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聯網企業高速發展的同時,商業模式的探索、資本市場的壓力以及行業監管的風險始終如影隨行
中國的互聯網經過十年的發展,已成長為擁有超過3億網民和高于全球互聯網普及率水平的巨大產業。過去的十年,從這里誕生了無數的千萬富翁和市值過億的上市公司。新浪、搜狐、網易、百度、阿里巴巴、騰訊,這些行業中的明星企業,在喧囂的互聯網泡沫中起步,經過不斷摸索,業已成為行業的標桿性企業。
新聞超市、免費郵箱、即時通訊、網絡游戲、社區、搜索、電子商務……所有這些技術與商業模式的創新,不但極大地改變了普通人的生活方式,而且見證了知識經濟時代,技術與管理如何創造財富。
然而企業運營如逆水行舟,在這些互聯網企業高速發展的同時,商業模式的探索、資本市場的壓力以及行業監管的風險始終如影隨形。
商業模式的探索
在所有企業的發展過程中,商業模式的確立是至關重要的,在互聯網行業尤其如此。例如最初以出售給各地電信部門免費郵件軟件起家的網易,其免費個人主頁、社區和免費郵箱是其網站建設的三板斧。當Yahoo引領的門戶熱潮席卷中國,網易也開始轉型成為門戶網站,并于2000年6月30日,在美國納斯達克股票交易所正式掛牌交易,與新浪、搜狐并立門戶網站三極。然而納斯達克從5000點一路狂瀉到1500點,轉成門戶的網易并沒有賺錢。一系列的內外交困,使網易遭遇納斯達克停牌,《華爾街日報》如此評論,“總部設在北京的互聯網門戶網站網易似乎走到了盡頭”。
《互聯網周刊》主編姜奇平認為,丁磊和蘋果的喬布斯非常像,他們都是通過一個又一個新的產品來維持企業的運轉。依靠無線增值業務的強大盈利能力,網易度過了互聯網泡沫破滅的寒冬;而當2004年SP業務已經完全控制在移動運營商手中時,網易又選擇了撤退。幾乎同時,網易進軍網游——通過收購國內第一個開放式的圖形MUD引擎公司,開發了《大話西游》系列,以此獲得玩家的真金白銀,與代理韓國、美國游戲不同,網易擁有全部的知識產權。
對于商業模式的摸索,同樣能說明問題的還有搜狐。張朝陽曾表示,“如果不犯錯誤,搜狐現已獨霸江湖”。這些錯誤包括:過于聽信投資人和華爾街的指揮棒,太看重短期盈利產品,忽視技術創新所產生的新機會,而沒有在許多方面進行長期的培育,比如沒有抓住搜索和即時通訊的機會。事實是,搜狐通過對校友錄、焦點房地產網、圖行天下等的收購和對號稱中國最大的網絡游戲信息和社區網站17173的并購,加上自主技術開發的中文搜索引擎搜狗等,形成的搜狐門戶矩陣,雖然聚攏了人氣,但盈利模式乏善可陳。2007年,搜狐推出號稱WEB3.0的綜合整合平臺,門戶網站的競爭由此進入白熱化。
被搜狐忽略的搜索引擎和即時通訊,最終成就了百度和騰訊。搜索引擎因為能夠讓用戶比通過傳統方式更迅速找到更多信息、產品和服務,幾乎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百度“創造性”本土化的贊助商鏈接競價排名模式導致了其快速增長,也是因為這一模式,百度備受質疑。尤其是“三聚氰胺”事件,使百度深陷道德危機。如何在品牌價值和商業利益之間尋找到恰當的平衡點,成為百度最重要的問題。
雖然騰訊的成長史也曾被質疑為“模仿史”,但這并不妨礙騰訊成為目前并列的四大門戶網站之一。都是模仿ICQ,憑借合理的界面設計和簡單的用戶操作,2000年騰訊的QQ基本占領了中國在線即時通訊90%以上的市場。目前騰訊三大收入來源中,依靠游戲拉動的互聯網增值業務增長基本見頂,移動及電信增值服務前景不明,網絡廣告收入增速放緩。雖然騰訊擁有巨大的網絡流量,但目前中國網絡廣告市場并不是根據流量來銷售,主要影響因素是品牌形象。這方面,騰訊與新浪、搜狐存在著現實的差距。
搜狐也抓住了一些機會,比如成為奧運會歷史上第一家互聯網贊助商,這不僅極大地提升了搜狐的品牌影響力,而且有助于確立搜狐奧運之后的內容優勢。奧運戰略的成功使得搜狐用戶總數大幅增長,而多媒體平臺的日趨流行使搜狐能繼續從傳統媒體手中奪取更多的廣告預算,吸引更多的電視廣告商轉投搜狐。
2009年4月2日,搜狐旗下的暢游公司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使搜狐成為首個同時擁有門戶和網游兩個美國上市公司的中國網站。游戲業務分拆上市將使搜狐媒體業務的核心地位更加突出,我們已經看到,搜狐正著力塑造其媒體平臺的形象。
作為中國互聯網業最具有國際知名度和影響力的人物之一,馬云所創辦的阿里巴巴集團是互聯網的另一個傳奇。阿里巴巴在中國和全球的B2B市場已處于領導地位,每年超過10億的銷售收入,是阿里集團的現金流;2003年成立的支付寶,創造性地解決了網上買家與賣家的信任關系問題,并于近日宣稱注冊會員已突破2億。據易觀國際近期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09年第一季度中國第三方互聯網支付市場規模達到1039.6億元,支付寶占到超過60%的份額——雖然目前還沒有盈利。
資本市場的壓力
爭相沖刺納斯達克之后,上市后的中國互聯網企業時刻面對來自資本市場的壓力。商業模式與資本市場回報成為一個硬幣的兩面。丁磊曾反思過自己當年的年輕氣盛:“沒有找到好的商業模式就爭著去美國上市”,還說出了那句著名的“裸奔”名言。張朝陽對于曾經的經歷也坦言,2002年之前的搜狐一直在緊跟著華爾街的指揮來做事,每個季度都在為應付財報數字而發愁。百度自上市之日起,就進入了華爾街的增長軌道,并且需要證明自己在中國做得比其他對手更好,包括華爾街的最愛——谷歌。當谷歌以近乎瘋狂的速度實現業績增長時,百度只有拿出更快的增長速度才能獲得華爾街的承認。
業績的增長速度成為互聯網企業的達摩克利斯之劍。百度在中國搜索引擎市場占據了高于谷歌份額的原因在于,百度中文搜索比以前的谷歌表現更優異;另一個原因是百度將贊助商鏈接的競價排名與用戶的正常搜索結果混排產生的效應。混排的確有利于擴大廣告的效果,但代價是損害了自然搜索的內容和品牌。然而對于增長速度的追求,在百度幾乎已經成為一種慣性,沒有高的增長,也就沒有高的股價。
與創始人自始至終能夠把控企業的網易和搜狐不同,新浪十年來的發展可謂“城頭變換大王旗”。2001年新浪創始人王志東被董事會集體解職,在互聯網世界曾引起巨大震蕩。經過多輪王旗變更,華爾街的投資基金已在新浪股東中漸成主導。新浪管理層的頻繁更替和投資者過于分散的股權結構,使新浪不得不關注財務報表與短期業績,機構投資者的支持是管理層能夠操控局面的權力基礎,CEO首先要滿足的是機構投資者希望每個季度都看到好報表的愿望,在此基礎上,才能談發展。
行業監管的風險
事實上,2000年之前,中國的互聯網幾乎處于“零監管”狀態,但當新浪等門戶網站影響力與日俱增,互聯網逐漸被納入政府監管體系,這一階段的監管主要是為了“掃黃打非”、打擊盜版和加強新聞監管。信產部對于SP的整治,成為引發SP企業生存危機的導火索,SP公司大規模倒閉,一些以短信為主要收入來源的網站大受影響,當然行業的不規范做法得到了糾正。
2006年起,視頻網站如雨后春筍般出現。10月谷歌收購YouTube以來,很多人都預言互聯網即將進入視頻時代。2008年1月31日起實施的《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管理規定》要求:從事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的,必須是國有獨資或國有控股單位。視頻網站不得允許個人上傳時政類視聽新聞節目。
這些監管政策不僅對互聯網公司允許提供的內容和服務做出了限制,更重要的是對資本的自由進入形成了約束。比如在視頻網站的商業模式尚不清楚的情況下,政策風險的加大,使風險投資的進入更加謹慎。可以說,這一監管政策的執行成效,不僅決定了中國新興視頻網站的命運,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中國互聯網產業的走向。
此外,在剛出爐的《2009年國際盜版報告》中,美國國會直接點名中國最大的搜索引擎百度,稱“百度要為中國大量存在的非法下載音樂負責,而百度卻以此獲得廣告收益”。版權問題,對中國互聯網公司是一個巨大的困惑,而知識產權在經濟危機時期受到更大的關注,當下中國政府已經致力于解決這一問題,并努力創造有效競爭的行業環境。很顯然百度已面臨嚴峻的考驗。
互聯網的未來
隨著3G時代的到來,新的移動技術將帶來下一場信息革命。雖然現在電腦對于個人信息存儲和處理占據主導地位,但未來數據處理和存儲可能都會被整合到網絡上。未來很可能成為一個“永遠在線”的世界。比如用戶可以隨時隨地通過計算機與網絡連接,在線臨時租用軟件。
向中小企業提供在線軟件服務(SAAS模式即 Software as a Service)是阿里軟件成立之初的目的之一。在永遠在線的世界,Work at Alibaba,為中小企業客戶提供客戶管理、庫存管理、財務管理,這也是阿里巴巴集團戰略的重要部分。新浪似乎已經確定了未來的戰略:堅持核心業務——門戶廣告業務,合并分眾即充分說明了這一點。
評價互聯網最強大的標準是用戶規模。互聯網的本質,是通過不斷的技術創新形成一個開放、共享的消費平臺。雖然目前中國還沒有真正強大的互聯網公司,但在中國互聯網人口超過3億以后,在技術創新的情況下,如果擁有核心價值觀和超越賺錢的使命感,中國會誕生世界級的互聯網公司。
(作者為世紀縱橫(北京)管理咨詢有限公司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