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慶昌
新課程的理論告訴我們,教材是一種資源,積極主動地對課程進行適當地編排、調整、補充,創造性地組織教材、用好教材、用活教材,是應該提倡的教材觀。
《伊索寓言》是蘇教版國標教材第九冊的一篇課文。課文選用了《狐貍和葡萄》《牧童和狼》《蟬和狐貍》三則寓言故事,每則寓言都通過與動物有關的故事,揭示一個道理,讓學生從中受到啟迪,獲得感悟。由于教材內容淺顯,學生很快就能明白寓言所說明的道理。但在當前多元價值觀的社會形勢下,可不可以告訴學生另外一些東西,讓學生獲得更加多元的啟迪呢?
《狐貍和葡萄》是說狐貍吃不到葡萄就說葡萄是酸的,告訴我們:自己無能為力,做不成事,不要說時機還沒有成熟。文章批評了這種觀點,要人們保持一種積極的心態,這本身是正確的,但“酸葡萄心理”就沒有正面的作用嗎?
當遇到挫折時,人們往住會感到心靈的痛苦。要消除或減輕心理上壓力,較典型和常用的心理防衛方式是“酸葡萄心理”,就像狐貍吃不到葡萄而說葡萄是酸的一樣,即丑化得不到的東西。為了消除和減輕內心的不安,編造一些“理由”,并以此進行自我安慰。它看起來愚蠢可笑,但卻有某些積極的作用,它能夠幫助我們在遇到挫折時較快地從郁悶和憂傷中解脫出來,進而及時分析形勢,改變活動方法,或是調整自己的追求目標,進入良好的心理狀態,防止出現心理偏差或是障礙。一首《隱形的翅膀》,不僅僅是它那優美的旋律打動我們,更是它的歌詞“不去想/他們擁有美麗的太陽/我看見/每天的夕陽/也會有變化/我知道/我一直有雙隱形的翅膀/帶我飛/給我希望”讓我們在無助時獲得信心。
所以,在揭示寓意的同時,不妨告訴學生,有時遇到挫折,偶爾像狐貍一樣自我安慰一下是可以的。現代社會,需要這種自我安慰。
《牧童和狼》講的是牧童放羊時好幾次大叫“狼來了”,最后受到了懲罰的故事。告訴我們:一貫說謊的人即使說了真話,也沒有人會相信。
誠然,說謊是不夠誠信的表現,誠信是做人的根本。但是,在現實社會中,很多情況下我們必須學會撒謊。適當的時候,我們要說一些善意的謊言。一些善意的謊言能讓我們以及愛我們和我們愛的人生活得更美好。父母的一句謊言,讓涉世不深的孩童臉若鮮花,燦爛生輝;老師的一句謊言,讓彷徨學子不再困惑,更好成長;醫生的一句謊言,讓恐懼的病人由毀滅走向新生……
善意的謊言具有神奇的力量,鼓舞你一次再一次地做著進步的努力,為了心中的夢想決不輕言放棄。因為未來的道路完全被歡樂的心情照亮,生活因此變得更加美好。
美國著名作家歐·亨利的小說《最后一片葉子》里講述的就是一個善意的謊言的故事。當生病的老人望著凋零衰落的樹葉而凄涼絕望時,充滿愛心的畫家用精心勾畫的一片綠葉去裝飾那棵干枯的生命之樹,從而維持一段即將熄滅的生命之光。這難道不是謊言的極致嗎?
如果開誠布公直截了當是一種錯誤,我選擇謊言。如果真情告白坦率無忌是一種傷害,我選擇謊言。如果是為了自己或他人不再痛苦不再憂傷,多一點善意的謊言又有何妨?
所以,我們可以告訴學生,說謊是不對的,尤其是在大是大非面前,是對誠信的人格的褻瀆。但是,善意的謊言有時是必須的。
《蟬和狐貍》講的是蟬沒有被狐貍的贊美所迷惑,告訴我們:聰明的人總是能從別人的災難中吸取教訓。
蟬的觀察細致,以及吸取教訓的優點是值得我們借鑒。但是,為什么一定要從別人的災難中得到啟迪呢?為什么得到啟迪要付出如此巨大的代價?我們更應該告訴學生的是如何面對美麗的贊美。
被贊美是一種很快樂的事,誰都需要贊美的聲音,贊美在我們的生活中是很正常的事。當你在困境中,一句贊美能幫你走出困境。贊美,讓我們的生活變得多姿多彩。
但是,有些贊美也是虛偽的。《狐貍和烏鴉》中的烏鴉之所以受騙,就是因為輕信了虛偽的贊美。古今中外,曾有多少人因為贊美而被擊倒。
對一句贊美,用理智去面對才是真正的美。永遠不要為別人的贊美而飄飄然。只有當你自己看見今天的你比昨天有了改變和進步,那才是你真正值得驕傲和得意的時候。
所以,教學中我們應該告訴學生,要正確對待別人的贊美,用真誠的心去聆聽,才能讓贊美發揮它應有的力量。
(作者單位:江蘇揚州市甘泉小學)
責任編輯 鄒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