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紅靜
摘 要:高等醫學院校承擔培養醫學人才的重任,必須建立適應本校辦學方向和培養專業人才特點的財務管理和運行機制,創新財務管理的模式,為醫學教育健康發展創造條件。
關鍵詞:醫學院校 財務管理 機制創新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09)08-101-02
高等醫學院校是培養醫學人才的重要基地,伴隨改革開放30年,醫學院校培養的大學生數量劇增,為全國各地培養醫學人才作出了重大貢獻。同時醫學院校不斷擴大建設,增加試驗設備,增加學生宿舍和校舍建設,資金規模日趨擴大,在地方政府財力有限的情況下,政府財政撥款日趨緊縮,高校辦學資金來源已不能單一地依賴于政府撥款,必須開拓多元化籌金渠道,這就必然要求高等醫學院校的財務管理,要創建適應新形勢的市場經濟的運轉機制,為推進高等醫學院校發展創建基礎條件。
一、高等醫學院校財務管理機制創新的必要性
高等醫學院校財務管理部門,掌握著本部門運轉的經濟命脈。而當前財務機制落后,財務管理方法單一,財務管理人員觀念和業務素質,與知識經濟時代會計電算化的現代管理核算手段要求不相適應,因而,創新高等醫學院校財務管理機制十分必要。
1.創新高等醫學院校財務管理機制,有利于應對金融危機對辦學的挑戰。隨著市場經濟和知識經濟的快速發展,加之經濟全球化條件下發達國家金融危機的影響,各國普遍出現金融動蕩,我國也相繼出現企業經濟下滑,上繳國家利稅減少,地方政府財政緊縮,對高等醫學院校財政預算撥款相對減少或增幅停滯,而辦學要持續發展,是對高等醫學院校財務管理的巨大挑戰和考驗。因而,必須從舊的財務管理模式中擺脫出來,轉變單純依靠政府投資辦學的“等、靠、要”的觀念,要開拓多元化籌資渠道,應對金融危機波動的影響,創建資金來源的多向途徑十分必要,必須創新高等醫學院校財務管理機制,為培養醫學人才創造條件。
2.創新高等醫學院校財務管理機制,有利于建立科學系統的校內財務管理模式,提高財務管理水平,增強財務管理能力。原來舊的財務管理機制比較僵化,因為長期的計劃經濟體制,國家和地方政府硬性規定招生數量、專業設置、就業去向,醫學院校只是嚴格循序漸進地執行,缺乏聯系地方和本院校實際制定發展規劃,缺乏辦學特色和創新意識,財務管理模式始終如一。這種狀況已不能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競爭的要求,因而要創新適應市場經濟需求的財務管理機制和管理模式,實現財務管理科學化并具有靈活性,才能有利于高等醫學院校有效運轉。
3.創新高等醫學院校財務管理機制,有利于全面提高財務管理人員素質。經濟全球化和知識經濟時代,信息網絡技術飛速發展并廣泛應用,財務管理手段不斷更新,財務管理人員的技術水平和知識結構及素質必須全面提高。隨著財務管理機制的不斷創新,必須創造培養和提高財務管理人員現代化業務素質的條件,嚴格把握財務人員準入門檻,財務管理人員要對專業學歷、財務管理技術水平、財務計算機軟硬件應用能力等有全方位的掌握、應用自如并主動設計和更新,只有具備較高專業技術能力,才能促進財務管理模式不斷創新。
4.創新高等醫學院校財務管理機制,有利于增強財務風險防范、監控及排解能力。醫學院校財務管理比較繁雜,所涉及的學科專業、項目設備、實驗室設備、基本設施等與學科發展相關的各方面建設,需投入資金、借貸款等項目繁雜,而且每項經費支出都受到市場競爭和本單位實際能力的影響。要使資金運轉有序、管理科學、依法行事,必須創新財務管理機制,防止資金使用、借貸等運行中各種風險的影響及社會不良傾向的滲透和干擾,創建有效的財務管理監控機制,有利于增強財務風險防范、監控及排解能力,及時調解資金運轉中的問題,使學院持續穩定發展。
二、高等醫學院校財務管理機制尚未完善的問題
1.缺乏科學的預算和編制機制,對學校發展造成不良影響。由于近些年高校發展規模不斷擴展,遠遠超過高校自身所能承受的能力,地方政府把教育投資限制在一定范圍內,許多高校普遍高額舉債維持生計。由于高等醫學院校盲目搶占人才培養市場,不斷擴大建設規模,大肆擠占購買周邊城區或鄉鎮土地,增加樓房建設,盲目添置實驗設備、購置進口現代化儀器,重復增加基建項目,財務支出年年攀升,無力償還債務和貸款利息,財務風險日趨加大。由于長期負債,造成必要的教學、科研經費緊縮,教師的提高培訓及學科發展受限。還影響教職工切身利益和情緒,使人才流失日益嚴重。因而必須建立科學、長遠、合理的預算編制機制,對近期、長期發展規模、速度、項目作出科學預算,減輕長期大額債務造成的財務風險。
2.缺乏對學校二級學院校財務運轉管理和監督機制。由于學校規模擴大,專業設置增加,招生人數增多,為了辦學運轉順暢,普遍實行二級學院獨立核算的財務管理方式,這種財務權限分散的管理,有利于各二級學院有的放矢的規劃和支配管轄氛圍內資金,有利于厲行節約,精打細算,多出成果。但在實際資金運行中,各二級學院出現花錢攀比,盲目采購,唯恐年終結余學校收回,突出支出,積極參加各種會議、名目繁多的調研考察、舉辦校際交往、頻繁的接待與回訪等,預算外支出遠遠超過預算內撥款,造成資金運轉更加步履維艱。因而,必須創建對二級學院財務管理監督機制,在對學校整體宏觀財務管理預算和監督下,對二級學院微觀財務運轉要建立監管規章細則及監管懲治措施,嚴防二級學院資金混亂,導致學校財務風險加劇狀況的蔓延。
3.缺乏財務分析預警機制。財務分析預警機制,是指依據本單位會計報表數據,運用財務分析方法,對單位財經狀況及各指標進行分析和評價,為管理者提供預警信息,以此對財務運轉作出修正防范和必要的重新規劃及決策。高等醫學院與企業不同,企業是以盈利為目標,以市場價值規律為軸心,對產品的產供銷嚴格核算,對經營方向依據市場經濟機制進行調整,其目的是為獲取高額利潤。而高校財務運行不是為獲取最大贏利,而是力求科學合理掌控培養人才的經濟數據,使教育經費得到合理運用和支配。但目前,許多醫學院校出現互相攀比,建立邊緣新專業、進口高級先進儀器設備,由于有些醫務人員得不到及時深造,使一些設備、儀器長期閑置,造成貶值和自然損耗。因缺乏及時有效的財務預警機制,造成資產嚴重損失浪費;再者創建的一些邊緣專業,培養出來的學生,無市場需求又造成人才浪費。因而,必須創建財務分析運轉預警機制,為管理者及時提供財經數據和信息,以便使不當財經狀況得到及時有效糾正。
三、高等醫學院校財務管理機制創新的途徑
高等醫學院校,在培養人才發展教育的過程中,必須建立適應本地方和學校自身情況的辦學方向和培養專業人才特點的財務管理和運行機制,創新財務管理的模式,才能為醫學教育順利發展提供保障條件。
1.創建多元化資金籌措渠道,增加預算外資金投入。高等醫學院校必須充分尋求資金籌措渠道,彌補國家財政拔款的不足,為教學正常運轉、持續發展創造條件。拓寬籌資路徑的主要途徑是建立校友聯誼會,聯絡各界人士對學校建設給予資助,以校友聯誼會的形式,建立長期友好往來,聚集同仁集資捐款,有利于補充辦學資金短缺困難。創建獻愛心服務活動中心,動員社會各界人士為醫學事業發展獻愛心,動員社會力量開展社會服務。同時要盤活閑置固定資產,對空閑教室、儀器設備及場地要合理出租有效利用,為兄弟單位提供人才、資源交流與合作等。有利于增加預算外資金收入,解決資金難的問題,為學校正常運轉提供輔助條件。
2.創新財務管理中的全面預算編制機制。高等院校在發展性質上屬于事業單位,在財務管理上,習慣于計劃經濟時期的依賴國家撥款方式,在財務管理中,重視領導業績,輕視了經濟效益;重形象工程,輕規劃與核算;在編制財務預算方面比較簡單,很難把財務運轉各項指標全面反映出來,因而必須創新財務管理中的全面預算編制機制。主要是編制預算計劃:對學校資金運行總體規劃作出詳細部署;預算分解計劃:對學校各二級學院應承擔的經費做出合理分配,做到責權利相結合;預算執行計劃:對預算分配后使用情況作出控制規劃,減少資金浪費;財務運轉負債計劃:對學校發展建設作出科學決策后,對負債和償還能力作出科學預測,合理規范負債率,降低盲目發展、持續高額負債、償還舉步維艱對國家、學校、教職工造成不良影響的風險;資金籌集計劃:確定預算外籌資數額,要積極拓寬籌資渠道;人力資本報酬計劃:對工資、獎金、獎勵等作出科學合理的預算,實現多勞多得,鼓勵教職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只有創新全面預算機制,建立健全財務預算系統,才能使學校資金、資源得到合理利用,促進醫學教育事業可持續發展。
3.創新財務分析控制機制。財務分析,是預算編制的前提,只有財務對學校資金收支盈虧情況作出詳細分析后,才能為預算編制提供科學數據依據,通過財務分析,使管理者掌握經濟運轉情況,債務償還能力和財務風險情況,才能對資金應用中的投向、還貸借貸比例、固定資產購置、基礎建設等,如何定位作出量力而行的決策,避免盲目購置和重復建設。
財務控制,是指依據財務計劃目標,對財務運行中的偏差失損控造成不良后果,作出必要控制和糾正。財務計劃的執行主要依靠財務控制。高校財務控制,主要是對學校教師規模,各項費用支出水平、比例確定可行的方向,必須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不斷創新。創建預先控制機制,在預算尚未執行之前,對各項財務指標進行控制,對不該報批的預算要修正和撤銷,維護財務預算的可行性,為了促進高校財務運轉的暢通必須創新財務分析控制機制,為財務預算、決策和執行提供可靠保障。
4.創新財務預測與監督機制。財務預測與監督,是在財務運行中發現問題、扭轉不良傾向的重要手段。財務預測,是依據財務執行數據資料,對財務活動中的資金增減、投入項目、收支盈虧情況、發展趨勢等作出科學的預測,為編制中長期預算計劃,掌握資金投入流向、資金分配等提供準確依據。對財務預測中反映出的情況,必須加強監督治理,把問題解決在萌芽中,對已出現的問題及時解決;對已造成不良后果的財務問題要嚴格監管整治,挽回損失。因而在財務運行中,必須創新財務預測與監督機制,建立科學合理及時可行的財務預測與監管模式,為財務健康有序運行提供條件。
5.創新財會人員培養機制。在當今知識經濟時代,網絡文化日趨普及,財務管理中電算化、網絡已運用于各項管理中,但財務管理人員計算機能力、財務電算化水平有待于不斷提高。要建立高校財會人員培訓機制,提高思想和業務素質,提高電算化操作水平,鼓勵學習和職稱提升,創造培訓提高條件,使廣大財會人才能夠掌握和運用現代化手段,對財務預算的編制,對經營核算、預警監控等能作出及時準確的反映,并且對高校財務工作要依法行事,嚴格執行國家財經制度,財政法律法規,能按經濟規律辦事。通過創新財會人員培養機制,為高等醫學院校財務管理的發展和創新提供人才保障。
總之,“高校制定的經濟政策應以人為本、寬嚴適度,要顧及學校、部門、個人三者利益關系,既要保證學校財力的增長,也要照顧部門和個人的合理利益。”①這樣才能實現高等醫學院校財務管理機制的創新,為高等醫學教育事業的持續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
注釋:
①李彩霞.淺議高校內部經濟政策的制定原則及效果評價.經濟師,2008(5)
(作者單位:齊齊哈爾醫學院財務處 黑龍江齊齊哈爾 161000)(責編: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