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冬梅
農村流傳著這樣一句民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這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進程中,可以理解為“合法利用當地資源,依法獲得正當利益”。然而,在豫西南某村,竟有一位村主任,他利用職務便利,搞起了靠土地“吃土地”的生意。
前兩年,作為村主任的趙某某,看到鄰村一座座小洋樓拔地而起,也看到人家由此而獲得的政績和榮譽,于是也進行了大膽的“嘗試”。孰料,他這一試,竟把自己送進了監獄,也丟掉了村主任的職務。
據法院判決,趙某某于2006年至2007年期間利用職務便利,以牟利為目的,在未經土地主管部門批準、未辦理任何手續的情況下,擅自將本村一組、五組、六組共計12.8畝耕地(其中基本農田8.1畝)使用權轉讓給本村58戶村民用于建房。其行為違犯了土地管理法規,觸犯了刑法,構成非法轉讓土地使用權罪。法院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二十八條的規定,以非法轉讓土地使用權罪,判處趙某某有期徒刑2年,緩刑2年,并處罰金1.5萬元。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二條第三款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占、買賣或者以其他形式轉讓土地”。第六十三條規定:“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的使用權不得出讓、轉讓或者出租用于非農業建設”。趙某某案發前系村主任,利用職務的便利,將本村3個組的12.8畝耕地使用權轉讓給58戶村民用于建房,其行為違犯了法律規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破壞土地資源刑事案件具體運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一條規定:“以牟利為目的,違反土地管理法規,非法轉讓、倒賣土地使用權,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屬于非法轉讓、倒賣土地使用權‘情節嚴重,依照刑法第二百二十八條的規定,以非法轉讓、倒買土地使用權罪定罪處罰:(一)非法轉讓、倒賣基本農田五畝以上的。……”趙某某非法轉讓本村12.8畝耕地(其中基本農田8.1畝),恰恰符合上述解釋的范圍。
趙某某非法轉讓土地使用權案雖已判決生效,但也給我們留下可供思考的問題。
一是依法進行土地交易不允許暗箱操作,決不能靠土地吃土地。一些單位和個人利用土地管理上的漏洞,違法違規從事土地買賣交易,出讓和轉讓土地,從中牟取利益。有的干部利用職務上的便利隱性轉移土地使用權,將劃撥土地作為經營性土地出讓,同時,申請減免各種稅費,政府本應得到的土地出讓收益而無法得到。土地使用權出讓中的違法違規問題所帶來的后果十分嚴重:一方面,土地資源流失,國家利益受損。一些單位和個人通過各種非法手段得到國有或集體所有的土地,無視法律規定轉手倒賣,有的非法高價轉讓獲取暴利,有的屯積土地,待價暴漲,有的低層次開發浪費土地資源,使本來就稀缺的土地資源變得更加緊張。另一方面,土地使用權出讓時,有的人利用職權,不通過職能部門審批,暗箱操作,自行處理,致使該收歸政府的土地出讓資費流入了少數單位和個人手中。
二是嚴格管理土地資產,依法進行土地使用權出讓、轉讓。前些年,由于土地資產管理混亂,引發了隨意性評估、超面積頒證、土地限界不清等權屬問題,使土地糾紛日益增多。尤其是一些農村村組土地、企業國有土地轉讓、出讓違規操作,直接損害了村民和群眾的利益,群眾反映強烈,甚至造成群體上訪事件。此類案件是當前影響社會穩定的一個重要因素。這些問題的產生,直接損害黨和政府的形象,破壞黨群關系。要從根本上解決土地使用權出讓、轉讓中的違紀違法問題,必須按照政策、法律、法規強化監督、杜絕領導干部以權炒地,以地謀私。對在土地市場交易中非法出讓、轉讓土地使用權以牟取暴利等的行為,要依紀依法嚴懲,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