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亮
由即時通訊工具起家,基于QQ的龐大用戶群,分別向門戶、網游、搜索、網上交易等互聯網應用領域拓展,以實現高速擴張,騰訊開創了中國互聯網企業發展的全新模式
2008年11月11日,眾多的騰訊QQ網友紛紛通過在線點亮騰訊十年圖標的方式,來慶祝騰訊十歲的生日。與此同時,騰訊網還開展了“我的十年”故事征集活動,包括著名節目主持人魯豫、作家劉墉等人都撰文談了自己使用QQ的感受以及這十年來與QQ有關的故事。
此前一周,一向低調的騰訊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破天荒地接受了國內多家媒體長時間的聯合采訪。在采訪中,馬化騰表示,“解讀騰訊,實際上就是在解讀互聯網的中國簡史。騰訊的十年,正好是中國互聯網從無到有,從少數愛好者到全民應用飛速發展的十年。”
差點賣掉這只即將長肥的“企鵝”
馬化騰是中國最早的一批“網蟲”,在現在廣泛使用的因特網普及之前,馬化騰就已經在慧多網上體驗到了上網沖浪的樂趣。通過早期的互聯網,馬化騰結識了很多朋友,其中的一些人后來成了叱咤互聯網江湖的風云人物,例如網易的丁磊、金山的求伯君。馬化騰后來也承認,他是在丁磊等人的啟發下,開始了自己的創業之旅。
1998年11月,馬化騰與大學同學張志東等人一起創辦了騰訊公司,馬化騰為騰訊選擇的路徑是做即時通訊工具。騰訊成立不久,即時通訊工具QQ就誕生了。
不過這個后來風靡全國,并為騰訊公司創造出巨大財富的聊天工具,當時并沒有給騰訊帶來多大喜悅,因為當時國內有好幾家公司開發出了同類的軟件,但都沒有打開市場,用戶也不多,沒有人看好騰訊的QQ。
也許是不愿意看到自己開發的產品沒有市場,也許是研究了市場之后高明的營銷舉措,在1999年上半年的某一天,馬化騰忽然決定,將QQ軟件掛在網上,供網民們免費下載使用。
憑借其簡潔、實用的風格,青春以及游戲化的設計,免費下載的QQ首先是受到了大學生的青睞,很快在大學校園里風靡一時。然后QQ又以校園為中心,在白領人群中迅速傳播開來。
不過QQ注冊人數的大量增加,給騰訊帶來的不是利潤而是一段極為困難的經歷。用戶呈幾何基數增長,就要不斷擴充服務器,運營QQ所需要的投入也越來越多。當時每月每臺幾千元錢的服務器托管費,就讓弱小的騰訊公司直不起腰來,更不要說去購買新的服務器了。
想到自己的“企鵝”正嗷嗷待哺,馬化騰萬分焦慮。騰訊不得不四處融資。由于當時的騰訊沒有盈利,商業銀行等國內投資機構不認可騰訊的商業模式,使融資陷入困境。騰訊的管理層當時決定:賣掉QQ。
“那時候覺得養不起,融資也有困難,那干脆就把它就賣掉吧。”馬化騰回憶,“然而,在賣QQ的時候,我們遇到了麻煩。我們先后跟四家互聯網內容提供商 (ICP) 談判,他們都要求獨家買斷。”這讓本來想把QQ軟件多賣幾家公司,多賺一些錢的馬化騰非常猶豫。
堅持到1999年年底,從美國到中國,大量的風險投資開始關注互聯網這個新興的行業,互聯網投資炙手可熱。馬化騰的老網友丁磊創辦的門戶網站網易,從國外融到了大筆的資金。消息傳來,讓馬化騰頗受啟發,也受到了極大的鼓舞。
馬化騰再次走上了四處融資的道路,他拿著前后改了6個版本、20多頁的商業計劃書,開始尋找國外的風險投資。幾經周折之后,馬化騰遇到了美國IDG和香港盈科數碼。2000年年初,這兩家公司決定一共給騰訊投資220萬美元,然后各拿走騰訊公司20%的股份。
拿到風險投資之后,大家又跳又叫,騰訊的辦公室剎那間成了歡樂的海洋。利用這筆資金,馬化騰給公司買了一臺20萬兆的IBM服務器。“當時將這臺服務器放在桌上,先前的委屈一掃而光,心里別提有多美了。”馬化騰對那些日子記憶猶新。
互聯網世界的“全民公敵”
據馬化騰介紹,騰訊探尋即時通訊工具的盈利模式,是從網絡廣告開始的。
2000年7月,一款新推出的QQ聊天軟件中,一個廣告條被塞在了QQ聊天的消息接收端當中。
不過少量的互聯網廣告收入,并不足以使當時的騰訊盈利。2001年年初,中國移動公司推出了“移動夢網”,在那一刻,中國移動肯定沒有預料到,它的這一個創新,會拯救一大批互聯網公司。騰訊就屬于這批被拯救的互聯網企業。
當時,騰訊擁有接近一億的注冊用戶,這些用戶有大量的消費需求,但騰訊卻苦于沒有收費渠道。而移動夢網通過手機代收費的“二八分賬”方式(即電信運營商分二成,互聯網內容提供服務商分八成),就像是一根及時的救命稻草,拯救了當時仍在生死掙扎的騰訊。
到2001年底,騰訊終于實現了正現金流,獲得了1022萬人民幣的純利潤。2002年,騰訊的凈利潤是1.44億人民幣,比上一年增長了10倍多;2003年,騰訊凈利潤為3.38億人民幣,比2002年又增長了近一倍。
到了2004年,騰訊不僅擺脫了生存之憂,而且形成了三大塊業務收入來源:互聯網增值業務收入、電信增值收入以及網絡廣告收入。這三項收入來源持續大幅度攀升,讓騰訊搖身一變,成為了資本市場的寵兒。
2004年6月16日,騰訊控股(0700.HK)在香港聯交所正式上市掛牌交易,上市保薦人為大名鼎鼎的國際投資銀行——高盛集團。馬化騰當時表示,騰訊在互聯網領域仍然處在圈地階段,還遠沒有到收獲的季節。
接下來,利用資本市場融得的資金,騰訊快速實現了“花瓣式擴張”,推出QQ.COM門戶網站、QQ郵箱、互聯網搜索 (soso)和個人電子商務網站(paipai)、自主開發大型網絡游戲等等,騰訊開始涉足幾乎所有互聯網應用領域。
這樣發展的結果是:在門戶網站領域,騰訊與新浪和搜狐為敵;在搜索領域,騰訊與百度為敵;在網絡游戲領域,騰訊與盛大、網易為敵;在電子支付、電子商務方面,騰訊與阿里巴巴為敵。
而且騰訊基于已經取得的巨大用戶優勢,通過QQ平臺將這些業務打包之后推薦給消費者,在這些領域表現出驚人的擴張勢頭,當時騰訊的競爭對手都驚呼:“騰訊正在成為所有互聯網公司的對手,正在成為互聯網世界的‘全民公敵。”
隨著騰訊完成在互聯網領域的布局,其盈利能力逐年提高,騰訊繼續受到資本市場的追捧,股價節節攀升。到2006年年底,騰訊的股價就已經大于“網易+新浪+搜狐”三大門戶網站市值的總和。2008年,騰訊的總市值超過了100億美元。
從學習能力到創新能力
有很長一段時間,騰訊背負著“抄襲者”的罵名。事實上,無論是QQ.com、QQ游戲,還是搜搜網、拍拍網,轉一圈下來,你很難看到騰訊真正的原創,這些都是馬化騰“信手拈來”,加以轉化包裝,再打上QQ的品牌,然后推廣到互聯網上去的。例如,QQ棋牌游戲,有很大一部分靈感來源于聯眾;而拍拍網的靈感則在一定程度上來源于馬云旗下的淘寶網。
可以說,一直到2006年,騰訊的業務發展都沒有脫離先拿來,然后模仿+創新,然后再借助QQ聊天平臺,借助QQ龐大的用戶群去推廣的過程。
馬化騰拿來主義的功力太強,弄得四座皆驚,競爭對手紛紛給馬化騰扣上了“抄襲大王”帽子。“馬化騰是業內有名的抄襲大王,而且他是明目張膽地、公開地抄……”IT業名人王志東曾經公開發出譴責。
盛大陳天橋曾經形象地將馬化騰比喻為是金庸小說里“吸星大法”武功的使用者。對于其他同類的互聯網公司來說,騰訊簡直就是他們的噩夢。其他互聯網公司新推出的服務內容,騰訊很快就會加以模仿,并在自己的QQ平臺上集成這些內容。因此,有業內人士評 論,騰訊的每一滴血液里都刻著模仿的烙印。
不過當騰訊成為行業領先企業,再沒有競爭對手可以模仿的時候,騰訊斷然的舉措是——“現在開始創新”。馬化騰也一再強調,騰訊是一個既強調要擁有學習能力,同時也強調擁有自主研發能力的企業。
根據騰訊公司提供的資料,截至2009年3月31日,騰訊即時通訊工具QQ的注冊賬戶總數已經達到9.349億,活躍賬戶數達到4.108億,最高同時在線賬戶數達到5750萬。QQ游戲門戶最高同時在線賬戶數達到5800萬。目前騰訊擁有6000多名員工,其中60%以上的員工是研發人員。
2007年,騰訊成立了獨立的互聯網技術研究院。這在目前的國內互聯網企業中是獨一無二的。馬化騰介紹,騰訊互聯網技術研究院不但進行應用技術方面的研發,也承擔著很大一部分基礎性研究的任務,例如互聯網視頻、語音的編解碼和傳輸。中國的其他互聯網公司,專利申請數量很少,而截止2009年3月,騰訊已經申請了近2000項專利,
馬化騰表示,一直以來,互聯網都是技術驅動的。騰訊長期以來也非常重視新技術的研發和應用,接下來,騰訊的發展,將由“模式驅動型”轉為“技術驅動型”。而騰訊的未來就在于依托技術優勢,在互聯網應用的各個領域全面發展,全面拓展用戶群,實現品牌效益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