力。”楊志剛說,從孩子的角度上,語言能力的增強也讓他們終身受益。“現(xiàn)在的孩子比我們上兩代的海歸厲害得多。以前的人還要打工,努力進入主流社會;而現(xiàn)在的孩子不需要為經(jīng)濟考慮太多,只需按照自己的性格和需要來發(fā)展。”楊志剛說,古人常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未來社會要求人具備三大要素:有學識、有見識、有膽識。海外交流的經(jīng)歷無疑在后兩者上對孩子的幫助很大。
在美國、英國、德國等西方國家,孩子都有在外“游學”的傳統(tǒng)。不少高中生畢業(yè)后,都會先到其他國家學習、交流一年,以增廣見聞。由于女兒喜歡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交朋友,楊志剛家里六七年間陸續(xù)接待了二三十名外國學生。“大部分外國學生來中國都是想增長見識,深入了解中國。很多外國學生來中國之前是對中國懷有偏見的,來了之后才真正認識了中國,消除了誤解。”楊志剛說,這些外國孩子也會參加社區(qū)活動,比如跟社區(qū)里的人一起打球、吃飯,交了不少朋友。“我們小區(qū)有英文角,他們也會去那里,小區(qū)里的大人孩子都跟他們學英語。”
李蕎在去美國交流之前,接待過一名美國交換生。“美國人個性很強,但是住在我家里的女孩特別優(yōu)秀,性格很好。大家都覺得美國人學習松散,其實他們想考哈佛、耶魯這樣的名校,也得特別刻苦。住在我家的這名女生學習特別拼命。”李蕎說,在牛頓地區(qū),幾乎所有學校都開設(shè)了中文課,美國的交換生多少都會一些中文。他們來到中國后,除了讀書、學中文,主要還是拓展對中國的認知。“據(jù)我所知,這些美國學生長大后都非常優(yōu)秀,而且?guī)缀醵己椭袊兄撤N聯(lián)系。”
在美國的前3個月最困難
盧巍告訴記者,其實中國孩子在美國的前3個月困難最多,首先是要過語言關(guān),其次還要克服孤獨感和東西方文化的差異。“美國人和中國人的生活習慣很不一樣。比如,很多寄宿家庭不能接受中國孩子在床上吃東西,不喜歡孩子的洗澡時間超過20分鐘。這種差異難免讓寄宿家庭和孩子產(chǎn)生誤會。”此外,由于不少赴美交換的中國學生家境都比較殷實,對美國人的生活有一定的遐想,而不少美國中產(chǎn)階級家庭的生活水平要低于這些中國家庭,因此當現(xiàn)實和想像有落差時,有些中國孩子很不適應。
盧巍說,交換生項目在國內(nèi)的知名度很高,家長對此都比較了解。但是需要強調(diào)的是,交換生項目首先是以文化交流為主,其次才是提高孩子的英語聽說能力,并且為孩子以后在美國讀本科打基礎(chǔ)。然而,國內(nèi)的家長往往首先把它看作是孩子出國留學的跳板,對交換生項目的心理預期很高。“不少家長對寄宿家庭的要求很高。實際上,寄宿家庭都是當?shù)氐闹驹刚叨选!?/p>
此外,高中生參加國際交換生計劃也可能給孩子造成一定困擾,比如影響學生回國后的學習和考試。李蕎告訴記者,由于名額有限,在她做交換生之前,北京景山學校的交換生競爭很激烈。但是此后的幾屆學生,卻出現(xiàn)了報名人數(shù)不足的現(xiàn)象。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國外的課程相對較簡單,學習進度也跟國內(nèi)不同。一些孩子和家長擔心半年的交流會耽誤他們的學習甚至高考。這也直接導致不少交換生只得在海外繼續(xù)本科學業(yè)。
另外,今年以來北京、上海等地進行的課程改革也對交換生項目造成較大影響。盧巍告訴記者,過去到美國的交換生大多是國內(nèi)高三的學生。那時,他們在國內(nèi)參加會考就能取得高中畢業(yè)證書,可以申請美國的學校。然而,隨著課改的推行,高中生必須完成所有學時學分才能取得高中畢業(yè)證。如果孩子到美國交換一年,必須回國重讀高三才能申請美國大學,很多學生和家長因此放棄了去美國交流的機會。▲
環(huán)球時報2009-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