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7日3G牌照發放移動互聯網大規模啟航
2009年1月7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為中國移動、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發放了3張第三代移動通信(3G)牌照。其中,中國移動獲得TD-SCDMA牌照,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分別獲得WCDMA和CDMA2000牌照。這標志著我國正式進入3G時代,將迎來移動互聯網產業發展的嶄新起點和全新機遇。
3G牌照的發放具有重大的意義。業內人士分析,3G牌照的發放將推動相關產業鏈形成一條包括3G網絡建設、終端設備制造、運營服務、信息服務在內的通信產業鏈,有助于擴大內需,刺激經濟增長。特別是在當前全球金融危機背景下,3G牌照的發放對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作用將非常明顯。
不僅如此,3G牌照的發放也將使消費者受益。進入3G時代,運營商三強相斗,競爭將更加激烈,必須通過低價格來吸引大量的用戶。再者,3G時代與2G時代相比,網絡設備的成本也大為降低,因此3G時代到來之時,也必將是移動數據業務降價之時。盡管初期運營成本較高,價格可能較高,但根據國外3G發展的經驗,手機上網的資費肯定會越來越低。隨著手機上網的群體進入快速增長的階段,資費的下降更成為可能。
在3G牌照發放之后,三大運營商也邁出了3G正式商用或試商用的步伐。
早在去年的4月1日,中國移動就面向北京、上海、天津等8個城市正式啟動TD-SCDMA社會化業務測試和試商用,中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第三代移動通信技術國際標準邁出了踏入市場前關鍵的一步。2009年初,隨著3G牌照的正式發放,中國移動宣布TD-SCDMA開始商用,至此,TD正式進入市場。
隨后,3月23日,中國電信江蘇公司宣布,全省13個地市3G商用正式開始放號。這是中國電信3G業務首家放號的省份,打響了中國電信3G正式商用第一槍。
面對中國移動和中國電信的3G攻勢,中國聯通也不甘落后。5月17日是電信日,就在這一天,中國聯通宣布WCDMA正式試商用。中國聯通開始在55個城市率先啟動3G業務的試商用友好體驗活動。
伴隨著各大運營商放號的步伐,三大運營商也開始加快終端、業務應用等方面的布局:聯通聯手iPhone、中國移動推出應用商店和OPhone平臺、中國電信多次展開終端招標會……中國3G產業發展已全面展開。
2009年8月4日電子病歷開始標準化信息交換成為現實
2009年8月4日,衛生部在其官方網站上發布關于征求《電子病歷基本架構與數據標準(征求意見稿)》意見的通知,指出我國將對電子病歷進行標準化建設,百姓平日看病用的病歷冊,將進入網絡化作業階段,以滿足區域范圍醫院之間的臨床信息交換和共享,實現以健康檔案和電子病歷為基礎的區域衛生協同,解決居民“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
相對紙質病歷而言,電子病歷的好處大致有六:一是存儲量大、信息完整、閱讀起來比較方便;二是避免了手寫“天書病歷”的現象,易于患者辨認、掌握和理解;三是節約了就診時間,減少了醫務人員的工作量;四是電子病歷書寫必須按流程進行,可規范醫生的診療行為;五是可以避免重復檢查的發生,有效減少患者的看病費用;六是對醫療文書的管理、考核有很大的幫助作用。
電子病歷能夠搭建一個及早發現和預防疾病的舞臺。隨著電子病歷的廣泛使用,預防醫學領域的擴展指日可待,這不僅可教會病人改變生活方式,還能進行大規模的疾病篩選。
然而,與愿望相差甚遠的是,目前電子病歷發展并不順利。據了解,電子病歷在我國一些大中城市部分醫院實行已有時日。但直到今天,傳統的紙質病歷仍然占據絕對優勢。從發展總體來看,實施電子病歷是大勢所趨,只是電子病歷發展還處于初級階段。因此,電子病歷要想推而廣之就必須給予足夠政策支持,并注意以下四大問題:
首先,法律問題。法律上的“盲區”導致一些醫院盡管已推行電子病歷,但紙質病歷也仍在使用:一邊使用病歷卡,一邊也把病歷打印出來,然后讓醫生簽名,以證明真實性。
其次,信息共享問題。在目前電子病歷未能大范圍聯網的情況下,單個醫院的電子病歷難以在其他醫院看到,形成了事實上的信息“孤島”。
再次,隱私問題。建立電子病歷難免涉及患者的隱私情況。這些信息與隱秘資料,一旦被泄露極易給用戶的心理造成創傷,甚至有可能被不法分子利用。
最后,監管問題。目前電子病歷主要由醫療機構負責創建、使用和保存,一切全在醫院的“掌控”之中。一旦出現醫患糾紛,擁有電子病歷的醫療機構如果在電腦上進行“修改”,患者權益很難得到保障。
建立并推行電子病歷是我國漫漫醫療體制改革路途中必須經歷的一個驛站。但是,它的創建和推行還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