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宏明
一直是Pixar的粉絲,也一直喜歡會講故事的電影,所以是一定要去看《飛屋環游記》的,所以8月4日就去了。好多人為這次《UP》沒有被譯成“總動員”而歡呼,其實沒啥好歡呼的,這個飛屋環游記和總動員根本就一個級別的。再說,壓根就沒有被翻譯成總動員的一點機會,氣球總動員?飛屋總動員?狗狗總動員???我想起去年和《WALL-E》DVD碟的發行方討論這個問題,費了幾十克口水,他說可能最后還是要叫“機器人總動員”,大家熟。
厚厚的3D眼鏡在一個小時候終于變成了折磨,而感觀上直到最后5分鐘才體會到一點小高潮,然后就悶悶的出來了。盡管很多人給出五星的評價,《UP》也確實是我喜歡的類型,我卻無法給出五星。
我認為只有在我萬分期待的情況下,依然能讓我驚喜或者感動的電影,才值五星。
好電影,最怕期待。期待真可怕,它可以讓好多好電影失去打動你的魔力,期待越迫切越細致越可怕。我在想,如果我只是在路邊躑躅,拐進影院,偶遇《UP》,會不會感動得一塌糊涂呢?所以,期待或者說希望,不見得總是個好東西。
8月份最感動我的電影是《當幸福來敲門》,當然,我是在自家看自己下載的高清版。盡管我們雜志去年就隆重推薦過,我也一直想看,但并不迫切。沒有漂亮的剪輯,沒有漂亮的配樂,也沒有美女,就一個現實的故事,感動到無以倫比,甚至覺得這一個晚上都很有價值。
本來這應該是兩部同樣好看的電影,為什么帶來了不同的感受?
第一個原因,可能是期待,對于Pixar,太期待了。第二個原因,可能是代價,為看場電影花費不少,會強化期待。第三個原因,可能是現實高于夢幻,現實的好故事,才會郁悶得讓你感同身受。而前兩個原因,都屬于觀影狀態的問題。
理想的看電影的狀態,應該就是隨心所欲,沒有拘束,沒有非好看不可的期待。所以有人說看電影是件很私人的事情,也是很有道理的。有人喜歡窩在沙發上,有人喜歡躺在床上,隨便擺什么POSE,抽煙喝酒撓癢癢,罵導演罵編劇罵演員,怎么爽怎么來,要是睡著了,醒了重看,不怪電影拍得不好。電影院除了貴,最缺乏的,就是絕對的自由。所以我理解為什么美國一張正版DVD的價格是一場電影的兩倍,我也理解為什么好萊塢電影都要公映半年后才出碟。
呂克貝松說,“在電影院看電影就像吻一個姑娘,回家看影碟充其量就是吻姑娘的照片。”雖然他拍了不少諸如《這個殺手不太冷》之類我喜歡的電影,但我不能不說這句話放在幾年前可能是對的,但放在如今,肯定是錯的。我要給他一個回復:在電影院看電影就像一群人一起吻一個姑娘,回家看影碟就是一個人吻一個姑娘。
在很多人觀念中,看大片到影院,理由是效果好,其實中高檔的次世代影院效果完勝電影院。輸給了家庭影院的電影院該怎么走呢?高檔電影院往3D發展(在家看3D目前只能玩玩),往IMAX發展(要遠超家用標配100寸才好),而普通的電影院呢,則應該是低票價,比如20元,服務家中沒有中高檔的次世代影院的人,還有不能再等半年看碟的時候。這個代價只要合理,多數影片我都會先搶鮮看電影,然后收碟慢慢在家自由玩味,誰真愿意等半年呢?然而中國的電影院偏不,又差又貴,簡直是房地產的孿生兄弟。
恭喜大家,入門級1080p投影機價格,今年內就將實現四位數,我們將在下期聚焦四位數的次世代狂歡。一人吻一個,那是完全可能滴,有錢的吻大美女,沒錢的吻入門級美女。DH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