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嬝嬝
摘 要:銀行業是風險行業,建立信貸風險預警機制,對規范信貸管理,控制信貸風險具有重大意義。文章在對當前銀行業信貸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進行分析的基礎上,論述了建立信貸風險預警機制的若干問題。
關鍵詞:風險識別 動態監測 風險預警
中圖分類號:F83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09)08-183-01
一、當前信貸管理的薄弱環節
制度意識強于防風險意識。當前部份銀行管理只注重制度上的硬性規范,還沒有在思想上真正認識到信貸新規則的根本目的與意義,將大部分精力集中到如何躲過“高壓線”,怎樣才能不被“處理”,將心思用在鉆政策的空子、打政策“擦邊球”上,而不是用在真正規避信貸風險、提高信貸資產質量之上。
信貸新規則沒有全部落到實處。有的經營支行受傳統信貸操作習慣的影響,將貸款發放重點放在審批階段,調查不實、審查不嚴,也存在越權、變相越權辦貸以及逆程序操作的問題。
貸后管理薄弱。在信貸管理工作中,將大部份的精力放在了貸前,小部份精力放在了貸后。沒有認識到,貸款發放出去,只是完成了信貸管理全過程的小部份,重點應放在貸后的管理與維護。部分銀行貸后管理與貸前管理缺乏相互配合與監督;貸后管理人手少,工作量大;貸后管理沒有全部到位;有的信貸人員風險分析能力、預警能力不高,不能有效地控制、化解風險。
信貸管理責任不明確、不嚴格。信貸新規則是信貸管理制度的進步,但是仍存在責任不明確的問題,比如信貸第一責任人問題、審貸委員會的責任問題都沒有明確。在實際工作中也存在責任追究不嚴格、走過場應付上級行等問題。
二、信貸風險預警工作的內涵和預警工作的基礎
風險的預警主要是識別風險點和計量風險度。首先要有識別風險的意識和識別風險的能力;其次,針對發現的風險點進行量化分析,根據測量的風險程度,采取相應的控制措施。風險預警應采取動態風險審核,在信貸工作的全過程(貸前、貸中、貸后)判斷風險變化趨勢。
1.建立貸前調查制度。貸前調查是“三查”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是防范信貸風險的第一道屏障,實質上就是測算企業的承受負債能力。貸前調查的質量直接關系到信貸資產的質量。信貸人員在對貸款企業進行調查時,應深入到企業內部,要對貸款對象的生產、經營、管理等方面進行全面調查分析,客觀地分析借款企業的經營現狀和發展趨勢、資產及資金結構、盈利現狀及潛力,這是銀行授信的基礎調查工作。所謂授信,就是根據客戶資產負債等綜合情況,合理核定客戶在一定的期限內和一定條件下銀行的貸款額度。授信是銀行控制風險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工作前提,一般從客戶創造現金的能力和自有資本抵御風險的能力兩個方面去分析和測算客戶合理的負債規模,將銀行的融資規模和企業合理負債規模綜合考慮,確定銀行的貸款總水平。
2.建立審貸分離制度。在搞好貸前調查的基礎上,“貸款發放審批權”由信貸管理部門和風險管理部門共同執行。信貸管理部門的主要職責是按信貸政策審查貸款業務風險點,負責對貸款進行審批,同時要負責對貸款風險變化的日常監測。風險管理部門參與信貸管理部門的貸款審批,享有對貸款審批發放一票否決的權利。從工作范疇看,銀行業務部門客戶經理直接與客戶接觸,進行調查、訪談、核實及定量定性的分析判斷;信貸審查人員和風險管理人員評價客戶的信用等級和償債能力,審核是否符合貸款條件,只對材料不對客戶,體現了審貸分離的制度。
3.實行稽核監督和風險管理雙道檢查,建立有力的貸后檢查制約制度。為避免弄虛作假,需要建立以監督檢查、責任追究為主要內容的風險稽核制約機制,這樣才符合內控操作相互制約的原則。對于信貸人員貸后情況的檢查,要發揮稽核監督和風險管理專業部門的作用,加強信貸非現場稽核和抽樣現場稽核檢查。風險稽核檢查必須具有獨立性、權威性,為提高稽核質量和效果,必要時可以借助社會的稽核力量進行獨立稽核。
三、搞好銀行投向風險和企業經營風險的預警工作
1.成立風險管理委員會,履行銀行信貸風險預警職能。風險管理委員會研究國家政策和央行的貨幣信貸政策,保證信貸資金投向符合產業信貸政策要求和資金安全要求。實踐表明,銀行之所以會出現較大的貸款失誤,一個很主要的原因是缺乏有效自我風險控制機制。風險管理委員會的主要職責應是選擇對國家、對銀行有影響的行業,建立可靠的信貸風險信息系統。按照信貸資金的運動規律,設計和審議一定時期內銀行的信貸經營管理構架及信貸政策,審議重點行業、重點產品的風險程度及信貸指導意見、信貸新產品開發方案及操作規則。
2.建立企業經營風險預警機制。信貸風險實質上是客戶財務風險。因此銀行的信貸風險預警就是研究如何把企業財務指標轉化成銀行貸款風險程度的指標,應把對客戶財務風險識別和預警作為貸前發放和貸后管理的一個重要環節。隨著市場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對企業經營風險預警研究已成為信貸風險管理必須面對的重要課題。結合對企業的授信控制,重點要分析企業的現金流量和盈利能力。
(1)以企業現金流量為中心,設置測算企業還款能力。運用現金流量分析企業償債能力,是目前銀行信貸風險分析的一個重要環節。企業償還貸款不僅要有償還意愿,更重要的是要有償還能力,即要有足夠的現金。因此,對企業的現金流量分析實質是對貸款運行質量的深層次分析。對于企業而言,生產經營活動中的現金流量是歸還貸款能力的重要標志。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現金流量情況有兩種:①生產經營現金凈流入量為正值,該企業現金流入在保障企業持續經營之后有剩余可支配現金,該現金可用于投資擴大生產規模,也可用于償還貸款。若經營活動現金凈流量+投資活動現金流入量大于短期借款和一年內到期的長期借款,說明項目貸款第一還款來源充足。②若借款人經營活動現金流入量小于短期借款總額,則說明借款人短期借款第一還款來源不足,必須依賴第二還款和第三還款來源才能償還到期債務。
(2)加強企業的經濟效益分析,觀察企業的發展趨勢和發展后勁。商業銀行作為企業的債權人,最關心的是借給企業的款項能否按期足額收回本息,而企業效益的高低則直接影響企業的償還能力。企業盈利能力是決定貸款安全性的根本。
對企業盈利能力的分析,首先要在企業效益真實性的基礎上,正確評價企業的經營效益,重點應從以下幾個方面核實:是否正確反映了企業即期的經營收入;檢查企業是否建立備抵帳戶,是否及時沖銷壞賬;分析企業相關費用攤銷的合理性,是否及時攤銷相關費用。在核實企業盈利實際水平的基礎上,設置以下指標測算體系:①總資產報酬率。資產報酬率高說明該企業的經營水平高,贏利空間大,產品有競爭力。②財務杠桿指標。合理控制負債,使資產負債率適度。③資產利用率。如果企業資產利用率在行業中是領先的,說明該企業的內部管理水平高,經營能力強。
(3)綜合分析管理層和企業經營管理狀態。首先是管理層狀況預警。對于現代企業經營而言,一個能適應市場經濟發展需求、懂經營、善管理的領導班子至關重要,特別是法定代表人的素質。從日常生活看人品素質;從決策能力看經營素質;從部門領導和全體員工的精神風貌和工作狀態看企業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其次是企業經營管理狀況預警。企業生產經營管理體系是否健全,管理方式、手段、方法是否科學、先進,直接反映出企業管理水平的高低,影響企業的經營效益好壞和發展前景。這就要求銀行對企業生產經營管理進行定期或不定期調查了解,收集、整理各方面資料數據,進行縱橫對比,發現異常信號及早采取預防措施或及時調整貸款策略。
(作者單位:華夏銀行溫州開發區支行 浙江溫州 325000)
(責編:鄭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