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 青 劉 瓊 張鈺坤
一、當前經濟環境下中小企業財務管理中的主要問題
(一)經營者財務管理意識淡薄
由于經營者對財務管理缺乏應有的認識、研究,或迫于企業生存壓力,單純以提高銷量、促進業務發展為經營導向,忽視了財務管理對企業生產經營的重要指導作用,導致其職責不分、越權行事、會計信息失真、對財務人員重使用輕培養等問題。此外,基于成本效益原則,企業通常選擇傳統的管理方法,財務機構職能限于會計核算和資金調撥,而資金管理、稅務籌劃、財務計劃與監控等職能則缺少相應的機構、崗位平臺支持。
(二)缺乏健全的財務制度
企業會計核算工作沒有設置系統、適用的制度進行規范,財務支出審批的責任不明確,原始憑證的記錄管理、定額管理、計量驗收管理無明確制度可言,財會人員崗位責任制度、內部牽制制度、稽核制度缺乏。
(三)籌資能力差
中小企業處于盈虧平衡邊緣,風險偏好大,基于對中小企業普遍存在高倒閉率、高違約率、財務信息不夠規范和透明的考慮,造成金融機構惜貸。銀行現行的資金調度及管理模式更促使放貸結構進一步向經濟效益好的大集團、大企業轉移,產生更為顯著的“馬太效應”。此外,政府貸款援助片面強調“抓大”、資本市場門檻高、信用擔保體系尚不完善使中小企業籌資難問題進一步加劇。
(四)現金管理混亂無序
企業不編制現金計劃,經常出現現金不足或閑置現象。信用管理水平低,對即期付款、延期付款、超期付款沒有較為具體的鼓勵和懲罰措施,沒有嚴格的信用控制政策。缺少有力的催收措施,產生較多的呆壞賬,影響了銷售額與利潤的提高,阻礙了資金的流動速度。
(五)成本費用管理水平低、收益分配不合理
企業在成本費用控制上處于事后算賬階段,定額標準、信息反饋、責任制度等都不健全,事前和事中控制能力差。企業本身利潤質量較差,主要依賴主營業務收入,利潤波動幅度大,在收益分配上又不注重利潤積累,造成未分配利潤等自有資金缺乏,企業發展后勁不足。
二、把握好金融危機下中小企業財務管理的幾點原則
(一)信號傳遞原則
信號傳遞原則是企業自利原則的延伸,指企業決策行動可以傳遞信息,并且比公司的聲明更有說服力。企業在進行決策時不僅要考慮行動方案本身,還要考慮該行動會給市場傳遞的信息。例如,當產品售價降至難以置信的程度時,人們就會認為它的質量不好;會計師事務所從簡陋的辦公地址遷入豪華新址時,則會向客戶傳遞服務質量高、收費高、值得依賴等信息。因此,不僅要考慮決策本身的成本與效益,還要考慮信息效應的收益和成本。
(二)引導原則
指當理解力存在局限性,認識能力有限,找不到最佳解決方案,或是尋找最優解決方案成本過高時,決策者不要繼續堅持采用正式的決策分析程序,而是直接模仿成功榜樣或者大多數人的做法。引導原則是一種次優化準則,其最好的結果是可以得出近似最優的結論,最差的結果是模仿了別人的錯誤。例如,當理論不能提供公司最優資本結構的實用化模型時,同行業成功企業的資本結構或多數企業的資本結構水平就成為企業資本結構決策最便捷、有效的標準。
(三)比較優勢原則
比較優勢原則以“分工理論”為依據,強調專長創造價值和優勢互補,要求企業把主要精力放在自己的比較優勢項目上。企業長期的競爭優勢最終取決于資產質量、員工的創造力和勝任能力,面對金融危機的沖擊,企業應注意掌握優勢互補原則,可以通過合資、合并、收購、出售等手段,集中企業的優勢資源,砍掉質量差的資產,突出企業核心競爭力。
(四)重視投資原則
現代資本市場中,由于競爭的廣泛存在,僅憑精明的籌資策略來創造財富、實現價值的機會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公司高層應集中精力,堅持凈增效益原則,創造和利用有利可圖的投資機會。此外,企業要注重分散投資,不應把公司的全部投資集中于個別項目、個別產品和個別行業;不應當使資源供應集中于個別的供應商;不應當把銷售集中于少數的客戶;重要的事情不要依賴一個人完成;重要的決策不要由一個人作出。
三、中小企業處理好當前財務管理問題的具體策略
(一)觀念革新是基礎
由于經理人市場等外部治理機制還不成熟,目前中小企業財務管理問題的改善和解決,更多地依賴企業經營者的個人意識和能力去彌補制度的不足,創造更好的發展條件。經營者要提高財務管理的自覺性,勇于突破落后的管理思維和管理方法,加大人才投入,完善激勵機制,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并重視對現有財務人員的繼續培養、再選擇。此外,經營者還可通過參加短期培訓班、專項研討會、邊工作邊函授等方式提高自己的財務素質,嚴格內部控制,通過建立決策型董事會、強化管理會計作用等方式優化財務決策機制。
(二)建立健全財務制度
企業應按照現行法規制度的相關要求,結合自身發展情況,建立健全符合企業發展要求的內部控制制度。增大財產管理和財產記錄方面的透明度,財務的管理、記錄、檢查、稽核應當職責分明。保證企業內部合理的牽制,提高企業信息的安全性,促進企業健康發展。
(三)拓展籌資渠道
除注重自身積累,利用自有資金降低籌資成本外,企業還可以利用折舊準備等暫時閑置可用來周轉的資金。外部融資方面,可通過合資方式進行股權融資,通過項目融資方式爭取銀行貸款。融資租賃、商業信用、票據貼現、買方貸款、出口創匯貸款、聯合協作貸款、爭取國家設立的資助中小企業發展計劃或發展基金的投資和貸款都可以成為企業的融資方式。
(四)全方位加強企業資金管理
加強對存貨與往來款項的管理,減少資金流出,增加現金注入,減少資金占用時間。加強存貨管理,提高存貨周轉率,控制無效庫存,確保資金流的安全。嚴格企業收款責任制,加快現金回流,減少和控制壞賬比例。盡可能利用商業信用等方式合理利用客戶資金。
(五)嚴格成本管理機制,合理分配利潤
在產品核算方面要遵循重要性原則,對主要產品詳細核算成本構成,為生產部門提出相應改進措施,尋找適合企業產品特點的既能提高產品功能又能降低成本的途徑,將成本浪費扼制在生產源頭,力抓成本核算管理的事前參與和事前控制。注意稅后利潤的積累,提高企業應付不測事件的能力,也可以用于未來的利潤分配。通過利潤分配提高經營者和員工積極性,也是利潤分配中要注意的重要環節。
(彭青,1988生,湖南婁底人,華中師范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研究方向:經濟學。劉瓊,1988生,湖南岳陽人,華中師范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研究方向:經濟學。張鈺坤,1988生,湖南衡陽人,華中師范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研究方向:經濟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