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開輝
汪峰,我最喜歡的歌手之一,我一直認為,中國的這些音樂人、流行歌手們應該把他當成一面鏡子,當成榜樣,無論是做人,還是做音樂。
汪峰用流行音樂的元素詮釋著搖滾的內涵,表達著內心的真實感受;用搖滾音樂的批判精神指導著自己的創作,甚至是心靈的方向,因此他既得到了流行樂迷的稱贊,更得到了搖滾樂迷的認可。

真正的藝術家都有這樣一種心理,希望把自己內心里的想法和看法表達給別人,讓更多的人接受,他們或許并不會以此來衡量自己是否成功,但是他們絕對希望看到有更多的人接受自己的思想。而失敗的藝人為了這個目的不擇手段,最終失去自我,成為金錢的奴隸,或者成為老板的棋子,當然還有第三類人,他們只是小丑,并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那么我們更不知道他在做什么。
汪峰獲得成功并不是偶然,幼年學習古典音樂,并且接受了十多年的正規音樂教育,他知道什么是藝術,他懂得旋律背后應該包含什么,他的音樂充滿人文關懷,讓你聽過之后總會有片刻的沉寂思索,他是一個嚴肅的音樂人。
從鮑家街43號開始,汪峰的音樂中就存在一種想沖破現實的力量,并且把它作為自己音樂的精髓,雖然那時的他并不知道沖破之后要去向何方。鮑家街43號的兩張專輯中,我們已經能夠感受到汪峰在音樂上的野心,他不想只追求一種風格偏安一隅,而是想喚起人們對生活的反思,對生命的關愛,從后來的音樂中我們可以看出,汪峰的歌總是不會離開生命和生活,青春與愛情。
汪峰是一個感情細膩的人,他能夠隨時把握生活的細節,哪怕是轉瞬即逝的一些狀態,他把這些都記錄在音樂中。《晚安,北京》在描述了他當時的生活狀態之后,發出了一聲聲嘶吼,讓我們感受到那種內心的翻騰,最后又以一句“晚安,所有孤獨的人們”重新歸于平靜。
我們喜歡汪峰的音樂,一定是因為它和我們的生活產生了共鳴,哪怕只是某時、某處的一致;還一定是因為他唱出了你無法表達、無力表達,卻又很想宣泄的一種情感,這其實就是人文關懷。對汪峰來說,他需要擁有一顆平靜質樸的心,還要擁有過人的音樂造詣。幫助一個人可以是物質層面的,也可以是精神層面的,但前提是你要能夠駕馭你的靈魂。
汪峰是孤獨的,他的內心是孤獨的,甚至是自閉的,但幸運的是他能夠用音樂這種語言來表達這份孤獨,更幸運的是還有很多人和他一樣孤獨。汪峰注定不會成為超級大眾明星,不過在汪峰們的世界里,他就是明星,他就是指引。幾首曲子過后,你忽然覺得自己背負的壓力好像輕了一些,自己的困難好像少了一些,雖然生活還要繼續,但是你已經有了無窮的力量,如果生活已經降至谷底,那么每一個動作都將是進步。
從做事看做人應該是最準確的,人一生的軌跡就是由無數個事情組成。汪峰做人同樣是成功的。我試著在百度中搜索“汪峰 緋聞”,卻找不出一條花邊新聞,雖然找到了幾條關于汪峰作品有抄襲嫌疑的文章,不過經過認真對比之后,我還是認為那只是一種形式上的借鑒,或者說是耳濡目染之后的一種流露,因為整首歌曲仍然是表達了汪峰的真情實感。我們可以說“我愛你”,也可以說“I love you”,難道后者就是抄襲了英國人的東西嗎?和大陸某些歌手嗲聲嗲氣的唱歌相比,和某些人什么歌都拿來R& B化相比,誰才是真正的抄襲?
經過歲月的歷練,汪峰的音樂表達更加直白,也許直白真的比深奧更加高尚,也許將近不惑之年的他更加明白歲月的匆匆流逝,也許精神社會的動蕩更加讓他珍愛自己那顆自由的心。DH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