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bin
我們知道了國外的月亮不會比較圓,那么國外的網球俱樂部和國內的相比是不是有什么不同呢?本期TCM特邀幾位有國外網球生活經歷的嘉賓,為大家揭開國外網球俱樂部的面紗。
本期嘉賓
周戈:曾在加拿大蒙特利爾、溫哥華工作生活B年,回國后與球友創辦了熱網網球俱樂部。
Joss:旅居日本11年,在日本網球學校學球并擁有日本二級教練員認證資格。
TcM:兩位都在國外參加過網球俱樂部,能簡單向我們介紹一下國外俱樂部的基本情況嗎?
周戈:好的。我在加拿大和美國都待過。網球在加拿大是一項很普及的活動,幾乎每個地區都有大大小小的網球俱樂部,無論是業余網球愛好者和職業網球選手都在網球俱樂部里活動、訓練。在美國則很少有專門的網球俱樂部,通常都是一個很大的綜合性質的體育俱樂部,有網球、籃球、橄欖球、棒球、游泳、健身等很多種運動項目,俱樂部也特別針對家庭推出“家庭套餐”,小孩兒打網球,父親可能更喜歡打棒球,母親游泳……這樣各得其所。還有專門的技術測評,你可以報名參加測試,之后和水平相近的人一起活動。
Joss:首先要從定義上來解釋—下。日本的網球俱樂部很少,而網球學校很多。我們所理解的網球俱樂部在日本都是以純商業性質的網球學校的形式出現的。網球學校擁有場地,組織網球培訓收取費用,初級班、初中級班、高級班不等,你可以按自己的水平參加各種不同的網球培訓班。日本的網球人口幾乎都屬于不同的網球學校,網球學校會組織一些小的俱樂部活動,也就是網球學校內部有小俱樂部:還有,日本有相當部分的企業網球隊,也叫實業團,企業會建幾片場地,就是企業吸收一些退役的職業選手,至少也是打過大學校隊比賽的校隊成員,他們代表企業打比賽,或者在企業內部教授網球。另外日本還有一些私人組織的俱樂部會租用企業的場地組織一些俱樂部的活動,這些俱樂部的規模都相對比較小。
TCM:你們回國之后也一直活躍在各個網球圈里,那么在你們看來國內的網球俱樂部發展情況如何呢?
Joss:國內的業余網球俱樂部要么以經營場館為主的運營模式:要么就是通過組織活動為主的運營模式;或者兩者兼有的運營模式。但是,僅僅通過經營場館,靠場地費維持生存是比較困難的。因此,目前國內的業余網球俱樂部都還不是很成熟,這與我們國家的網球發展水平有很大關系。
周戈:在上海、北京等城市出現了一種新的發展形式,人們通過網絡平臺組織網球活動,自發形成一個一個網球圈子或者網球俱樂部,我認為這些俱樂部都不算真正意義上的網球俱樂部,只有當場地問題得到解決,網球的俱樂部化發展才能得到長足進步。
TCM:和國外俱樂部相比最大的不同之處在哪里?
Joss:第一個是場地,再就是后臺資金鏈,以及政府的支持,像這三方面我認為是網球俱樂部成立的必要條件。像類似于加拿大、日本的網球俱樂部,志愿者起了很大的作用,政府只是作為獨立的第三方,所有具體運作都是志愿者在做,因此這種網球俱樂部是—種非盈利機構。在溫哥華地區,政府把土地或免費或以極低的價格,有時甚至是象征性的以一加幣賣給俱樂部的投資人,這個投資人作為一個發起人投資興建場地,之后再發展會員,以出售會員卡方式來取得收益,但每張會員卡每年也就幾百加幣。
周戈:我也認為網球場地是—個必須的條件。目前國內的大部分網球俱樂部都不算是真正意義上的網球俱樂部,因為很多俱樂部都沒有自己的場地,僅僅是通過網絡這個平臺來組織活動;或者僅僅通過網球初級培訓來獲利。
TCM:那么國外網球俱樂部的收費是怎樣的呢?我想這也是很多俱樂都經營者所關注的內容吧。周戈:加拿大的多數網球俱樂部大部分是非盈利組織,其工作人員都是義工。我所在的魁北克冬天很冷,—年只有半年的時間可以打球,一年會費是20加幣。按加拿大生活標準,20加幣不過吃頓飯的錢,這些年費就是這個網球俱樂部的活動經費。除了免費室外場地,每個區還有室內場館供俱樂部會員免費自由打球,非會員就需要按十幾加幣一小時付費。因此,加拿大的大多數網球俱樂部是不以贏利為目的社會組織。但是也有一種情況,比如在最好地段的俱樂部,要需要交7000加幣初始費用獲得會員資格。這種資格是終身的,一般不允許轉讓。除了這個7000元,每個月還要交一部分錢,這種是屬于很高級的俱樂部了。
Joss:日本就沒有這么多免費的午餐了(周戈笑)。我在日本石奈川縣工作時開始學習網球的,當時的網球學校18,000日元(約1500元人民幣)一期課程,每期8節課,每節一個半小時。學員按自己的水平參加初級班、初中級班、高級班。有的大型網球學校按0-2.5,2.5-3.5;3.5-4.5;4.5-5.0的水平分級,根據學員技術水平推薦教練。連網球教材都細分成兒童、成年、輪椅三種類型,還有按年齡和身體健康狀況,甚至按左右手握拍分班授課。
TCM:好的,我們再來看看賽事方面吧,這也是網球俱樂部的一個主要功能。國外的業余賽事兩位有什么可以和我們大家分享的嗎?
周戈:溫哥華的業余網球賽事,由當地所有俱樂部統一策劃并輪流組織公開賽,所有人都可以報名參加。溫哥華市還有一個統一的積分系統,根據比賽結果冠亞軍分別積多少分,在網上都可以查到你的排名。你可以每站比賽都參加,也可以挑選著參加。新人可以報名參加三個級別的比賽,然后再看看最適合打哪個級別的比賽。但是參加這種比賽,報名的級別太高或太低都沒有什么意義,因為并沒有什么大獎等著你拿,冠亞軍也只有一個獎杯,是沒有任何獎金的。網球是北美華人最積極參與的一項體育活動。在溫哥華地區,還有由一群愛好網球運動的華人組織的團體賽,來自兩岸三地,包括各行業人士,如醫師、企業家、科學家、律師和工程師等組成8支隊伍,通過網球比賽來交流增進感情。而在加拿大的安大略省則是另外一種形式。官方網協OTA組織的分級賽事,最高級5.0級別的比賽叫“OPEN”,職業半職業的選手都可以參加,這個是有Money Prizes(獎金),最多時有10,000加幣。往下4.5左右的是Class A,比OPEN級別略低,有大學College Player——就像中國大學里的網球特招生——有時會在OPEN之前參加CLASS A來練手;Class B是3,5以上級別,c是2 5左右。多倫多的業余比賽還有按年齡分的,“over35”就是必須是35歲以上的網球愛好者才可以參加。順便說一下,多倫多市的OTA內部工作人員都是義工,其中不少還是退役下來的職業選手,這個算是安大略省的網球協會,協會下轄各個不同區域的網球俱樂部。大多倫多有各個不同的分區,各個分區又有一些公用場地,分區的政府將哿這些公用場地分別交給這個地區不同的幾個俱樂部管理,這些俱樂部的負責人也基本都是義工。人們打網球,每年就象征性的交60、70加幣的年費,合人民幣不到500元,這個錢就算是這個俱樂部的日常運營成本。除此之外,政府在每個區還會有不多的兩三片室外場地,無人管理目不會關門,免費對公眾開放,天氣合適都會有人去打,但是在這里打球的都是一些初學者。水平較高的都在俱樂部里。
Joss:在日本,企業與企業之間還有實業團聯賽,利用各個企業的場地,輪流進行比賽,比賽不分4.0,5.0等級別,而是按照排名。如果你在這個比賽拿了冠軍,下次就參加高一級別的比賽。至于其他的業余網球比賽是地區性的,完全公開,只要你想打都可以參加。
TCM:借鑒國外的經驗,各位對于國內業余網球的發展還有沒有什么建議和意見?周戈:網球俱樂部的目的最終是為了推動網球運動的發展,這個無論國內國外都是一樣的。國內目前因為無法達到加拿大那樣的條件,但是希望政府能給予網球運動更多的扶持和幫助,如更多的網球場地。這樣才能降低這項運動的門檻,使更多人加入進來。什么時候網球徹底擺脫“貴族運動”了,那它在國內就進入了—個新的發展階段。同時,更多由業余俱樂部舉辦的賽事——像溫哥華那樣的——也能夠推動俱樂部的發展。現在有的小型俱樂部不但沒有起到推動作用,反而成了禁錮作用。為什么呢?有的人就是在這個小俱樂部中十幾年和同樣的十幾個人打球。這樣不但水平無法提高,而且也錯失了許多以球會友的機會。
Joss:在我看來國內業余網球的發展有以下幾個問題:職業網球教練認證體系還未形成;專業的網球培訓教材還是一片空白;業余網球培訓市場比較混亂。這三點是網球運動的俱樂部化過程中比較重要的三點,這些問題得不到有效解決和規范,將會嚴重制約國內網球俱樂部的形成和發展。加拿大作為世界上最早編寫網球教材的國家,其教材已經成為網球教學的標準。中國可以借鑒加拿大的先進經驗,建立和規范網球教練的資格認證體系。只有更多更高素質的教練,才能培養出更多高水平的網球選手,提高整個國家的網球水平。
TCM:感謝兩位給我們提供了這么多有用的資訊,希望可以對促進中國的業余網球的俱樂部化發展提供有效的幫助。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