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 春 關 毅
一、國內外體育產業發展的現狀
(一)國外體育產業發展的現狀
在國外,體育產業誕生已經有100多年的歷史,隨著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高度發展,他們的體育產業發展已經很完善,成為擴大就業人口、獲得巨額收入、在國民經濟中占有顯著地位的重要行業。目前,世界體育產業的年產值約為4000億美元,并以每年20%左右的速度增長界第二位。體育產業將同旅游業、影視業和網絡業一起,成為21世紀最具活力和廣闊前景的“朝陽產業”。
(二)國內體育產業發展的現狀
我國體育產業的發展缺乏扶持政策。在拉動國民經濟增長的消費、投資、凈出口三大因素中,消費需求是主要因素,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體育消費屬第三產業范圍內的消費。增加體育消費就會加速第三產業的發展。體育產業雖然發展時間短、起步晚,但吸取國外的一些經驗在競技體育、體育用品銷售、發行體育彩票上已取得了初步成效,市場前景十分廣闊。這對優化國民經濟結構,改善經濟發展質量,有重要的社會意義和經濟意義。
二、奧運后體育產業發展的積極作用分析
(一)帶動功能強,涉及面廣
奧運會是一項意義深遠、影響很大的社會活動,它吸引了眾多行業部門的參與,涉及交通通訊、電視廣告、場館建設等許多環節,進而決定了體育產業可以帶動和推動相關社會活動的不斷深化和發展。這種高度的帶動功能,使得體育產業無可取代地占據了一個產業群的核心地位。澳大利亞認為,2000年悉尼奧運會帶來的不僅是16天的運動會,而是10年的發展機遇。奧運會后新增加的旅游生意將為澳大利亞賺取30億澳元的外匯。我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也是世界上聞名的歷史大國,所以奧運會后我國有更多的賺錢機會,更有力地推動國民經濟的發展。
(二)提供就業機會多,影響大
體育產業的經營活動能創造眾多的就業機會。從國際經驗看,舉辦一次奧運會或者世界杯足球賽之類的大型賽會,可使舉辦城市基礎設施水平提高20—50年,并提供數以萬計的就業機會。漢城奧運會給韓國創造了3.4萬個就業崗位,從申辦成功到賽事正式開始,共增加了76萬個就業機會。在我國已有各類體育經營企業2萬多家,總投資額2000億元人民幣,營業額為6000億元人民幣。1998年在上海舉辦的八運會,成為20世紀中國最大的體育盛會,為上海這座現代化的城市增添了濃烈的時代氣息,解決了許多下崗再就業的機會,而且使上海在那一時期成為亞洲單個城市中體育設施最完備的城市。
(三)拉動投資,促進中國經濟發展
隨著經濟發展以及傳統體育項目向現代競技運動的演變,體育的經濟功能日趨顯現。從世界范圍看,體育已成為現代社會蘊藏著巨大商機的新興產業。在西方發達國家,體育產業在經濟中的比重已經超過石化工業、汽車業,在經濟行業中占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根據中國社會科學院預計,北京承辦2008年奧運會總投資額將達到160億美元左右,收支相抵后有1600萬美元結余。這筆巨額的新增投資,再加上該投資所產生的乘數效應,將成為牽引首都乃至全國經濟高速增長的助推器。而發展體育產業由此帶來的國民素質的提高和民族凝聚力的增強是用金錢無法衡量的。因此奧運會后發展中國特色的體育產業是時代發展的必然。
三、奧運后我國體育產業發展策略分析
(一)政府加強對體育產業的宏觀管理
長期以來,我國一直把體育當作社會主義的一項福利事業來看待,體育屬于上層建筑,受國家經濟發展水平所制約體育的發展主要依靠國家財政撥款,而對于體育本身的經濟功能——體育的產業性質缺乏足夠的認識。國家今后在制定產業政策時,適當考慮對體育部門有所傾斜,給予稅收和其他方面的支持,以鼓勵體育生產經營部門的發展;在投資體制方面,應變單純依靠國家財政撥款為體育部門自身創收、社會集資并舉,同時注意引進外資,以形成多元化的投資體制;推行運動項目的行業協會制和俱樂部制,建立社會化的群眾體育組織網絡,形成全方位的社會共辦體育的格局,同時培育和完善體育市場,逐步建立體育商品勞務和信息市場,形成全方位市場體系。
(二)實現促進體育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中國應乘奧運東風,大力推動全民健身,促進體育事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我們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充分發揮體育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的重要作用。大力開展體育運動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是落實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的具體體現。要充分發揮體育培養人們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塑造美好心靈、弘揚社會正氣、弘揚集體主義和愛國主義精神、增強國家和民族的向心力、凝聚力的作用,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做出更大貢獻。奧運會過后,我們還應促進競技體育水平的新提高,掀起群眾體育的新高潮,推動體育產業的大發展,促進體育管理的現代化;在全社會積極倡導和大力開展“迎奧運,講文明,樹新風”活動,推動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乘奧運東風,聚人心、抓機遇、求發展、促和諧,為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作出更大的貢獻。
(三)促進體育消費的多樣化、層次化
只有多樣性的體育產業及其針對不同消費群體的分類,才能滿足民眾體育消費的需要。其中,尤其要注重特定形式的產品、服務、品牌與各種潛在消費者的購買力相適應。體育產業的擴張與發展,不但需要適應市場,而且需要培育市場。在這方面要做的事情很多,最重要的就是要健全體育保險體制,大力發展體育經濟行業,通過專業培養、崗位培訓、在職進修、招聘引進等多條渠道來培養和造就一大批我國體育市場經營管理的專門人才。
(四)國際化經營
伴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現代體育產業正越來越多地走向國際化經營。其中,名列世界最有價值品牌前茅的耐克公司,1995年銷售額為54.48億美元。因此,許多跨國公司的奧運贊助商往往把奧運盛會看作展示實力、形象、品牌的良機,如可口可樂、阿迪達斯、柯達、三星都與奧運有著密切的關系。我國的李寧品牌就是在奧運會上充分地展示著我國品牌實力和發展的象征。
體育產業是一種“無煙工業”,消耗能源少,不會造成環境污染,符合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要求。因此,體育產業是一個可以長期存在和持續發展的產業。隨著城鄉居民平均壽命的普遍延長,現代醫療手段的廣泛應用,各國醫療費用的增長速度極快。體育產業是一種維護社會健康的重要產業,它對亞健康狀態的人群有著特殊的意義。因此,體育產業的發展將有利于推動我國經濟迅速健康地發展,前景可觀。
(初春,1977年生,遼寧鞍山人,河北大學體研部助教。關毅,1978年生,河北張家口人,承德石油高等專科學校體藝部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