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網事如煙

2009-09-18 06:02:30蒙星宇
華文文學 2009年3期
關鍵詞:網絡文學

蒙星宇

摘要:發掘北美華文網絡文學優秀文本,結合北美華文網絡文學作家口述資料,展開對北美網絡文學20年發展歷史的研究。從網絡技術、作者群體、文學主題等三方面,論述北美華文網絡文學20年來經歷的借船出海、造船環游、四海歡騰三個階段的發展變遷和特點。

關鍵詞:北美;華文;網絡文學;文學史

Abstract:This thesis is aimed at mining for distinguished North-American Chinese writings on the Internet,and surveying the history of North-American Chinese Literature on the Internet in the past twenty years by referring to some oral materials. Presented in three aspects of the subject,namely the Internet technique,group of writers and theme,its literary development in the span of the past twenty years,in the authors opinion,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 which are featured differently as also shown in the discussion.

Key words:North America,Chinese writings,Internet literature,literary history

中圖分類號:I206.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0677(2009)3-0064-05

北美是全球華文網絡文學的發源地,至今仍是海外華文網路文學創作最活躍的區域,孕育、培養并推出了大批優秀華文文學作家和作品,如少君的《人生自白》、圖雅的《養雞記》、閆真的《白雪紅塵》、陳燕妮的《遭遇美國》、賦格的《尋歡》、王伯慶的《相識何必曾相逢》、秋塵的《時差》、施雨的《美國情人》等,舉不勝舉。由于文本發掘、作家溝通等各種原因,關于北美華文網絡文學的系統研究尚未較好地展開。本文在發掘北美華文文學網站大量文本的基礎上,結合北美華文網絡文學作家的口述資料,展開對北美網絡文學20年歷程的梳理歸納研究。本文所研究的北美華文網絡文學,是對北美留學生和新移民在北美區域建立的網站上的華文文學創作、傳播、閱讀的研究。以下結合各階段時代特點、網絡技術、文學文本、口述歷史,論述北美華文網絡文學從20世紀80年代誕生至今20年來的變遷和各階段性文學特點。

一、“借船出海”:在英文網絡系統中

發泄苦悶(80年代末-1992年)

20世紀80年代末到1992年期間,電腦DOS系統和網絡運行環境尚不支持華文,華文作者絕大多數是理工科留學生,文學主題集中為發泄初到異國的苦悶。這個階段,電腦和網絡系統只支持英文,無法實現華文輸入、傳輸和顯示,北美華文網絡文學創作、傳播和閱讀只能借全英文的UNIX網絡系統實現,1988年,美國RICE大學計算機專業的中國留學生嚴永欣開發出了第一個普及使用的漢字處理軟件“下里巴人”,這個小軟件以輸入快捷、免費傳播的優勢,淘汰了當時IBM公司和王安電腦公司投入數百萬美金研發的漢字處理軟件,在北美中國留學生中迅速流行普及,攻克了DOS系統里不能進行漢字書寫和閱讀的問題。1989年,中國留學生魏亞桂、黎廣祥、李楓峰等人,開發出了HZ漢碼,解決了漢字在互聯網上的傳輸問題。依靠這兩個軟件,第一代華文網絡文學作者們實現了在全英文的電腦和網絡系統中的華文文學創作、傳播和閱讀,但是過程需要很高的電腦使用技能和網絡專業知識,頗費周折。“首先,需要用華文軟件先在電腦的DOS系統中(WINDOWS的前身)寫出來,然后用Uudecode對文章進行編碼,再以SMTP(電子郵件前身)方式把這個文件傳輸給各個接收者的地址;收到文件的人,首先用Uudecode解碼,再下載到自己的電腦里才能閱讀,早期甚至不能直接閱讀,很多亂碼,要打印出來才能看見華文文章。”因此,最早期的北美華文網絡文學是在個人電腦里通過華文軟件創作和閱讀,借英文網絡系統傳輸得以實現的。

網絡技術和電腦寫作技術的高門檻,限制了網絡寫作的普及,第一代北美華文網絡文學作者絕大多數是具備使用英文計算機軟件的技能甚至研發能力的中國理工科留學生,他們的網絡寫作是北美華文網絡文學創作的濫觴。

發泄苦悶是這一階段創作中最集中的主題。第一代北美華文網絡文學作者都是國家公派的中國社會的精英,當時中國社會與美國社會相比,各方面存在著巨大差異,他們懷著理想主義的夢想來到這個政治、經濟體制截然不同,語言幾乎不通,文化迥異的發達資本主義國家里,經歷了短暫的震驚和興奮后,都承受著各方面的落差帶來的壓力:一是身份落差帶來的苦悶——從中國精英到美國窮學生、洗碗工、招待員、送報工、倉庫工、送外賣等體力勞動工人的身份落差。二是經濟落差帶來的苦悶國——公派留學生一個月50到100美金生活費,和美國人一個月2000到3000美金的平均生活費相比的經濟壓力。三是情感婚姻破裂的苦悶——距離的隔閡,生理和心理撫慰的缺失,上演了一幕幕曾經海誓山盟如今勞燕分飛的悲劇。發表門檻低、閱讀免費的網絡,很快在留學生中流行起來,成為他們發泄異國苦悶的最好的平臺,80年代中后期到1992年期間,最集中、最引起共鳴的文學主題集中在發泄苦悶。1991年4月,第一個華文網絡文學園地《華夏文摘》在美國誕生,它每周一期,在網絡上以Listserv的形式向全球留學生發送。當時海外華文網絡平臺獨此一家,五洲四海的華人、留學生都聚集在此,作者繁多,創作繁盛,盛況空前,“一天的點擊量就有幾萬人”,當時比活躍的作家有丁鍵、少君、嚴永欣、阿羊、黃谷揚、方舟、朱若鵬等,比較有影響的作品有《奮斗與平等》、《鄉音》、《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等。被稱為“網絡爺爺”的美華作家少君, 1986年赴美后,他經歷了從行走中南海的青年學者變成了中餐館端盤子的小侍者,從指點江山的青年理論家變成美國二流大學留學生的痛苦歷程,他創作《大廚》描寫了國內高材生小吳懷著美好夢想遠赴重洋,“離開了滿面紅光的父親和淚水漣漣的妻子,我的心像飛機騰空而起一樣充滿幻想。”緊接著卻不得不在美國獨自承受身份、經濟、情感落差帶來的巨大痛苦:“然而當飛機一落地,我的這種感覺就跑了一大半。第一個對美國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是錢。”接著向讀者講述了一個令人黯然神傷的辛酸的美國夢:“問我對美國有什么感覺?告訴你,每次開車在四十五號公路上超過七十五英里的時候,我就希望突然有一輛大貨車橫著撞過來,把我的本田小貨車撞個粉碎。我們這些生活在社會主義制度下的大學生,根本無法想像到美國這種資本主義制度下的大學生活。我第一個星期在給我老婆的信中說:我得到了自由,但同時也失去了其它很多東西,如自信、保障和信念,也許有一天也會失去你。”從滿懷希望,到短暫的震驚,到巨大的落差帶來無法排遣的失落苦悶,到不得不把自己全部打碎了的痛苦重生經歷,大廚小吳的這把心酸淚是當時第一批中國留學生共同的心路歷程。

二、“造船環游”:在漢化視窗系統

中回望故國(1992—1996)

1992年到1996年期間,萬維網絡的建立和漢化視窗系統的普及,北美華人和中國留學生創建的北美華文文學網站如雨后春筍涌現,文學創作主題集中在關注中國,進入了北美華文網絡文學的第二階段。1992年,微軟公司推出的Windows視窗系統實現了華文的直接輸入與閱讀,迅速流傳普及,華文網絡文學創作的技術門檻大大降低,大批華文網站涌現,1992年6月,第一個華文新聞組ACT誕生,第一批純文學網站創建:1993年4月《窗口》,1993年6月《楓華園》,1994年1月《未名》,1994年2月《新語絲》,1995年3月《橄欖樹》,1996年1月《花招》,1996年11月《澀桔子的世界》……這個時期,幾乎所有有中國留學生的高校或研究機構、大多數有華人的社區都創建了華文網站,大量華文網絡文學作者、作品涌現,優秀的作家有圖雅、少君、方舟子、散宜生、蓮波、阿待、王輝云、瓶兒、顧曉陽、嘯塵等。當時的盛況,如美籍華人學者蘇煒所說:“彈指之間,今天的‘留學生文學早已從‘前現代跳入‘后現代,完全成為‘網絡語境下的產物了。”

漢化網絡視窗系統的出現和普及,華文寫作者不再需要非常專業的電腦軟件和互聯網技能了,北美華文文學作者群從很有限的理工科留學生擴展到留美的中國技術、知識、文化精英。他們中有技術精英、知識精英和文化精英,部分在國內就從事專業的文學創作或者和文學有關的工作。所以,這一時期,北美華文網絡文學創作隊伍從數量上大大擴展,而且在作品數量、作品質量等方面相比第一階段有了大跨度的發展。

這個階段,關注中國社會現實、回憶故國舊事是最集中兩大創作主題。90年代初新加入北美華文文學隊伍的作者有相當一部分是由于政治原因旅居美國者,他們帶來一股關注中國時事的風氣,無管制、匿名寫作、全球傳播的網絡平臺為之提供了肥沃的土壤,關注中國社會現實成為當時北美華文網絡文學的主潮,同時,以回憶故國舊事的形式把理想寄予過去的純真歲月,間接地抒發對祖國的關注,也是較為集中的創作主題。

第一,關注中國社會現實的創作

這個時期涌現出一大批密切關注中國現實社會的作品,總體來說現實價值高于審美價值,文筆直白,內容引人入勝、問題發人深思。代表作品有《處女塔》、《遙遠的汽笛》、《故國回望》、人生自白系列等。其中少君的《康哥》、《板兒爺》、《記者》、《嫖客》、《棚兒爺》、《模特兒》、《歌廳老板》、《保姆》、《導演》等作品以自然主義的筆調刻畫了中國社會轉型過程中種種“拍案驚奇”現象,在海外華社引起了巨大的反響。如《康哥》:“剛干的時候,競爭者無數,霸道者極多。老子就憑者一條爛命,豁處去了。先是用三角刮刀和獵槍掃清了外圍,道上的人都知道我不要命,怕死的就開始躲遠了,還想賺錢的則開始巴結我……就這樣,海關大樓不久也成了我的地盤兒。使我一下子在北京的倒爺中抖了起來……這個時期的很多作品,都是記錄中國社會轉型期的各種現象,表現各種人在金錢面前扭曲的心靈和麻木痛苦的靈魂,或以春秋筆法或激情洋溢地針砭中國時弊。

第二,回憶故國舊事的創作

回憶故國舊事,把理想寄予已經過去的純真歲月也是這個時期的較為集中的創作主題,蓮波的《藕園憶茶》、《歌臺留思》、《紅裙記》、《老淳》、《小南瓜》、《永無陽光》,圖雅的《養雞記》、《小野太郎的月光》、《頭人的龍門陣》、《馬蜂的故事》等作品都是很有趣的代表作。或輕松或幽默地回憶故國家園、宅院田頭的桃源生活,如圖雅的《養雞記》,幽默的筆調細細道來小時候在家鄉大院里,和三妞、麻敲子等童年朋友合作,與高老太太比賽養雞的趣事。

“(高老太太)她走到我家,語重心長地對我媽說:小孩一定要‘捶,不捶的孩子絕不會有出息。我媽自然是極希望我出息的,與此同時她又是一個講究效率的人。她信以為真地說:那等會兒我就捶幾下看看吧。媽用拳頭捶了我幾次,功課仍然三分。于是換用鞋底子和搓板,終于把我捶傷了心,憤然決定再也不出息了。幸好在我們院里,沒出息的孩子占絕大多數,可以狼狽為奸,跟高老太太作對……我卻從不服她:死川是她的,北京可是我的。我的人每天上學都抓一些吊死鬼回來……雞吃了大量的吊死鬼,羽毛中透出隱約的綠色,表情陰陽怪氣,仿佛隨時都會上吊……”圖雅被稱為北美華文網絡文學的“教父”,平淡無奇的生活瑣事到他筆下都成為讓人忍俊不止、捧腹大笑趣事、樂事。他借中國和美國遠隔千山的地理距離、轉型期的中國現實與記憶中中國往事的心理距離,結合雙重距離,創造出筆下超現實的審美價值。

三、“四海歡騰”:在全球化華文網絡語

境中多元創作(1997年至今)

隨著萬維網(www)在全球普及,中國越來越多的家庭接入互聯網,1997年底美籍華裔朱威廉回中國創辦了第一個中文原創網站“榕樹下”,帶動我國大陸網絡文學的迅猛發展。于是,從1997年開始,華文網絡文學實現了從北美到中國的延伸,真正實現了網絡無國界,全球一個村的零距離。這個階段,由于中國的文學網站巨大的聚焦力和數量眾多的網絡讀者,北美華文網絡創作開始流向中國的文學網站,北美華文網絡文學網站數量仍然巨大,但規模不大,如點點繁星布滿遼闊的天空。前兩個階段人氣很旺的北美華文文學網站如《未名》、《布法羅人》、《紅河谷》等陸續停刊,《新語絲》、《橄欖樹》等還繼續定期發稿,同時也涌現出一大批新的、規模較小的文學網站,如1997年12月創建的《一角》、1998年1月創建的《曉風》、1998年3月創建的《音像評論》、1998年6月創建的《華人之聲》、1999年1月創建的《漢林書訊》、1999年6月創建的《六朝評論》、1999年9月創建的《青青草》、1999年12月創建的《北美行》、 2004年創建的《縱橫大地》、2003年創建的《文心社》、2005年創建的《北美女人》、2006年創建的《火鳳凰》等,其中最為著名的、規模最大的是1999年初創建2003年初結束的《銀河網》,是當時全球華人網絡寫作最集中、最活躍和最高質量的平臺,曾推出了海外160位著名網絡作家的專欄,并與中國青年出版社合作出版了“銀河網絡叢書”。

這個階段,北美華文文學作者更為廣泛,比較穩定的作者有兩個群體:一是前兩個時期一直堅持下來的部分作者。早期留學生絕大部分是理工科學生,很多不具備文學專業背景和愛好,經過近十年打拼,生活比較安逸了,最初到美國的苦悶和焦慮已經淡化,越來越少人提筆發泄,但是小部分作者持續創作,因為有文學愛好,而且已經樹立網絡作家聲望,如少君、王伯慶、方舟子等。二是女性作者群。新移民中涌現出一批優秀的女作者,因為早期到美國的中國留學生至此已經立業、安家,很多女性作為家庭婦女或職業女性,處于較為安逸的生活環境中,她們細膩地觀察美國生活的點點滴滴,創作出一系列反映美國華人生活的閑適類作品。

網絡的延伸、讀者的增多、作者的擴展、多層面的生活經歷,使這個階段的文學主題變得多元化,最主要有反思留學移民生活、幽默閑適的小品、旅游行走文學、反映中西文化沖突和融合四類主題。

第一, 反思留學移民生活的創作

經歷前兩個階段的磨礪,北美留學生、新移民開始了較為安定舒適的生活,他們開始反思為什么來美國,反思自己的美國夢。從這個階段開始,最集中的創作主題就是對留學移民生活深層的反思,閆真的《白雪紅塵》、陳燕妮的《遭遇美國》、程寶林的《美國戲臺》、雷辛的《美國夢里》、李舫舫的《我倆的1993》、顧曉陽的《洛杉磯蜂鳥》、阿城的《秋天》、薛海翔的《早安,美利堅》、劉荒田的《紐約的魅力》都是優秀的代表作品。如閆真的《白雪紅塵》,描寫了主人公“我”大陸青年講師高力偉,為了和在加拿大留學的妻子林思文團聚,來到加拿大,依靠妻子的幫助得到歷史系研究生獎學金,但覺得讀歷史系難以就業遂停止學業,到處打零工賺錢補貼家用,其中遇到經濟、語言、感情、婚姻、心理、生理、前途等各方面生命不可承受之折磨,主動選擇離開北美的故事,文中還穿插描述了其他“洋插隊”的痛苦內心和窘迫處境,以冷漠的筆觸、滾燙的血淚寫出了一幅對美國夢的反思檄文。《白雪紅塵》一出世就立即在北美留學生、新移民中引起了強烈的共鳴,其影響力和認可程度遠遠高于當時在中國大陸走紅的、渲染“美國淘金夢”的作品。

第二, 幽默閑適的小品文

擁有了穩定工作、安定生活的北美華文網絡作者,喜歡聚焦生活點滴,寫忙亂人生,寫閑情逸志,寫對月傷心,寫油鹽醬醋等題材,風格幽默閑適,創作數量蔚為壯觀,是這一階段最為集中的另一個文學主題。代表作家作品有:斯絳的《戲緣》、奕秦的《雨晴》、沈方的《冬天》、施雨的《美國兒子中國娘》、《愛酷的孩子》、《辛苦學中文》、《苦兒學琴記》、《與孩子談錢》、《知足常樂》、《錫婚紀念》,王伯慶的《相識何必曾相逢》、《英雄無奈是多情》、《留待人間說丈夫》、《我家有個小鬼子》等,都是以生活化的筆調,描寫的美國華人中產階級恬淡而溫婉的生活,語言富含機巧與幽默,表現出經歷了人生磨礪之后的睿智、風趣和樂觀。如王伯慶所說:“我想與國人分享自己的生活感受,一個生活在唐人街以外,在美國主流社會不冒尖也不落后的中國學人的普通生活,一種大多數留美學人的平凡經歷。讀書,找工作,辦綠卡,買房子,養汽車,夫妻關系,教育小孩,進入美國社會……我堅持的寫作風格?堅持小資產階級情調。帶點幽默感和故事性,語言生動一些,抓著機會就兜售一點國學餿貨和文革語言,不失滄桑感。”

第三, 旅游行走文學

隨著中國留學生身份的轉變,事業家庭的穩定,他們有越來越多地機會和越來越大的能力自由行走美國,行走世界,北美華文網絡平臺涌現出一批旅游文學作品,如賦格的《尋歡》、《庫瑪里的煙雨樓臺》、《香格里拉的地平線》、《偷渡伊比利亞》、《夜航車》,少君的《鳳凰城閑話》、《閱讀成都》、《約會周莊》、《走近澳門》、《維也納交響曲》、《臺北記事》、《上海印象》,陳瑞琳的《走天涯》,以及林達的《帶一本書去巴黎》、《一路走來一路讀》等。各家文字風格各異,有的偏重歷史文化的探尋,有的偏重異域美景的描繪,有的注重個人情感的抒發。如少君的《閱讀成都》,一篇文章5萬字,縱橫捭闔,揮灑自如地全方位地介紹了成都的歷史、地理、風俗、著名景點、地方名食物、個人感懷,后又被成都時代出版社配照片出版,探索出一條城市文化的創作新路子,算是北美華文旅游行走文學創作集大成者了。

第四, 反映中西文化沖突和融合的創作

隨著中國的飛速發展,中美之間生活差距越來越小,中美之間的交流和交往越來越便捷、頻繁,北美華文網絡文學經過了對中國社會現實的批判、對自身的反思,進入到了一個更深入的審美層次,越來越多反映中西文化沖突和融合的創作出現,如秋塵的《時差》(長篇)、《盲點》(長篇)、《春風來又走》、木愉的《孤帆》、水影的《漂泊的心》、風在吹的《等一個晴天》、水影的《花落誰家》、白廣的《距離》、陳謙的《愛在無愛的硅谷》、李樹明的《寂寞的彼岸》、笑言的《沒有影子的行走》、楊明的《天涯不歸路》、施雨的《紐約情人》等。其中施雨的《紐約情人》采用一章在中國,一章在美國的寫法,同時講述了女主人公發生在美國和中國的兩個愛情故事。李彥的《嫁得西風》以清新犀利文筆描寫了一群在加拿大中國女性生活奮斗的故事,體現了中西不同文化背景、思想觀念中對女性個人成長過程中的重塑、沖突和融通。

此外,不能略過的是,在第三階段北美華文網絡文學創作出現了網絡、紙媒、影視三棲的現象,越來越多北美華文網絡寫作進入中國紙質媒體和影視行業的視野,并在圖書市場、影視市場上連連博得喝彩,正在探索一條網絡寫作的跨媒體發展的新路子。

綜上所述,北美華文網絡文學從20世紀80年代后期至今20年,跟隨互聯網平臺技術不斷升級,經歷了三個時期的發展,每個時期在網絡技術、作者群、文學主題等方面都呈現出不同的特性。網絡技術方面,從只能在英文UNIX網絡系統中轉輾創作,到漢化視窗普及后直接書寫,再到網絡延伸到中國大陸實現全球化寫作;作者群從純粹理工科留學生,到技術、知識、文化精英,再到生活安逸的新移民尤其是女性作家群的擴展;文學主題從純粹發泄苦悶,發展為關注社會現實、回憶故國舊事兩大主題并行,再到反思留學移民生活、幽默閑適的生活小品、旅游行走、中西文化交流融合多元主題并行發展。我們有理由相信,隨著技術平臺越來越先進,作家群越來越廣泛,創作主題越來越多元和深化,北美華文網絡文學將持續發展,將探索出更多更新更有效的發展路子,把北美華文文學創作推向新世紀的新高度!

http://learning.sohu.com/20000705/100021.html.

蘇煒:《美利堅的天空下》序言,中國社會出版社,1999年版。

http://learning.sohu.com/20000427/100085.html.

http://xys.xlogit.com/xys/netters/Tuya/novels/yangji.txt.

http://www.tianya.cn/new/Publicforum/Content.asp?strItem=no01&idArticle=97361.

猜你喜歡
網絡文學
走進中國網絡文學的五大熱點
對待網絡文學要去掉“偏見與傲慢”
當代陜西(2019年8期)2019-05-09 02:23:26
網絡文學竟然可以這樣“玩”
當代陜西(2019年8期)2019-05-09 02:23:24
網絡文學趨向“一本正經”
當代陜西(2019年8期)2019-05-09 02:23:22
揭秘網絡文學
當代陜西(2019年8期)2019-05-09 02:23:16
網絡文學發展與批評及理論的互動關系
新聞傳播(2018年8期)2018-12-06 09:03:06
網絡文學IP化的“技術標準”——以《瑯琊榜》為例
消費導刊(2018年10期)2018-08-20 02:56:34
網絡文學“走出去”是中國文化的成功嗎?
華人時刊(2017年17期)2017-11-09 03:11:48
網絡文學的誕生
網絡文學催生新的文化可能性
主站蜘蛛池模板: 91网站国产| 欧美久久网| 亚洲高清资源| 成人小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在线观看国产精品日本不卡网| 午夜天堂视频| 日本午夜在线视频| 先锋资源久久| 久久亚洲高清国产| 蜜臀AVWWW国产天堂| 日本AⅤ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日| 欧美成人午夜影院| 国产国模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日韩一级毛一欧美一国产| 久无码久无码av无码| 欧美视频二区| 欧美在线中文字幕| 日本人又色又爽的视频| 日韩少妇激情一区二区| 手机在线看片不卡中文字幕| 欧洲成人在线观看| 国产又色又刺激高潮免费看| 亚洲日产2021三区在线| 小说区 亚洲 自拍 另类| 四虎国产永久在线观看| 免费黄色国产视频| 午夜少妇精品视频小电影| 一级毛片基地| 国产午夜福利亚洲第一| 欧美日韩在线亚洲国产人| 69av免费视频| 精品国产成人高清在线| 一级毛片在线播放| 国产微拍精品| 国产美女无遮挡免费视频| 亚洲欧洲自拍拍偷午夜色| 制服丝袜亚洲| 成人在线亚洲| 国产成人久久综合一区| 亚洲天堂区| 中文字幕亚洲无线码一区女同| 国产精品短篇二区| 国产女人18毛片水真多1| …亚洲 欧洲 另类 春色| 国产欧美日韩视频怡春院| …亚洲 欧洲 另类 春色| 中文字幕佐山爱一区二区免费| 国产精品成人观看视频国产| 69国产精品视频免费| 亚洲国产成人麻豆精品| 天堂av综合网| 手机在线免费毛片| 在线日韩日本国产亚洲| 99久久免费精品特色大片| 亚洲欧美人成电影在线观看| 在线a网站| 美女视频黄又黄又免费高清| 亚洲精品卡2卡3卡4卡5卡区| 中文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不卡 | 成人蜜桃网| 欧美精品啪啪| 国产黑丝视频在线观看| 成人午夜精品一级毛片| 亚洲精品无码在线播放网站| 日本精品视频一区二区| 精品一区国产精品| 午夜爽爽视频| 久久6免费视频| 欧美视频二区| 欧美在线精品怡红院| a级毛片视频免费观看| 亚洲第一视频网| 综合色区亚洲熟妇在线| 99视频精品全国免费品| 午夜精品国产自在| 免费人成黄页在线观看国产|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蜜芽| 日日拍夜夜嗷嗷叫国产| 青青热久麻豆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第一页免费浮力影院| 国产在线一二三区| 日韩久久精品无码a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