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小星
【本刊訊】2009年11月18日至20日,由中國出版科學研究所和龍源期刊網聯合主辦的“期刊雜志網絡傳播TOP100排行發布會暨3G時代的期刊盈利模式高峰論壇”在北京召開。包括本刊在內的300多家雜志社參加了會議。中國期刊協會會長石峰,新聞出版總署科技與數字出版司司長張毅君,北京市新聞出版局副局長孫瑛,中國期刊協會專家顧問張伯海,中國出版科學研究所所長郝振省及龍源期刊網總裁湯潮等領導嘉賓出席了發布會。
據悉,這是龍源期刊網連續第五次發布年度中文期刊網絡傳播TOP100排行榜。本次TOP100發布會最大的特點是龍源期刊網首次提出的“網絡發行量”概念,它打破了期刊雜志的發行量只限于傳統紙質版形式的局限,首次將雜志電子版內容在網絡上的傳播量也統計進來。而隨著電子閱讀的井噴式發展,互聯網電子閱讀逐漸被人們接受,這種網絡發行量的數據也變得越來越大,影響的人數越來越多。例如2008—2009年度《炎黃春秋》網絡發行量已達22萬,《當代》網絡發行量27萬,而《青年文摘》的網絡發行量更是達到了74萬。
中國期刊協會會長石峰在致辭中指出:在期刊的數字化轉型過程中,我們每一個期刊人都要高度重視、積極行動,早行動、早主動。數字化引領期刊未來,這不僅是一種口號,它是一個必然的趨勢,一個不爭的事實。我們每一個期刊人都必須認真思考、把握。面對3G時代到來,期刊要實現網上網下雙盈利,靠什么?靠堅定不移地做好內容,靠以手機為閱讀器、為載體為重點的傳播工具營銷期刊內容,靠刊網融合互動謀求新的發展。
新聞出版總署科技與數字出版司司長張毅君在大會致辭中表示,在互聯網的發展過程中,尤其是在數字期刊的發展過程中,盡管我們國家的整體規模在逐漸形成,但我們的成熟度比國外同行還是有差距的。在推動數字出版產業發展過程中,政府究竟應該扮演什么樣的角色。整個數字出版產業的發展、互聯網的發展,是有兩個因素在發揮作用,第一個因素是新技術的研發和普及;第二個因素是市場的需求。沒有新技術的研發、新技術的普及,市場需求就得不到滿足。反過來,如果沒有市場需求,任何新技術的開發都沒有用武之地。這兩個因素的交互作用,推動著整個產業的發展。政府在這中間的作用、就是在這種交互的關系當中起到因勢利導的作用,使整個產業的發展方向、使它的節奏能夠更加合理,更加符合客觀發展的規律。
中國出版科學研究所所長郝振省在會上做了題為《2005-2009期刊網絡傳播排行的發現和意義》的報告,他在報告中指出了2005-2009期刊網絡傳播排行的五大發現和四點意義。五大發現是期刊網絡傳播總量巨大,增長迅速;期刊網絡傳播品牌陣容正在形成;海內外閱讀趨向差異,成為期刊走出去的重要參考;期刊網絡閱讀手段不斷走向成熟;大眾雜志的分眾泛讀,小眾雜志的大眾化傳播。四點意義是優質內容網絡傳播長尾效應,成為期刊社新的贏利機遇;期刊數字化轉型,整合營銷前景廣闊;網絡閱讀平臺促進期刊網絡傳播產業鏈的形成;期刊網絡發行量形成,需要認定和推廣。
龍源期刊網總裁湯潮在會上以《從期刊網絡傳播,看3G時代的期刊盈利模式》為題作了主題報告。他指出,數字化傳播極大開拓了數字化出版的廣度和深度。三千多家的期刊雜志組成了一個數據庫,使傳統的線性平面出版變成立體出版,網絡傳播將內容的生命力延伸和放大。十年前的一篇文章在今天仍然得到了廣泛的閱讀,而且還是熱門文章,不斷創造價值。一個遠在西沙群島,或者北極、非洲的讀者也能讀到三千多種不同的期刊內容。在這里內容的時間壁壘和空間壁壘被打破了,讀者可以不斷地讀到縱向的內容,同時還可以得到相關的橫向內容。從網絡感受的閱讀行為,我們更加清楚地了解到,互聯網時代、3G時代的讀者閱讀的需求和變化,從而更加有針對性的調整我們的有關方針。
在發布會上,會議主辦方向包括本刊在內的2009龍源期刊網絡傳播排行發布的近200家獲獎單位頒發獎牌。在這次TOP100排行發布會上,《華人經濟》雜志首次進入龍源期刊網“2009年度中文期刊網絡傳播分類閱讀商業財經類期刊海外入榜期刊”。《華人經濟》雜志自2002年11月創刊以來,一直秉承“傳遞經濟信息、促進華商交流、架設融通橋梁、繁榮華人經濟”的宗旨,以港澳人物、資訊、社團等為報道重點。刊物內容真實、權威可靠、生動具體,具有較強的可讀性和趣味性,深受讀者的喜愛。其閱讀率最高的欄目分別是“香江人物”、“精彩人生”、“人物寫真”、“封面人物”、“商界菁英”、“社團動態”、“社團領袖”、“濠江人物”、“成功之道”、“企業家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