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現代的業績絕不是“撞大運”撞上的,而是實施戰略調整之后的結果

全球金融危機給汽車工業帶來重創,中國市場卻一枝獨秀。
進入2009年,北京現代汽車的銷售成績全線飄紅,似乎沒有受到金融危機的任何影響。據統計,北京現代1月份的銷量突破3.5萬輛,刷新了建廠以來單月銷售的最高紀錄,迎來了牛年開門紅。
據北京現代最新數據,在4月份突破5萬銷量之后,5月銷量再創新高,達到50487輛,也使得北京現代在2009年的總體銷量突破20萬,達到209778輛,同比增長61%,參照年初制定的36萬輛的全年銷售目標,北京現代僅用5個月時間,便提前完成了全年銷售目標的55%。
其中5月份,“悅動+伊蘭特”這對中級車黃金組合突破4萬輛,位列入門級家轎市場第一陣營,成為新一代國民車。
“雅紳特、途勝、領翔等車型在近幾個月有著不錯的表現。”北京現代汽車總經理盧載萬告訴《中國新時代》。
在全球經濟危機進入實質階段的2009年,很多汽車巨頭市場需求極速下滑,減產、裁員、減薪的現象也屢見不鮮。在這一關頭,北京現代在實實在在的市場業績帶動下,不僅沒有裁員、停產,而且還擴大產能,增加招聘員工。
目前北京現代人事部門已經開始著手招聘工作,部分實習生已經進入崗前培訓,200名員工經過培訓后將輸送到二工廠和發動機廠。
“去年下半年,因為金融危機的波及,很多企業為了減輕庫存壓力,削減了生產量,而北京現代并沒有這樣做。現在,當需求突然增大的時候,很多廠家措手不及,但是北京現代很快適應了。”盧載萬說。
北京現代品牌戰略科部長鄭明采對下半年汽車市場整體走勢持樂觀態度,但隨著傳統銷售淡季的來臨以及消費者關注的轉移,仍然面臨一定的考驗。“下半年車市,購置稅減半的政策效應將持續釋放,同時汽車下鄉、以舊換新政策的出臺,對車市也會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
產品線布局
縱觀北京現代1-4月份的銷售成績,基本上每月都保持著70%左右的同比增長率,在這些數字的背后,是北京現代從中高級車型到緊湊級車型,清晰且完備的產品線布局。
這其中,當屬“悅動+伊蘭特”的中級車黃金組合表現最為搶眼。“悅伊”組合自2008年底在中級車市場逐漸發力,其成功的組合拳力量一直延續至今,兩款車型互相配合且合理的市場及價格定位,全面滿足了中級車市場中消費者對車型的各項需求。
悅動的成功源于其技術的先進性和本土化策略。其設計充分考慮了中級車的發展趨勢和中國消費者需求特點,在外形、燃油經濟性、駕乘舒適性、車型尺寸等方面都盡最大限度地貼近中國家庭消費的要求。
悅動上市后,北京現代采用差異化戰略,拉開市場空間,進行市場定位的重新匹配。實踐證明,這一策略取得了成功。
而在4月,緊湊型車型雅紳特也創出佳績,單月銷量竄升至5,077輛,同比增長接近200%。“全球戰略眼光來看,小型車一直可以視為世界汽車行業發展的主流,各汽車廠家都分別加大了在小型車投放上的力度,用更具競爭力的價格、更高的品質,搶占市場份額。”盧載萬表示,北京現代考慮到在全球能源供應日趨緊張的背景下,中國作為節能環保責任的承擔者,巨大市場帶來的聚合效應必然將促進小排量車的發展,所以在今后將會考慮加快針對小排量車型的研發和投入。
而途勝作為一款經典SUV緊隨其后,銷量到4,050輛。使北京現代在領軍中級車天下的同時,更在各細分市場百花齊放,產品競爭力體系得到全面提升。
去年是中國SUV市場取得長足發展的一年。在整體車市遭遇寒潮的時候,SUV卻逆勢增長,成為車市最大的亮點。顯然,SUV的這種逆勢增長,成為各大廠家競相推出新品的最大動力。而SUV的扎堆上市也更加劇了各個車型間的競爭——從5萬至100余萬,整個市場上SUV國產和進口車型已經多達110余款,市場競爭慘烈程度可想而知。
在這樣的競爭態勢下,北京現代途勝保持了強勁增長。2008年,途勝創下了全年銷量4萬余輛、月銷量近4000輛的好成績。上市三年以來,市場保有量已達12.3萬輛。
作為北京現代在SUV市場的旗艦車型,途勝可謂正當壯年。在市場征戰中征服各地消費者的同時,途勝也獲得了來自媒體和各大機構的青睞。在中國質量協會2008年度新車質量可靠性評測中,途勝榮獲SUV車型中質量可靠性最高的稱號。難怪中國消費者對途勝如此買單。而在國外,途勝也是贏得追捧無數。在2008年度美國女性最喜歡汽車評選中,途勝人氣直追甲殼蟲和CR-V,位居第三。
“隨著更多品牌SUV車型的上市,途勝在市場中還將面臨更多的挑戰。中小城市推廣新模式,更有望為途勝開辟嶄新的增長點。中國SUV市場占有率與海外汽車市場相比還不足,中國SUV市場的增長將是一個持續的過程。”盧載萬說。
在銷售渠道方面,2008年北京現代的經銷店已經達到420家,并設有特約維修店130家,以2S功能為主的衛星店60家。今年,北京現代的經銷店將在三、四級小城市全面鋪開,數量將從目前的420家,增至到500家,從而實現隨時隨處為消費者提供銷售、售后等服務目標。
“北京現代要更多地以客戶為中心,為消費者提供更多的便利性。”鄭明采表示,從08年開始,北京現代為提升客戶滿意度作了大量工作。例如在“真心伴全程”服務品牌的指導下,推出“5年10萬公里”的保修延長服務政策;組織消費者參觀北京現代二工廠,提高消費者對產品質量的信賴和認可;以及在平時不定期地舉辦免費檢測車況,并組織用戶課堂以及外出巡展、巡檢活動,進一步提高了品牌價值。
“調整年”策略
機遇總是會垂涎于有準備的人,北京現代似乎早已為此做好準備。
“今年公司制定的銷售目標是36萬輛。從目前的情況看,今年實現目標可能性很大。”鄭明采說。
“挑戰123”是北京現代銷售本部今年的口號,即行業內排名提升1位;銷量同比增長達到20%以上;月均銷量超過3萬輛。鄭明采說:“這是我們北京現代2009年的奮斗目標。”

是什么原因讓北京現代的銷售實現了驚人的增長?鄭明采表示,外部環境雖然重要,但是這些變化對大家來說都是一樣的,關鍵還要看自己準備得如何。他相信,北京現代當前所取得的業績絕不是“撞大運”撞上的,而是公司根據自身發展需要,從去年開始實施戰略調整等一系列動作累積下來的結果。
從去年開始,全球經濟形勢發生了巨大變化,今年已逐步傳遞到了中國市場。而北京現代實施戰略調整正是在2008年。北京現代從成立到2007年是他們所稱的“第一個五年”,這是一個迅速提高產業競爭力的階段——“我們將這五年定位在‘以生產為中心’”;從2008年到2012年,該公司進入到第二個五年計劃時期,其核心目標是提高市場競爭力。“這個階段,我們將以‘市場為中心’。”
其實,將企業戰略中心從生產轉向市場絕不是那么簡單。一方面是在企業地位確立上,北京現代從成立之初就曾保持相當長的“北京現代速度”,銷量和產能雙雙迅速攀升。目前公司已實現了50萬輛的生產能力,很多基礎工作已經基本告一段落,可以說北京現代在行業內的地位基本穩住了。盧載萬表示,今后產能還會有所提高,但增速將不再那么快,預計到2011年,公司的產能可以達到60萬輛。

2007年,為了解決產能瓶頸和車型缺乏的問題,北京現代提出了當年令人矚目的“調整年”的策略,進一步強調以市場為中心的理念。2008年之后,北京現代繼續了這一戰略,完全實施了從“生產”到“市場”的戰略轉向。
2009年是北京現代的“品牌年”,同時將品牌理念定義為“為消費者革新”,將全面提升客戶滿意度作為整體工作的重點。可以看出,北京現代已深刻領悟到客戶的認可與企業的品牌形象之間的重要關系,只有根植于中國市場,全心全意服務中國消費者,贏得客戶的滿意,才能真正打牢企業的品牌根基,取得長足發展。
北京現代常務副總經理李峰表示:“北京現代要想真正的提升企業品牌形象,必須要使產品在市場上達到一定程度的保有量,這個保有量數字如果能夠達到200萬以上的話,品牌形象在用戶的心目中自然會得到提升,所以不斷提高客戶的滿意度,不斷提高產品品質、持續提升企業品牌形象,才是我們現在工作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