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4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簽名法》正式實施
隨著計算機在中國的普及與應用,中國的電子商務應用也日益廣泛,而且從與國際化接軌的需要看,中國的經濟正在逐步融入世界經濟活動的大家庭中,這就要求中國在享受WTO普遍優惠的同時,其經濟行為和方式也必然要受到WTO規則的約束。這些,都要求我國必須盡快出臺既與本國發展相適應,又適合于國際間交流的相關制度,所以《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簽名法》(以下簡稱《電子簽名法》)適時而生。
《電子簽名法》的產生在我國并非一蹴而就。從1999年兩會期間電子商務立法問題的提出,到2002年有關部門決定從局部著手進行立法,《電子簽名法》在其制定過程中歷經幾次改名,曾經被定為《電子簽章法》、《數字簽名法》。直到2004年的8月28日,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條例》的相關原則,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電子簽名法》獲得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以國家主席胡錦濤簽署的第18號主席令的方式對外公布,自2005年4月1日起實施。
《電子簽名法》共分5章36條。該法立法的直接目的是為了規范電子簽名行為,確立電子簽名的法律效力,維護各方合法權益;立法的最終目的是為了促進電子商務和電子政務的發展,增強交易的安全性。
與國外相關法律相比,我國的《電子簽名法》共性特點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電子簽名技術問題復雜,但法律問題相對簡單。與傳統商務相比,電子商務本身也是商務,只是載體發生了變化,因此在制定《電子簽名法》時著重進行了技術方面的規定,而在法律方面大多數只要采用功能等同于傳統法律即可,因此文中有關法律描寫的章節較少。二是具有很強的國際統一趨勢。電子商務最大的優勢就是可以利用全球的網絡進行網上交易,這就要求《電子簽名法》必須具有國際性。我國《電子簽名法》的基本規定與聯合國的《電子商務示范法》也基本一致。三是采取了“技術中立”的立法原則。法律只是規定了作為安全可靠的電子簽名所應達到的標準,對于采用何種技術手段法律不做規定,因為信息技術發展日新月異,如果法律過多局限于某項技術,隨著技術的變化就可能失效。我國立法初期名稱的不斷改變就是為了規避因技術發展可能產生的矛盾。
作為我國信息化領域的第一部法律,同時也是我國《行政許可法》實施以來以法律形式對直接關系公眾利益的電子認證服務業設置行政許可,并授權原信息產業部作為實施機關對電子認證服務提供者實施監督管理的第一部法律。《電子簽名法》對實施信息化管理的部門來說,是依法行政的重要一步。
2005年4月長風聯盟在北京宣告成立 產業走向集群創新
長風開放標準平臺軟件聯盟(以下簡稱長風聯盟)是在北京市科委等政府有關部門的支持下,由堅持自主創新發展之路的軟件與信息服務企業、科研機構、高等院校、用戶和第三方機構聯合成立的一個創新型產業聯盟。長風聯盟首批成員22家,截至2008年8月,成員已達69家。
長風聯盟秉持“標準是紐帶,聯合是力量”的宗旨,通過組織創新與機制創新,匯聚產業資源,構筑“產學研用”、協同創新的產業創新鏈,引導產業集群創新,提升產業整體競爭力。目前,長風聯盟已經逐漸成為政府主管部門與產業各方的紐帶和橋梁,為產業發展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長風聯盟秘書長肖瀾認為,在我國軟件發展史上,長風聯盟具有劃時代的意義。這是因為長風聯盟不僅大大提高了國產軟件的影響力,更重要的是改變了軟件企業單打獨斗、惡性競爭嚴重的狀態,形成了企業群體協作發展的產業氛圍。
長風聯盟在軟件標準建設上所取得的成就尤其引人注目。標準的互聯互通,可謂是國內軟件產業鏈條上各個企業間的利益紐帶?;ヂ摶ネǖ拈_放標準是連接產業鏈條、提升企業競爭力、促使軟件企業國際化的突破口。正因為如此,長風聯盟很早就以OASIS中國辦事處為關鍵樞紐,開始了聯合企業、用戶、高校、研究機構的優勢力量,進行技術攻關、標準研制等工作。長風聯盟還組織了專門的標準化工作委員會,組織了10個技術工作組,負責SOA、UOML、SaaS等技術與標準,并建立了全程優化(EERP)專委會,負責全程優化國際標準的推進。
目前,長風聯盟推進軟件行業標準規范的研究工作已經獲得了不少成果。比如2006年開始由書生公司發起,神州數碼、TRS、中文2000、中科軟參與的UOML標準應用推進工作組,已在去年9月獲得OASIS成員通過,UOML-Part1 1.0版本將成為OASIS國際標準。而在今年6月,UOML標準已經正式提交ISO國際標準組織。
而在SOA關鍵技術和標準方面,長風聯盟也在符合開放標準的基礎上,研究SOA關鍵技術和標準,建立SOA項目測試評價體系。截至目前,聯盟共完成了6本SOA技術白皮書。通過這一系列白皮書,長風聯盟不僅建立起了一整套SOA技術體系,還在積極推動SOA體系的應用和成熟。
在標準實踐方面,長風聯盟始終注意發揮產學研用聯合優勢,組織企業采用和實踐聯盟形成的相關規范。在SOA標準方面,長風聯盟基于企業實踐需求,重點研制了包括SOA公共參考規范、支撐工具集規范及服務集成框架規范在內的系列聯盟規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